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01-19 08:16:22
大哥的寝室在学校那几排平房的中间,实际上就是一个大通铺。三间平房中间没有任何遮拦,整整齐齐地摆满了二十五张上下两层的双人床,大哥班里共五十名男生就齐刷刷地挤在这间大通铺里。大哥刚进去的时候,不禁想起了夏衍的作品《包身工》中的描写:在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跟着有威势的喊声,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湿气的空气里面,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打呵欠,叹气,寻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叫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大哥的三年就将睡在这样一大通铺里,成了五十个“猪猡”之一。
床铺的位置是入学前班主任就根据姓名安排好了的。大哥的床位靠近墙角,是上铺,下铺的床框写着他的同学的名字:花边。起先大哥以为自己看错了,仔细辨认了下,确实是那两个字。
“哟,是谁踩了我的床铺了耶,不要这样好不好,人家有洁癖的啦!”一个嗲嗲的声音响起,一个长相阴柔,身材婀娜,紧身裤把臀部『内』裤的线条都绷得历历在目的同学,弯着腰,不停地掸着他下铺的被单。这就是将和他睡三年上下铺的兄弟,花边兄弟。
花边后来在课堂上自我介绍说,花姓是祖上给的,父母在起名字的时候社会上还没有“花边新闻”这个词组,他的另外二个兄弟分别叫花面、花里,兄弟三人凑一起正好是一床花被子,在那个温饱还存在问题的年代,有一床花里花面还有花边的被子,也只有富有人家嫁女时才有的陪嫁品了。
后来的学校生活中,花边兄弟倒是给了大哥很多的乐趣,同时,花边同学也在有意无意间对改变大哥的命运和生活轨迹中发挥了不大不小的作用,从我写作这个角度说,花边同学也推动了大哥爱情故事的发展。
校风校纪整治运动结束后,新入学的同学从外观上保持了高度的一致,那个时候还没有校服,但头发已然整齐划一了,校园外面的村民只要看到师范学校的学生,就禁不住“啧啧”赞叹,“看这个学校管理得多好,没有一个长头发和花衬衫。”当一帮齐刷刷的锅盖头安静地坐在教室里的时候,长得柔柔弱弱、一介书生样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段文华走进教室给大哥和同学们上课。
学校按寝室床铺的排列,把大哥和花边同学排在了一张课桌上。段老师第一节课讲的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他声情并貌地朗读“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然后开始给大家讲解说,这是一篇悲秋的作品,秋士易感,是中国文坛古老的传统,王国维《人间词话》赞其曰:“廖廖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有元一代词家,皆不能如此也。”段老师的解说和点评很有味道,可花边同学却不听课,总是和大哥说小话,“喂,许友梅,我不喜欢这个老师呃,他怎么有点女人味耶”,大哥小声说:“嗯,我觉得也是,和他相比,你还挺阳刚的。”大哥笑笑作答。花边仿佛没有听出褒义贬义,甚是开心,说,“唉,也不知道祁红同学是不是喜欢我这款的。”
大哥班里五十名男生、十名女生,好像班里面确实是有个叫祁红的女同学,大哥还没怎么关注,花边同学已经在前几个晚上的梦呓中反复叫过无数遍了。
一、二、三三个年级的篮球比赛在大哥入学一个月后举行。
