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1-30 09:22:00
“只有非常之人,才有非常之举。依你所说,这个江忠源,的确不是个等闲之辈,这种人胆大妄为,天生就是干大事的料,难道是他给了太平军以致命一击?可他一个小小的举人,又怎么能只手逆天呢?”胖子不依不饶地继续追问。
“江忠源跟曾国藩一样,是个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一方面,他曾不遗余力地镇压过太平天国运动,双手沾满了太平军的鲜血,很多人把他当成了顽固透顶的反动份子;另一方面,他又忠君爱民,恪尽职守,本身的道德操行几乎无可挑剔。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完全可以看成是百花齐放,大可不必为此而上纲上线。话说洪秀全等人在金田村建军立国后,那就不再是一般性质的骚乱,而是上升为谋朝篡位的造反大事,清朝政府迅速调集了精兵强将,加以围剿。一时之间,各省抽调来的兵勇云集广西,南腔北调,好不热闹,其中就有江忠源率领的五百名楚勇。强将手下无弱兵,这些楚勇虽然穿着破烂,形同乞丐,但作战之勇猛顽强,令人刮目相看。他们第一战就以寡敌众,击败了太平军的名将石达开,斩首数百级,名声大噪。不久,清军统帅向荣,由于轻敌冒进,结果陷入了太平军的重围,又是江忠源横刀立马,带领数十名楚勇,杀开了一条血路,救出了向荣。清军跟太平军早期在广西的拉锯战中,败多胜少,唯独江忠源带领的楚勇,屡战屡胜,令太平军闻之胆寒。后来,太平军被清军围困在永安这样一座小小的孤城,江忠源又提出了锁围之法,深沟高垒,断绝一切粮草和外援,几乎就要扼杀了太平天国。只是清军主将乌兰泰刚愎自用,生搬硬套,非要拘泥于兵法所谓的围城必缺,放开了一面,结果被太平军突围而去,绝处逢生,声势复振。江忠源对无能的清军彻底失望了,于是以称病为由,回到了湖南老家。”
日期:2013-01-30 14:03:00
江忠源诗:哀此贫氓力耕种,年丰仅足偿什一。今年不复望有年,坐令沟壑填白骨。但见富人百无忧,谁怜贫者为饥出?贫人一旦为饥驱,富人岂得安其室?”
日期:2013-01-31 10:23:00
我顿了顿,喝了口水,又接着说开了:“江忠源回到新宁后,并没有闲着,他又招募了一千多名勇丁,组建了江家军,成为了湖南大办民团的第一人,这对曾国藩后来编练湘军,无疑有着极大的影响。这批最早出省作战的楚勇,敢拼敢杀,战绩不凡,也为后来的湘军树立了榜样,是湘军的先驱者。当太平军围攻桂林时,江忠源带领着这一千多名楚勇赴援,三战三捷,给予太平军以一定的杀伤。后来太平军撤围北上,将矛头直指湖南之时,江忠源心急如焚,生怕战火烧到家乡,于是他甩开清军大部队,带领楚勇绕道到达了太平军的正前方,竭力加以阻止。江忠源对这一带湘桂交界的地理十分熟悉,他断定太平军一定会从湘江水路进犯湖南,所以他就精心挑选了我们眼前的蓑衣渡,预设埋伏,决心打太平军一个措手不及。江忠源赶制了大量的木桩,钉入江底,又砍伐了沿岸的大树,横亘在中间,制成了一座牢固的木堰,完全阻断了水上交通。而南王冯云山在我们县城的意外受伤,直接导致了太平军的回师攻城,为了一座已经毫无军事价值的小城,大开杀戒,耽误了十几天。这样,就留给了江忠源充裕的时间,可以从容布置。江忠源还飞书清军统帅和春,请求他带兵在东岸堵截,然而清军被太平军吓破了胆子,只是龟缩不前,气得江忠源破口大骂。不过,这也激发了江忠源的犟脾气,虽千万人,吾往矣,他决心率部单干。”
日期:2013-01-31 22:50:00
我站了起来,扭了扭腰身,活动了一下筋骨,然后指着眼前的江流说:“蓑衣渡只是个笼统的地名,真正的战场是从这片江滩开始,一直到下游不远处的岳王塘,因为这里的地理是设置埋伏的最绝场所。果然不出江忠源所料,几天后,太平军乘坐几百艘船只,浩浩荡荡,蔽江而下,准备一举夺取湖南的省会长沙。可是,当庞大的船队通过蓑衣渡后,湘江突然拐了一个大弯,河道变得极其狭窄,而且一路是急流险滩。太平军的先头船只毫无防备,很快就撞毁在河中的那些桩木上。而由于那个拐弯的存在,正好限制了后面船只的视线,它们对前面发生的情况浑然不知,依然紧随其后,漂流而下,等到发现前面的河道已被堵死时,船只已进入了险滩,水流湍急,既不能掉头,也没办法停下。这样,所有的船只都避无可避地撞击在一起,场面拥挤不堪,混乱极了,还当场就沉没了不少。此时,早就埋伏在西岸的楚勇们开炮了,他们居高临下,猛烈开火,几乎每一炮都在船堆中爆炸,将整船整船的太平军送入了水底。太平军进不能进,退又不能退,毫无还手之力,就像待宰的牛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被屠杀。当时,连江水都为之一红。”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