《地球档案之交子密码 --世界第一张纸币隐藏的秦岭村庄消失事件真相》
第49节

作者: 百越渔父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12-22 00:02:00
  调查团除了对事故爆发地进行取样、化验外,所关心的内容则全面的转向对人员的走访,而走访调查的内容也转向更加的隐秘,调查员们都是有意无意地将记者们支开,单独行动。当我们向调查团团长提出抗议之时,调查员们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理由对他们的行为加以解释,最普遍的理由则是被调查者对大肃反期间的因言获罪及因此引起的大屠杀心有余悸,不愿意在记者面前进行表达,生怕一句话不小心引来秘密警察。这个理由当然是充分而且行得通的,但显然调查员们没有或不愿注意到,我们这些记者可以以普通人、而不是记者的身份出现。

  虽然一切的调查都不让记者参与其中,但调查团诡异的行动,足以引起稍有思想的人们的注意,并发现其中的问题相当不简单。例如,他们似乎并不完全是在调查此事,而是在找人。我曾经有一次看到乌里杨诺夫—他是这个所谓的调查团的团长---他在每一次访问结束后,总会掏出一张照片,似乎是在咨询被该问者是否认得照片上的人。当然,由于我仅是远处观察,所以我并无法确认他取出的照片是同一张照片及他每次取出照片后的对话,但可以肯定两点,一是他每次取出照片时的被访问对象均是高寿之人,二是,他每次将照片放回兜里时脸上都有一丝淡淡的失望。

  看到这一段,我们三人对视了一眼,心中均有一个疑问,难道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是在东北地区寻找那个通古斯人。但是这个问题只是一闪而过,因为我们紧接着就更加仔细地看了下去:
  我有理由相信,调查团在执行一项特别任务,这项任务不定是党安排的,否则,党如果不想让公众知道这件事情,就不会在调查活动中邀请记者调查。但到底是什么任务,会让一群专家愿意冒着叛党的重罪,秘密进行呢?
  看完这段,小周似乎已经有了定论:“老毛子几十年前就开始找那个人,几十年过去了,还会有什么剩给我们,我感觉通古斯我们是白跑了。”
  这厮太悲观了,在我看来,我们是一步步接近目标了,没想到在他眼里就成了劳而无功。所以,我没有理他,继续看老赵他们发来的东西。

  调查课在分析报告中指出:
  一、笔记作者的身份颇值得玩味,因其发现调查团存在隐秘企图后,在笔记中写下了如下字句:“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调查团的行为已经表明他们已经背叛了党和国家,必须在第一时间内阻止。我有理由相信,这个调查团就是我们一直在追捕的俄罗斯时代贵族***团体。我相信弗拉基米尔同志会很快地采取行动,并且有能力让他们说出真相。”从该段文字及随后出现抓捕、审讯的描述来看,可以肯定笔记作者不是一名普通记者,有极大的可能性是同时兼有了秘密警察的身份。

  二、俄罗斯时代贵族***团体无确切所指,故无该团体任何背景资料。此称呼相当反常,理论上说,以苏联政府对社会控制之严格,在苏联国内不可能存在这种***团队,但既然秘密警察对其长期重视,就说明这个团体实际存在。此点仅供参考。
  我注意到,在调查课分析报告提到的上述文字之后,笔记中仅剩下一篇文字,即我先前所注意到的笔记全文。只见该篇文字记述道:
  这是一次失败的行动,调查团主犯完全逃脱,对我们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失败。更大的失败是我们虽然抓获了调查团的数名成员,但他们显然对调查团所从事的阴谋一无所知,因为即使是在克同志的严刑拷打下,他们也只承认,他们只是奉所在科研机构之命,到通古斯地区调查通古斯大爆炸事件真相。他们在通古斯地区及中国东北地区的调查也绝对没有超出对事件本身调查的范围。至于有目的地寻找特定人物这一可疑行为,他们的解释是,这是按团长的要求,寻找通古斯大爆炸事件的幸存者。这一解释和美国人声称他们会给全世界人民带来和平一样荒谬。然而更为荒谬的是他们坚称,他们已经找到了一直想要寻找的人,且完成了对此人的询问。根据他们的供述,那人正是通古斯大爆炸的幸存者,名叫张乘槎,清国吉林将军人。

  据说,张乘槎在接受他们的询问时表示,他在通古斯大爆炸发生前,服务于清国山西省的茶叶商人,在那次大爆炸中,却因他知晓俄语,被东家派去支援俄罗斯商队。他原本以为只是送他们在海参崴上了火车就可以返回,却没想到俄罗斯人这次却选择了步行。于是他一直缠着商队的负责人巴哈若夫要求回国,并在通古斯森林中的水塘旁,发生了冲突,二人一起滚落水中,就在他想浮出水面时,他那匹驼着茶叶的马也被湖岸上的人赶进水中,顺势将他与巴哈若夫拱进了湖水的更深处。于是他索性再次与巴哈若夫在水中扭打起来。他通晓水性,在水下可以呆上一个半个小时左右,因此在水中,巴哈若夫并不是他对手,便挣扎着沿着湖底走以湖岸的近处,但就在巴哈若夫就要浮出水面的时候,一声巨响传来,他看到巴哈若夫脚下一滑,又摔向湖底的深处。在听到巨响后,他注意到头顶的湖面上浮着黑乎乎的东西,透过这些黑色东西的空隙,可以看到天空亮如白昼。紧接着,四周的水都沸腾了起来,只在湖底中央的一小片区域,湖水只是较热,但还不至于让人难以忍受。他心知湖面上肯定发生了什么怪事,不敢贸然浮出水面,只好屏息在水下呆着,然后悄悄地伸出一只食指到水面上,却只感到一阵剧痛,那只食指已经不见了。他注意到巴哈若夫显然也看到了这种情况,不敢再打浮出水面的主意,只是他水性远不如张乘槎,所以在水下勉强支撑着一会儿后,实在受不了,却不敢浮出水面,于是沧了好几口水,奇怪的是,巴哈若夫并没有因为沧水而窒息,反而在水下显得呼息自如起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