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是个程序员----IT男的成长之路》
第27节作者:
懒人老吴 日期:2015-01-18 20:00:26
第十六章 真相大白
也许是上帝有耳,听到了朱恨的祈祷。如朱恨所想,第二个U盘中的“致恨儿的信”再次出现在眼前!朱恨急不可耐地打开了信,果然,这封信比以前长多了。
从爸爸的信中,朱恨了解到,原来爸爸是F大第一届计算机系学生。毕业后被分配到F大计算机研究所,负责研制国产操作系统。那个年代学术气氛很浓,人人争当先锋,而计算机研究正处于全面开花的时代,光是研究操作系统的就是10多个研究所。其中最出名的要数F大,H大,J大三个研究所。他们花了很多时间研究国外先进的操作系统,却意外地发现:所有的国外操作系统,无一例外的留有后门,也就是我们在计算机上的所有操作,都是被监控的!
日期:2015-01-18 20:01:20
虽然这个情况朱恨之前已经听姐姐说过,但亲眼看到爸爸信里的内容,他还是觉得寒毛倒竖,背脊发冷。一切操作都是被监控的,这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而现在自己正在读的这封信,是不是也被人监控着呢?
“但是你不用担心,你能看到这封信,就说明你的电脑是绝对安全的,因为‘懒人’已经在你电脑上运行,没有任何人可以监控到你!”
爸爸似乎总能猜到朱恨看信的心情,连这个都能想到。但是‘懒人’又是什么呢?难道就是爸爸所研发的程序?朱恨继续看了下去。
日期:2015-01-18 20:01:57
计算机后门看似一个技术问题,但是在那个年代,这种事情是一件滔天的政治事件。最开始消息只是在几个计算机研究所的内部圈子流转,但是,很快,消息就在高校圈子里流传开来,从而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几乎所有高校都卷了进去,操作系统的研究也被搁置了下来。
事件平息后,操作系统的研究方向也分成了两派。一派主张用开放的思想,让大众可以自由使用电脑;而另一派则认为国外的操作系统设计更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公众应该在有监视的前提下有限制地使用电脑。两派也有共同的目标,就是无论我们自己的操作系统怎么设计,都应该先将国外的操作系统监控后门堵住。于是上级组织对F大,H大,J大三个研究所进行了分工,F大负责对付国外操作系统的后门,H大负责研发开放的操作系统,J大负责研发与国外类似的操作系统。
日期:2015-01-18 20:02:41
朱恨爸爸所在的F大,从此陷入了与国外操作系统做斗争的不归路,也因此得罪了几乎所有国外大厂商。朱恨爸爸不想陷入无休止的“封堵后门—→发布新版本—→发现新后门—→封堵新后门”这样的死循环中。他想研发一种智能的后门封堵工具,可以自动发现新后门并且堵住。与此同时,H大的操作系统研发率先取得了成果,他们发布了一个用户可以高度自定义的操作系统内核,在业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更引起了国外厂商的恐慌。
就在国内计算机界一片振奋的时候,上级组织做出了终止F大,H大项目研究的决定,只保留了J大继续研究操作系统。F大,H大计算机研究所的全体人员全部解散,其中部分成员改制成了教师,而更多的人则是离开了学校,从此杳无音信。没有人能理解这个决定,H大的项目负责人艾博士愤而出走西欧。两年后,在芬兰发布了举世闻名的开源操作系统。很讽刺的是,十年以后,国产操作系统又转为在这个开源操作系统上进行汉化。
日期:2015-01-18 20:03:55
F大的研究团队解散了,没有了研究经费,也不再有用于研究的计算机。朱恨爸爸对智能后门封堵工具的研发也陷入了停滞状态。但朱恨爸爸并没有停止理论研究,他仍在理论上求证终极封堵后门软件的可行性。
就在那个举世闻名的开源操作系统发布后两周,中国计算机界又发生了一件大事,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了!
