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2-05 09:06:00
三十四 传承仪式
因为幺爷爷曾经用六壬卜算过,卦象显示宜昌这一支脉的天师道术不会绝嗣,但是幺爷爷又阳寿已经,只能在死前准备好了聚灵灯,握在手中一同停放在棺材里,希望在轮回隧道里能遇上卦象显示的有缘人,未料居然等到了我这个天师家族的嫡系子孙。
这一切也太那个什么了吧,怎么跟听天书似的?要不是我现在思维正常,我还真以为自己正在做梦呢!
故事讲完了,幺爷爷饶有兴趣地盯着我说:“天意弄人,想不到我们这一代天师家族的道法传承,居然是在轮回隧道中进行。敏儿,你愿意继承天师家族的道法,继续弘扬祖天师降妖伏魔的意志吗?”
我小鸡啄米似的点头道:“愿意,愿意!”末了我又弱弱地加了一句,“学了以后可以活吗?”
幺爷爷开心地大笑:“当然可以!好小子,废话也不多说了。来,现在就来进行道法传承的仪式。”
据幺爷爷说,我们天师家族毕竟是传承了两千多年大族,道术的传承有一套极其复杂的程序,这不仅代表着对祖天师的尊敬,也同样是对我们道门自己的负责。虽然我们现在身处轮回隧道,仪式可以化繁为简,但必要的环节还是要过一遍的。
听幺爷爷大致地介绍了一下这个传承仪式后,我的头皮有些发麻,我滴妈,这也太复杂了把!
依照祖制,传承仪式设在每年的三元节,也就是农历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必须年满21周岁,且参加一系列斋醮科仪法事,能背诵《道德经》、《上清经》等天师道法典,了解它们的基本易理。再拜三师,也就是传度师、监度师和保举师,凭道功德行获授各等次的符箓。
毕竟我还是个小学生,哪懂得了这么多?幺爷爷无奈之下,只给我设置了一个必要的环节,那就是由她诵读《祖天师宝诰》,我必须强行记下,至于为什么要背,她也不给我解释,反正背下来就行了。
《祖天师宝诰》是一段短小的纯文言文,你们说我一个小屁孩儿,哪里听得懂撒?幺爷爷念得带劲着了,完全就是对牛弹琴嘛!不过说来也怪,这段经文虽然听不懂,但好像带有一股神奇的魔力,如打烙铁一样,深刻地印到了我的脑海中。这么多年来,这段经文我一直都记得,就算有好几年不去用,但是只要一想,我还是能朗朗背出。
以下是《祖天师宝诰》经文:
泰玄上相,扶教三天,鹤鸣山上得真传。龙虎玄坛留妙诀“三洞法箓”。诸品灵文,一千二百之官军。匡扶正教,二十四品箓,普度后人,都功玉印,官司服裙履,居都省而常等上帝,掌三界而度下民。雌雄二剑,诛斩妖精。致雨作晴,轰雷掣电,如是立坛而布化。助国兴邦以安民,功成行满。白日飞升。祖师三天扶教,辅玄体道。大法天师。正一洞玄。显佑真君,六合无穷。高明上帝,大圣降魔护道天尊。
日期:2013-02-05 15:45:00
三十五 六壬卜算法
念了好几遍之后,她对我说:“敏儿,轮回隧道里灵气充足,你的记忆能力会大幅增强,这宝诰应该很容易记下来。接下来,我传你天师府的基础修炼法门,在仙女镇我的家中,床下地板中的暗格没藏有《上清正一法文》,待你还阳后可取出修炼,相信日久必有所成。”
我点了点头,幺爷爷也不废话,开始教我天师道的修炼法门。
她首先给我讲了一个小故事,是关于苏格拉底的!当时我还以为这是古代的哪个神仙呢,结果上中学后才知道,这是古希腊的一个哲学家!我还挺佩服幺爷爷,修道的同时还不忘去研究西方文化,真够潮流的。
故事的大意是,苏格拉底把他的学生带到果林边,树枝上沉甸甸地挂满了果子。苏格拉底要他们每人都进去选一个果实,不许作第二次选择。结果走出树林后,学生们都对自己的成绩很不满意,想重新再来选择一次。
苏格拉底摇头拒绝了他们,叹息道:“没有第二次选择,人生就是如此。”
讲完这个故事,幺爷爷感叹道:“修炼天师家族的道术,日后将会面临诸多困境,如果凡事贸贸然形容,就算有九条命也不够赔的。所以,我要教你的第一项道术便是卜算。学会了卜算之术,对你今后是大为有利的。”
她要教我的卜算之法,叫“六壬”。
所谓的“六壬”,属于《归藏易》。与奇门遁甲、太乙神数合称天地间三大预测绝学。其中,六壬是天师家族独特的卜算秘法,它体现了一切数术预测的玄机,成功率是极高的,甚至达到了料事如神的地步。
六壬卜算法又分为三项,分别是小六壬、中六壬以及大六壬。以我目前的水平,幺爷爷只教了我小六壬。至于中六壬,她说没必要学,有点鸡肋的感觉,她说等我长大一些后,一定要想方设法去学习大六壬。那样才能算完全预测自己的命运。
小六壬主要是预测时间段的,比如你早上起床后,要出门去办个事情,你可以先用小六壬卜算一下吉凶,可以提前预知事情能否顺利进行。小六壬预测方法十分简单,预测时只须提取当时的月、日、时信息,按照一定的推算规则,用左拇指在六个掌诀位上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掐算即知结果。(详情我就不在此过多赘述,想学的朋友可以私聊我)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