大哥的篮球水平也和他游泳时能将小鸡鸡举出水面一样,是童子功。上小学的时候,他就开始天天在他们那帮孩子堆里摔皮球,在学校的破篮球架下打发光阴,大哥从小球感就好,带球过人上三步篮时,两个人也防不住他。上中学后,大哥个子高了,弹跳也好,一双舞文弄墨的手柔性十足,同伴传来的球,哪怕高了些、或即将出边界,但大哥只要手能接触到球,球就乖乖地被粘了回来。那时候,林子经常坐在篮球场外看大哥打球,听到林子不断的拍手、叫好声,大哥愈发起劲,水平也上升飞快。后来在劳改农场改造期间,大哥也是他所在的刑事犯区队的篮球队长和中锋,把其他区队的劳改犯打的七零八落。
篮球场上人山人海,掌声雷动。大哥他们的第一场比赛是对抗三年级队,三年级队是强队,他们不仅个个强壮威猛,队员经过了两年多的磨合,配合意识已经很强,面对一年级刚刚搭起来的草台班子,自然不放在眼里。上半场,三年级队凭娴熟的配合频频得分,大哥打后卫,想把整个队组织好,无奈中锋过于紧张,面对势在必进的球,却频频失误,尽管大哥奋力抢到了八个篮板球,命中四个三分球,但对方分数一直遥遥领先。
花边在旁边叫破了尖细的嗓子,祁红着一身碎花连衣裙,和她的同学也来为一年级队呐喊助威。中场休息的时候,祁红同学一直笑吟吟地看着大哥,当和祁红的目光相遇时,大哥突然想起了也曾这样看他打球的林子。
下半场开始了,大哥的一年级队虽然落后十几分,但大哥给队员们鼓劲说,“只要比赛没停止,我们就不能放弃,他们虽然比我们有经验、整体配合好,但对我们的防守并不严密,我们可以制造很多突破口上篮得分。”通过上半场的表现,大哥在队员中已经有了威信。他们及时调整了战法,在防守上由联防改为人盯人,并让两个控球熟练的同学打后卫,大哥改打中锋以力求多得分。花边同学在旁边摩拳擦掌,硬闹着要上场给大哥打边锋,被其他同学推到了一边。
哨声再次响起,一年级队通过人盯人防守,有效阻止了对方的进攻,大哥凭借身高、弹跳和娴熟技术频频得分,很快把比分逼近。下半场快结束的时候,双方已经战成了40:39,一年级队只落后一分。离终场结束还剩下一分钟,三年级队及时叫了暂停。比赛变得紧张好看起来。
大哥对最后一分钟的打法进行了精心部署,发球权在对方手里,首先要有效阻止对方进攻,防止对方再得分,否则三分的差距即使我们在有限的剩余时间能投进一个三分球,也只能逼平对方,还要通过加时赛决胜负。如果成功防住了对方得分,就可以通过一次有效进攻,获得胜利。花边从后面把头从队员中伸过来,只露着个脑袋,说“按许友梅的打法,我看行!”话没说完,头已被队员按了回去。
战术明确后,双方再次登场。三年级队发球,一年级队严防死守,不给对方上篮机会,也许由于求胜心切,终于有一个队员绷不住了,还离三分线很远,发现有一个防守空档,就把球投了出去,三不沾,球径直出了边界。
还剩下二十几秒,正好是一次进攻机会,两个后卫运球过半场,却迟迟不进攻,对手也明白,这是不再给他们留进攻的时间。等时间将尽,球必须出手的时候,大哥甩脱对方一个防守队员的盯防,跑动着向三分线内靠近,后卫明白,把球高高地抛给了跑动着的大哥,大哥空中接球,顺惯性直接跑出三步篮准备直接上篮,对方一看大势不妙,三名队员过来围堵,在大哥面前形成了一道严实的人墙,大哥的三步篮已经开始起动,停下来就是带球走步违例,大哥别无选择,集聚全身所有的能量,以前所未有的弹跳高度,越过人墙中的一道缝隙,大哥看自己抱球的双手已经超过篮筐的高度,就尝试完成他有史以来从没完成过的动作,双手“呼”地一声把球灌进篮筐,球进了!大哥为保持平衡,用双手把自己悬挂在篮筐上,身体轻轻回荡了几下。
一瞬间,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空气似乎凝固了。那个时候,电视还没有普及,转播的体育节目更是少之又少,大多数人还是第一次见到什么是灌篮,看到球进了,很多人似乎还没转过神来,紧接着就是掌声雷动,连二三年级的队员和观众也为大哥最后这一扣鼓掌。
终场哨音几乎和大哥扣篮的动作同时响起,大哥押哨得分有效,以41:40赢得比赛,一年级的队员和同学欢呼着跑向球场庆祝胜利,几乎是一个年级的同学都抱在了一起,热情相拥,花边被挤在人群外边,够不到拥抱大哥,就从后面抱住了祁红。
一场篮球赛让大哥在学校一时名声大噪。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