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02-19 09:55:38
3. 夫妻经济合体
法律认可的婚姻关系中有个概念,叫做夫妻共同财产。也就是婚后的收入和负债都由夫妻两人共有。在和对方精神与肉体结合以后,经济自然也在法律和感情的担保下结合到一起。这时候金钱上夫妻就该不分你我,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
所以首先应该遭到批判的就是“小金库”。小金库很伤人,伤害了另一方的利益,更伤害了另一方的心。
日期:2013-02-19 10:16:49
人无法选择出生,但是可以选择婚姻。比起睁开眼就已经在那里的父母,伴侣却是你经历了动心,接触,了解,之后相互关心、融合和妥协,最终凭借深厚情感才结合到一起的,是后天主动建立的社会关系。相对于先天的血缘,伴侣之间的爱其实更纯净,不是什么所谓的“上天注定我爱你”。因此,和伴侣结成的家庭,其实更有理由比原本出生的家庭能带给一个人更多的安全感、舒适度和幸福。
在这样的前提下,婚姻中双方的经济自然应该集中火力用在自己的家庭里。而有些人(男女皆有)却喜欢把自己的一些收入隐性化,悄悄存起来,或者存在自己父母亲戚的户头上。这样做说明TA并没有把自己的家庭当真,只是在进行“生活合作”而已。“小金库”的存在,是时刻在提防“合作关系”解体,甚至是为了在需要的时候可以肆意墙外开花。且不说对方发现后的影响有多坏,仅仅是怀着这种想法和目的的人,一开始就没有真诚投入婚姻,又怎么可能过得幸福呢?
在纯粹的婚姻里,夫妻互敬互爱,不会隐瞒收入,而是尽量想要为家庭做更多的贡献,让两人的生活质量更高。正所谓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日期:2013-02-19 10:40:51
还有些人存私房钱,是为了孝敬自己的父母。父母对自己的栽培越用力,子女越容易有这种情绪,比如经常听说的“凤凰男”。这种悲剧现象的发生,一个是父母养育子女的初衷就有问题,从小给子女“洗脑”,指望他们将来飞黄腾达了好回报,真正的养儿防老;另一个是有些父母爱子心切,把自己财力和精力的100%都投入到了子女身上,虽然不求结果,可是子女心里的“负罪感”却时刻存在,不知道如何报答父母如此大恩大德。
可见,在生养子女的时候,一个不小心,就容易给孩子们套上一辈子的枷锁。这样的子女着实很难轻松,即使成年后有了自己的家庭,依旧还背负着祖宗父母大人的世代恩泽。如果TA婚后明目张胆补贴家里,继续上交工资给父母,伴侣必定会抓狂,结果就是两人闹到天翻地覆;因此很多人就走上了私房钱之路,悄悄存,偷偷给。
日期:2013-02-19 12:52:05
纯粹的婚姻绝不是对双方父母不管不顾,而是夫妻商量着来共同孝敬老人。具体的孝敬方式看两人协调。比较公平的方法是双方父母一视同仁,或者对经济条件差的一方在经济上给予多些照顾。不过实际上来说,除了父母极度贫寒的,一般家庭的父母都会有退休金、医疗保险等基本保障,此外,老年人花钱处不多,而且普遍节俭,所以日常用来孝敬老人的钱其实不必很多,不应该超过家庭总收入的20%。换言之,一般老人真正想要的是子女的陪伴和关心,而并非是钱那么世俗。
而夫妻孝敬老人后余下的收入,更应合理的分配,有适度的积蓄。这样即使将来双方父母需要经费做手术或请人护理时候,才不会窘迫的拿不出钱来,那时候只有哭死算了。可见,爱惜父母,孝敬老人并不是盲目的把钱都给他们(我觉得愿意拿着已婚子女工资的老人金钱观念也不会太健康),而是在他们真正需要的时候你拿的出来。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是如此,如果你想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肯定是培养他正确的金钱观,在他真正需要时慷慨为他花钱(比如留学,比如培训),而不是把自己的银行卡给他。
日期:2013-02-19 14:30:22
既然说到了花钱,再说下婚姻中怎样消费有利于保障家庭经济和夫妻感情。
① 夫妻双方消费模式公平。也就是说,你怎么花钱,我就怎么花钱;或者我允许自己怎么花钱,我也要允许你怎么花钱。
这种消费既包括上面的孝敬父母,也包括个人的消费。举例:
A. 丈夫平时买衣服都不超过100块钱,他给妻子买了一件衣服也不超过100块钱。这种现象不叫小气/抠门/吝啬,这叫一视同仁,是非常正常的消费心理,也是一种健康的婚内消费模式;
B. 丈夫平时给自己买衣服都买名牌,给妻子买了一件衣服却不到100块钱。这种现象是真正的小气/抠门/吝啬,双重标准,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C. 丈夫平时买衣服都不超过100块钱,但是他给妻子买了几千块的大衣。这一定要引起妻子的注意,此现象说明丈夫心理的天平正在倾斜,他可能在用金钱“笼络”你(另有预谋,或做贼心虚),或者纯粹是“溺爱”你(缺乏自信,或在婚姻中处于弱势地位)。无论是哪种,都说明他有一定的心理问题,需要疏导,而由此显现你们的婚姻关系并不健康。
如果夫妻都能做到A的话,相信双方都不会因为花钱问题对彼此产生不满。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