这个连接一切计算机的开放式网络给朱恨爸爸注入了新的灵感,他感觉已经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一切都融会贯通了。
他通过网络联系到艾博士,请艾博士帮他弄一台小型计算机,但是艾博士建议他不要这样做,因为那时个人计算机还未开放,走私是很严重的犯罪行为。他建议朱恨爸爸在网络上寻找一个二手计算机,并且告诉他,国外就有很多和他一样在研究操作系统漏洞的人,应该可以在网络上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但是艾博士也严肃地提醒他,网络上不仅有志同道合的技术大牛,也有很多不怀好意的黑客,信息间谍等等。尤其是他所做的事,很可能会引起众多国外厂商的干扰,所以一定要保护好自己。朱恨爸爸那时已经有很清晰地“懒人”思路,于是他以“懒人”为网名,在网络上发起了一个“懒人圈”,共同研究封堵操作系统后门的智能软件。卓老师就是在这个时候加入“懒人圈”的,虽然他们彼此之间互不相识,只在网络上以网名相称,但是共同的使命让他们完全信任对方。他为朱恨爸爸提供了一台研究用计算机。后来这个团队慢慢壮大,最多时达到了8人。
日期:2015-01-18 20:05:20
朱恨想起来,卓老师,艾博士,老韦,林工,文欣姐,应该都是“懒人圈”的一员,爸爸提到一共有8人,还有两人是谁呢?
朱恨爸爸一直格守艾博士给他的忠告,没有在网络上透露任何个人信息,也没有将源代码共享给任何团队成员。在朱恨考入大学的第二年,他的研究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他发现了电脑中的所有文件都存在的共性,跟互联网一样,有一个看不见的网络,将所有文件连接在一起。这个概念,跟人际关系中的“六度分隔理论”不谋而合。科学家研究发现,无论隔多远,多陌生的两个人,通过最多只要6个人的关联,就能将两个人联系起来。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电脑中的文件,无论是多么不相关的两个文件,只要通过最多不超过6个文件的关联,就能连接到一起!这个发现让堵住操作系统后门理论上变得非常简单。理论上任何一个文件被读取,电脑中的所有其它文件都应该知道,那么要实现的就是让其它文件都来联合阻止这个读取操作即可。这让朱恨想起在公司开发的数据监控程序A程序和B程序。这两个程序不正好是这个理论的简化版本吗?由A程序来监控电脑中所有其它文件,而B程序来监控A程序有没有工作。A和B两个程序实现了简单的互相监控逻辑。林工后来研究的进化版本,也正是基于这个逻辑来实现的。当然,作为程序员的朱恨明白,要实现两个程序之间互相监控并不难,四个,八个也都不难。但要让一台电脑中几百万、几千万、不知其数的文件相互监控起来,难度是难以想像的。
日期:2015-01-18 20:06:33
朱恨爸爸在信中并没有提到是怎么实现的,只是告诉他,在他上大二那年,他终于实现了所有文件之间关联监控的原型。他把这个程序取名叫“懒人”----因为这个程序它自己什么都不做,只是发动电脑中的文件互相保护,这是一种标准的“懒人”思路。并将程序装在U盘中寄给了一名网名为“小宝”的懒人圈成员,即老韦,由老韦在东江通信提供的服务器上做了测试。
测试大获成功,这台服务器从此就从互联网上消失了,操作系统厂商用尽一切办法都无法再从这台服务器上获取到任何信息!这次测试在业界引起的轰动远远超过了当年H大发明了开源操作系统内核。所有操作系统厂商都明白,这个软件流传出来之时,就是所有商业操作系统厂家都全面倒闭之日。因此,全球所有操作系统厂商和政府空前联合起来,抓捕这个软件的作者。由于“懒人圈”全是以网名联系,并没有追查到软件来源,但是“懒人圈”却被从网络上封杀了,朱恨爸爸也从此失去了联系。朱恨爸爸将源码分存到三个U盘中,其中一个寄给了卓老师,一个寄给了朱恨妈妈,另一份寄给了远在欧洲的艾博士。只有当这三个U盘合到一起时,才能解读出源码。好在当时这份测试程序,并不具备网络传播性,也就是没有病毒的特性,因此除了用来测试的一台服务器外,还没有别的服务器有这个问题。六年来,国外操作系统厂商先后派出了几百人研究这台服务器,却没有任何一个人能从这台服务器上拿走任何文件,所以研究一点进展都没有。
日期:2015-01-18 20:08:19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