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女孩子自幼有军人情结,楼主身边就有很多,她们欣赏,崇拜军人,单纯为了那身帅气的军装。我是个名副其实的军嫂,恋爱六年,结婚一年。历经了长期的分离之后,如今一周和老公只能见一面。我想说的是,作为军人的女人,其实我们要面临太多的艰难,不仅仅是离别,还有家庭的责任,以及根本无以言表的孤独苦恨。我常和周围的闺蜜说,倘若不理解军人的工作就不要嫁给他们,因为军婚是一种常人无法想象的生活。先从我们认识说起吧,算是对恋爱和婚后生活的记录,也算是对我完美爱情的祝福。
还得从1999年说起。那一年我跟老公是中学同学。同在重点班,他成绩却强我太多,尤其是数理化,简直是我学生时代的耻辱和败笔,但他却可以得近乎满分的成绩。我的英语和语文是强项,正因如此,我一直漂浮于重点班的中游位置。他几次和我成为同桌,我们的文理科恰恰可以互补。他是个比较内敛的男孩子,不善言谈,却很招惹女生的喜欢。尽管我们经常欢笑打闹,可是我并不喜欢他。记得那时候隔壁班俩女生时常会因为他打架吵嘴,我会时时拿着这个重量级的八卦调侃他,但面对我的嘻嘻哈哈,他要么和我胡闹一通,要么就立即静下心来去做数学题。而那两个女生,终于在他的沉默无为中销声匿迹。那时候我就明白一个道理,流言不会止于传播,而会止于沉默。尤其到了初三下学期,他的学习态势愈发浓厚,俨然就是一匹黑马,杀进了年级前十不说,还竟然顺利考入了市重点。我是个无论如何努力数理化也能拖死我的人。纵然我的语文和英语一度跃居在年级第一的位置,但中考成绩这只能考到我家附近的区重点。记得毕业前全班互相写着同学录上的赠言,他说:希望我们能考入同一所高中,还是同桌。当然,我们后来再没有成为同桌的机会。
日期:2013-12-26 23:28:34
上高中以后大家更忙碌了,尤其是我这种并不聪明的女生,只能以勤奋取胜。2002年手机还没有普及到校园里,写信还是一件比较常见的事。我们互留了通信地址,相隔两个区,除了时不时电话联系之外,写信就成了我们唯一的沟通方式。当然,我当时并不是他唯一的异性朋友,当时考入我所在的F中的初中同学一共有十几个,我们中的三四个人几乎都跟他有通信往来。用当时那个年龄比较喜欢的词,就是“哥们儿”。只不过,我应该是算他最铁的异性朋友。因为我跟他保持了长期的通信,另外几个人因为种种犯懒或者早恋的原因都终止了写信这种在我眼中胜于写作文的神圣的事情。
日期:2013-12-26 23:29:27
我的数学成绩仍然拖后腿,哪怕我高二以后选学了文科,但仍然跟那些总成绩和我相当的同学相差甚远。在我最焦头烂额的时候,他却顺风顺水,以高一期末考试中优异的成绩一举跃进了以成绩滚动排名的市重点1班。一次电话里,我向他抱怨着学习的枯燥,和数学给我带来的压抑和烦恼,哥们儿二话不说,挂了电话就把他们平时测验的数学卷子统统复印了一份寄给了我。说实话我收到那个大信封的时候确实有些感动,尽管我根本理解不了那些密密麻麻的解题步骤和数学公式,但我知道这已经是他为了让我很好的理解所能写出的最细致简洁的解题方法了。有一次我们数学老师看见了我桌子上的这些卷子,惊讶地问这是哪来的,因为题型比参考书上的还要典型,我说是我市重点的同学寄来的,老师还对我这个“渠道”赞许了半天,其实我是真想告诉他,喜欢的话都拿去,省得我闹心。此后,我几乎每周都能收到他寄来的数学卷子,我也基本上都借花献佛送给理科班的兄弟们了。当然,我每次回信的时候也都会感谢一番,时不时还会礼尚往来送给他一些我语文得高分的卷子,因为他即便是上高中以后语文成绩也也依然是短板。
日期:2013-12-26 23:30:05
高考临近的时候,他来信说他要报考军校或者警院,完成他哥哥的梦想。当时我以为他在开玩笑,他哥哥是我在F中高两届的师哥,中流的成绩只考入了一所大专。他说要完成他哥的梦想在我看来不免太过荒唐,因为他的梦想是当医生。当时恰逢一个追我的男生入伍参军,这让我对军人的关注度和好感大大增加,所以我毫不犹豫地回信表明了我的支持。为了进一步表明态度,我当时在填报志愿的提前批次一栏还选报了南京的一所军事院校。当然这纯属是起哄架秧子,因为我报名的专业全国只招两个女生,最后连面试的资格都没给我,估计还不够人家内部消化的。谁知他真没开玩笑,因为他后来是我们中学这群人里最先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他没有争议的考入了北京的一所军事院校,提前批次,第一志愿,体能合格,素质过硬,借用他高中班主任的话:天生一副军人坯子。多年后我才知道,他的第一志愿报的就是S医学院。倘若提前批次没有被录取,他今天就应该是一名年轻英俊的外科医生。想起筷子兄弟的一句歌词:梦想总是遥不可及,是不是应该放弃。生活就是这样,让我们拥有做梦的权利,却剥夺我们实现梦想的机会。
日期:2013-12-26 23:32:17
进入高三,我的成绩一直稳居文科班前十,学新闻和英语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但最终却被父母以近乎强制性的态度让我在志愿一栏全都报考了师范专业,而且以我个性叛逆为由被强制性留在了北京。我当时特别想填报外地,尤其是水乡城市,但最后这个想法被家人扼杀在了摇篮里。因此,我没有悬念的留在了北京,纵然高考失利,但仍考入了师范院校中文系(家人说了,英语分数过高,保险起见。其实我的分数远远高出了英语系的录取分数线)。那个暑假,我们几个要好的初中同学聚餐,他买单,因为他说以后见面的机会就少了,军校入学即为入伍,全封闭式管理,外出很难,不知道下次见面要到什么时候。当时说的大家心里酸酸涩涩的,弄的跟生死离别似的。当时也许我们真的太年轻了。18岁的大孩子们根本想象不到,他们中的很多人再次见到他,竟然是在七年之后我们的婚礼上。
日期:2013-12-26 23:32:51
2005年北京的夏天似乎没有以往燥热,可能跟高考学子的心情有关。寒窗十几载,盼望的就是金榜题名时。我当时完全忘记了梦想(新闻和英语)这码子事儿,只知道姑奶奶考上大学了,我终于可以不用成天捧着那堆该死的复习资料了,尤其是可恶的数学。曾经想着有朝一日我考上大学,我一定要在数学老师的面前把数学书一页一页地撕掉,方才解恨,可是直到考上大学才反应过来,那些扭曲的心态跟未来的自由洒脱比起来,根本就无法望其项背。整个夏天,我都盼望着开学的日子,这大概是每一个过来人的心情:焦急,好奇。这也应该是我的整个学生时代里最盼望开学的暑假。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