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英国的10年,悲欢离合》
第44节作者:
读花人 日期:2013-02-05 07:54:31
(124)
2005年3月26日夜晚,狂风暴雨,我们去剧院观看戏剧。小宝宝的出生会打破生活格局,我们现在需要尽情地享受两人世界。
N城是个多风多雨的城市,在国内的时候,一把雨伞可以用好几年,在N城,一把雨伞的寿命不会超过2个星期。
最夸张的一次,我出门的时候,没有带伞,走出门才两分钟,就狂风怒吼,大雨如注。
我赶紧跑到附近的商店避雨顺便买一把雨伞,精挑细选的雨伞,走出商店大门不到100米,已经被风吹折了伞骨。
所以说,雨伞在这个城市派不上用场,我也逐渐习惯了淋雨。
我们精心打扮,不想被雨打湿,就打车到了剧院。
这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剧院,这应该属于一个综合性的休息娱乐场所。
这个建筑的一楼是酒吧和小型舞台,摆着一些桌椅,可以在那里吃中饭。
二楼是个小剧院,可以观看戏剧作品,舞蹈和儿童节目。
一楼的酒吧,周末经常会有爵士乐表演,我喜欢在那里一边品酒吃饭聊天一边欣赏音乐。
每个晚上都会有不同的乐队或者歌手现场表演,记得有一次去观看一个爱尔兰实力派歌手的现场演唱,他酗酒吸丨毒丨,姗姗来迟,整个酒吧的人都在焦急等待,不知道他是否能够来到现场?来到现场以后是否还能唱歌?
麦克风里在提醒大家可以去售票处退票,酒吧里站满了人,都在喝酒聊天,没有一个人愿意离去,过了一个多小时,他终于登上了舞台,当熟悉的音乐响起的时候,他的沧桑的声音,演绎着桀骜不驯和狂放不羁,酒精的刺激拥挤的人群狂烈的气氛,至今难以忘怀。不知道为什么,爱尔兰歌手的吟唱,总蕴藏着悲怆的力量。
这天晚上我们去了二楼的小剧院,观看奥斯卡.王尔德的戏剧“认真的重要性”。
英国人到剧院看戏或者到音乐厅听交响乐,基本上会穿戴整齐,正襟危坐。
这是一个很注重着装分场合和等级的国家,比如在高校里,很容易从一个人的服饰打扮上判断出他们在校内的职业和职位,讲师和教授基本上西装革履,办公室人员衣着相对随意轻松,穿着牛仔裤在校园里晃荡的基本上是学生。
对他们来说,精心修饰,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尊重别人。
看完表演出来,风停雨止,我们步行回家的路上,买了一份印度外卖作晚餐。
英国最受欢迎的外卖店除了本国的炸鱼薯条,还有意大利的披萨店,中国和印度的外卖店。
其实,这些外卖店的饭菜都已经改成了适合英国人的口味,油炸薯条几乎可以在任何一家外卖店里买到。
日期:2013-02-05 22:35:34
(125)
2005年3月27日晚8点30分,弟弟在我旅居N城3年1个月后,乘坐同一个航班来到N城求学。
终于在异国他乡有个血脉相连的亲人,我兴冲冲地到机场迎接他。看到他疲倦的脸,拖着行李箱走出了海关,我眉开眼笑,只是我们都比较矜持,不善于表达情绪,没有拥抱,我开心的问着他旅途的情况,尽管我已经在这条航线上飞过了无数次。
有一个鞍前马后出谋划策的姐姐,对弟弟来说,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不幸。
幸运地是,他的路走得比我顺,不幸地是,他少了很多选择权。
当年,我考到Q城的大学,几年后,他服从父母的意愿,高考志愿也只能填报Q城的大学。
大学入学第一天,是我把他送到了学校,帮他铺床叠被。弟弟的床位在上铺,我爬上爬下的拿东西,他说姐我自己来吧。
同寝室的室友的妈妈也在寝室里忙着,她听到了弟弟的说话,抬起头,友好地对着我笑:“原来你们是姐弟,我还以为你是他的女朋友。”
我心想,难怪一开始我和她打招呼那么冷淡,女朋友哪里会有老姐这么婆婆妈妈?
