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东南亚大学生,说说我听说的和自己经历的那些诡异事件》
第19节作者:
海里看不见红色 刚踏入可可西里的边缘,她就以十分冷酷的方式迎接了我们这些不速之客。在第一个预定的目标,我们花费了两个多小时才找到了有“水源”的宿营地……海拔4800米以上,夜里的气温在零下20度,氧气已很稀薄,呼吸比在格尔木困难得多。因为缺氧和寒冷钻鸭绒睡袋是一件十分麻烦的事,等钻进去躺好需要二十多分钟的时间,夜里稍一翻身,呼吸就十分困难,大口喘气,早上醒来鼻子和脸冻得发木,头发、胡子和眉毛及周围的物体全挂上了霜。可能是我的心脏暂时不适应,我的脸浮肿得厉害,眼睛几乎成了一条缝……
随着向可可西里腹地的推进,生活和工作中所遇到的艰难与危险时刻伴随。这里,无路可寻……车子经常陷入冰河的泥沙内,每当这种情况发生,我们的生命都会接受一次严峻地考验,搬石头、推、拉、挖,这时候我真希望上苍多给我们一点氧气、多给我们一点力量,让我们渡过难关……一次,在车过河时我在前面探路,一脚踏入了刺骨的冰窟窿中,一只棉皮鞋内灌满了水,向导让我赶快用火烤干,否则脚会冻坏,可时间是那样宝贵,我甩干了鞋中的水,挤了挤裤管中的水继续前进。一会后,鸭绒裤腿就成了冰块,走起路来嘎嘎直响,
在红水河一带工作的第二天晚上,大家似乎都有一种小小的兴奋—过两天可以撤离这可怕的地方了,回格尔木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个脸、刮胡子,还可以刷牙……可作为严谨的地震地质工作者,我和队长决定,第二天兵分两路,一路留在红水河一带继续工作,另一路,就是我带着两个向导步行过红水河后向西工作,目的很明确,一是找到基岩错动面,二是查看形变带向西是否延续或消亡。
走在红水河的冰面上,一向寡言的生活大车司机兼向导文嘎一直紧随着我的左右。走在冰河上,向导在冰面上跳起了康巴舞,河面的冰也随着他的舞蹈有节奏的上下闪动着,我心里很清楚才让向导是非常有经验的,但还是担心极了,颤颤微微地跟着他的脚步向前挪动着。才让边跳边哈哈大笑:“老张,我今天要给你最刺激的感受,让你这一辈子忘不了可可西里,忘不了我们快乐的藏族朋友,忘——”突然,他手向后一甩,喊了声:“别动!”,一向坚毅的康巴汉子口中出来的话含有一种恐惧的感觉,我第一个感觉是,冰要塌裂了,可脚下的冰没有裂缝,看他还是那个姿势,好像不是在开玩笑。此刻,在电影中听到过的极其熟悉的一声长啸划破了红水河谷寂静的空间,凝固了我们三人的躯体。接着,像是几十只狗咬架的声音从南边的雪峰方向滚滚而来。西南离我们几十米远的冰面上,晃动着至少有三十多条的狼!我的思维停滞了,呼吸不畅了,身上动的只有流淌的血液。不知过了多长时间,身后的文嘎向导说:“向后撤一点到沙滩上,不要撤得太快、太远,狼会穷追不舍的。”撤到身后十几米的一块不大的沙滩上,我才感觉到我还在喘气。再看狼群,有几只特大的狼在群狼的最前面来回晃动,似乎要伺机进攻我们。才让向导让我们别动,说它们一时半会是不会向我们进攻的。
这时我突然想起离开营地时队长硬让我带的对讲机,便急忙向队长求援。天助我也,终于取得了联系。他们立刻把配枪的公丨安丨人员老韩派来增援。这个三十刚出头的四川小伙子在海拔5000米左右的地方连走带跑,用了一小时四十分钟到达了我们的地方。在这一小时四十分钟里,我渡过了一生中最漫长的等待。我准备好了身上所有的火柴和打火机,准备随时点燃衣服,两位向导手中一直紧握着工兵铲和地质锤;在这一小时四十分钟里,我们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过狼群。我后悔在离开格尔木时没有和父母及妻子通一次电话,眼看就要完成的科考任务将因我们的悲哀要变得灰暗。如果能够活着出去,我将加倍珍惜我生命过程中的一切。
老韩终于到来了,拔枪向空中开枪后,狼群不情愿地向山中慢慢退去。我们继续向西。此时的三位向导和我都已精疲力竭,才让和文嘎向导说什么也不肯向前走了,但河对岸还有几只狼在偷窥我们,四人只有一起继续向西前进,不敢把谁扔下。因为怕负重太多,出来时我们每人只带了一瓶矿泉冰,到现在也没有化开多少,每次都是滴上几滴已化开的水在嘴里,润润嗓子。到后来我们索性将矿泉冰拿到石头上敲碎,以便化得更快些,再后来干脆把瓶子上半截割开,直接啃冰了。
再向西沿着断裂带前进,艰难地爬过了几座山头。第一天我们的路程在地图上的直线距离是来回40公里,但我们走的是山路,中间爬了5个山梁,3个山峰,很多人看来这简直是在玩命,但我并没有为圆满完成当天的任务感到轻松和兴奋,因为所掌握的情况,还需继续向西考察。第二天我们继续西迁。一个特大的冻得很结实的苹果让我在车上足足啃了四个小时,勉强补充了一些糖份和水分。渐渐地美丽的博克达板峰像一位冰朔的美少女在沙尘暴般的狂风中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流露出她宽容的笑脸。在完成博克达板峰一带的工作后,我们终于告别了可可西里腹地这片神秘的土地,踏上了回格尔木的归途。在格尔木休整了两天后,我们继续向昆仑山口以东寻找形变带的末端,几天后,我们终于到达了形变带的东末端,给这次科考画上了一个较圆满的句号。
本次地震,是近50年来我国震级最大的一次地震,也是全世界进入21世纪以来最大的地震。这次地震所形成的地表破裂等现象也是迄今为止,中国唯一、世界罕见且保存最完整、最壮观、最新的地震遗址,是人类宝贵的自然遗产。二十多天的考察,我们凭着一种坚韧不拔的毅力,纵横驰骋几千公里,取得了长近400km形变带上上百个观测点的数据、照相和录像等极其宝贵的资料,为中国地震局第二次进入可可西里科考铺平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科考,留给我的不仅是资料的积累,而且更多的是对生活和工作的思考与希望。地震研究的道路是漫长的,我们的前辈们已在探索地震的道路上已留下了他们坚实而辉煌的足迹,相信经过我们不懈的努力,地球的脉搏终将会被人类把握。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