“哦,是吗?”我朝着弟弟挤挤眼,可能因为大多数人都是独生子女,我们这已经不是第一次被人误会了。
“从来没有见过像你这么好的姐姐。”室友的妈妈又补充了一句。
这倒是真的,我们的家族观念比较重,我也习以为常,理所当然的承担起了照顾弟弟的责任。
大学毕业后,我和父母几乎反目成仇才留在了Q城,可是,比我迟几年毕业的弟弟,大学四年顺风顺水,毕业后顺理成章的留在了Q城。
他学工科,想去德国留学,可是因为我在英国,他最后也只能到英国的N城,我在N城的大学给他申请了一个很好的专业。
用父母的话说,在同一个城市可以互相照应。远水解不了近渴,远亲不如近邻,古话说的不无道理,在随后的几年里,我和弟弟相依为命,这是后话。
到家了,弟弟打开了行李箱,小宝宝的东西占据了大半个箱子。
弟弟说,妈妈得知我怀孕后,每次出门都会去买些小宝宝的东西,因为不想行李超重,还有好多东西都留在了家里。
我跟妈妈提醒过,不知道宝宝的性别,不要买粉红和粉蓝的衣物,免得浪费。
她说小宝宝的衣服颜色还这么讲究。我说是的,英国这边是挺讲究的,男宝宝穿粉蓝,女宝宝穿粉红,入乡随俗,我不想妈妈买的东西派不上用场,白白浪费了钱。
接下来的几天,弟弟在客厅打地铺,白天我就陪着他到银行开卡,丨警丨察局登记,学校注册,商场买生活必需品,找房子,忙了五天,总算把他安置妥当。
有弟弟在家,烧饭做菜都变得有滋有味,每天换着花样给他烧好吃的饭菜,他不挑食,每餐都吃得那么开心,想起几年前的一个朋友,第一次在我的宿舍吃米饭吃得那么狼吞虎咽,和她相比较,弟弟多幸运。
日期:2013-02-06 06:41:23
(126)
2005年4月1日星期五11点40分,第一次见到我们的大宝。
今天是照B超的日子,大可请假陪我一起去医院。
英国的大多数医院会给孕妇提供至少两次超声波扫描。
第一次是在怀孕8到14周左右,这次B超可以帮助确定宝宝的预产期。
第二次B超通常在18周和20周之间进行,这次B超的目的是检查宝宝是否在母体内正常地生长发育。
目前为止,医生认为B超对母亲和胎儿没有任何的副作用,但是,孕妇还是可以选择放弃照B超。
我们提早到了照B超的科室,坐在等候室里环顾四周,等候室的墙壁上贴着倡导母乳喂养的海报和一张提醒孕妇照B超前多喝水的通知。通知旁边放了一个饮水机和一些塑料杯子。
等候室的中间有个小书架,架子上放了好多英国国民健康保险制度(简称NHS)提供给孕妇的礼包,孕妇可以任意领取一个礼包,礼包里放了一些送给妈妈和宝宝的小礼物和孕期须知等小册子。
等候室里还坐着几个产妇和家属,大家都轻声细语。
我的小腹还很平坦,我好奇地打量着别人的肚子,才知道,到了20周左右,肚子就可以这样异军突起了。
等候室的左手是一条长长的走廊,走廊上分布着好几个办公室。
有个护士从其中的一个房间里走出来,叫了我的名字,我和大可跟着她一起进了B超室。
护士是一个中年女人,她笑着问候我们,告诉我在小床上躺好,大可坐在我的旁边,她把电视屏幕调整到我们两个都能看到的角度。
在开始照B超前,她提醒我,好多胎儿在12周左右不是很活跃,所以B超不一定能探测到他们的动静,
她告诉我,如果看不到胎儿的运动,不用紧张害怕。我点点头,心里还是有些忐忑不安。
她说她会在我的肚皮上涂一些白色的胶状物,会有点冰。
我点头致谢,她在做每一个动作以前,都先知会我,这让我的心里温暖踏实。
我和大可都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屏幕,声谱仪在肚子上移动了几个来回,我们看到了一个小小的人形在子宫里翻腾,就像失重的太空人似地,游游荡荡。
护士打趣说,这是她今天看到的最好动的宝宝。
我和大可相视一笑,彼此的眼里都泛着泪花。
真真实实地看到了我们的宝贝,随之而后的设想和计划都变得那么具体。
根据B超的数据显示,护士告诉我最后一次月经的日期是2004年12月23日,预产期是2005年10月13日。
护士问我们要不要宝宝的照片,我们忙不迭地说当然要了,英国的医疗是免费的,但是,打印宝宝的B超照片的话,可以自愿随意捐款,我们捐了10英镑,不记得这些捐款是否拿来做慈善。
回到家,婆婆黛比要了一张照片,我把剩下的两张照片放在了皮夹里,慎重地注明时间和地点。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