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那些你不知道的民俗、鬼事:黄仙鬼话》
第53节作者:
燕归辞 日期:2013-02-27 09:29:00
说起‘要饭’这个外号还有一段故事,我们上高中那会,班级里的外号甚是奇葩,不仅多,而且起的还很单一,都是动物名号,像什么“大兔子”“长臂猿”“大螃蟹”“野驴”“大猩猩”之类特别单一的,还包括“大狗”、“二狗”、“三狗”“四狗”这样的全家福类的,孙秀林当初响应班级号召,也顶了一个动物头衔,叫做“大野牛”,因为他人高,力气大。
孙秀林上学那会不爱学习,就喜欢上网,他是住宿生,每天晚上跳墙去网吧通宵砍传奇,白天在回班级睡觉,他一连着通宵就是几十天,除了周末回家以外,晚上基本上都是在网吧度过的。
有一次我们上英语课,英语老师点人名起来回答问题,不知道怎么就点到了他,当时孙秀林正趴桌子上睡的正香呢,他的同桌在下面偷偷的喊了他半天他才醒,乍一来,满嘴都是哈喇子,一直顺着脖子流到了胸前,衣服整个都被哈喇子浸湿了,看上去埋了吧汰的。
英语老师是明白人,知道这帮学生经常逃课去网吧,她皱着眉头盯着孙秀林看了一会,摇头说道:“啧啧啧,看这孩子成天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的,省下点钱就去上网,弄的跟个要饭的似的,多可怜。”
老师一说完,下面一片哄笑,孙秀林迷迷糊糊的看着大家,还没反应过来发生了什么事呢,从此以后‘要饭的’这个名号就算正式安在了他的头上了。
每年的七八月可谓是大兴安岭地区的黄金季节,岭下的扎兰小城更是如此。
扎兰屯素有‘塞外苏杭’的美誉,美就美在了这时候,树草繁茂,涓水溪流,气候宜人,风景如画,不仅如此,临近收获季节,城郊更是有大量山珍可采。
秋雨一过,山间郊野,四处可见各种野味瓜果,蕨菜、木耳、榛子、沙果等野生美味自然不用多说,还有一种东西不仅繁多,而且价钱不菲。
那就是药根儿。
在扎兰屯城郊的山上,常见的草药有黄芩,桔梗,赤芍等,这些药根每生长一年,上面就多开一朵花,黄芩的叶片是一串对称的小叶,桔梗的花是蓝色的像一个喇叭,还有赤芍,赤芍花开时简直就是一朵朵白牡丹,一场秋雨过后,药根便成熟了,就可以挖出来卖钱,这些药根很贵,人们上山挖上一天,一天下来,光是挖药根赚的钱便能抵得上一般的工人半个月的工资。
我跟要饭闲来无事,听人家都说挖药根赚钱,便跟着琢磨起了挖药根儿的主意。
要饭的跟我一样,都是急性子,想做便做的主。我俩商量了一下,觉得挖药根既容易又赚钱,对于我们这些只知道读书,什么都不会的小伙子来说,那可是天大的好事,我俩一拍即合,便决定立刻动身。
我俩虽然冲动,但是却不莽撞,决定了之后,各自回家收拾准备了一番,顺便观察一下家里人的脸色,我娘听说我要去挖药根,还很支持,指着我的头对我说:“行啊,去干点活吧,成天就知道好吃懒做!养活你快二十年了也没见到点回报,正好去吃点干活的苦,省的你每天生在福中不知福”
我见我娘同意,顿时就放心了,也不用再去征得我父亲的同意了,我们家的政策不是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领导一片小国,而是只有一个超级大国美国,其余的都是二流国家,我父亲跟我一样,属于二流国家中的一份子,在家中没什么实际地位,不过我还是去找了我父亲,因为我不知道药根长的啥样。
我父亲给我讲了讲药根的样子,还告诉了我挖药根的方法,我对园林花卉没有认知度,听的虽然认真,但是脑子里却一片浆糊。
父亲给我讲了一会,还提笔在纸上给我画了画大概的图形,我看了看,便觉得胸有成竹了,满怀信心的对父母保证,让他们等着在家数钱吧,我的第一桶金就要拎回来了。
要饭的家大致跟我一样,他们家虽然不是只有一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但是父母也都同意让他出去锻炼锻炼,他父亲更是为了作为鼓励将自己的摩托车铃木王献了出来,作为我俩的交通工具。
我跟要饭计划的第一站,叫庙尔山。
庙尔山,顾名思义,不是旗木乡,也不是嘎查村,它就是一座山,属于被市里直接管辖的林场。
要饭的姥爷就在庙尔山上,他的老爷是牧民,在里面放牛,放羊。我们去了那里,可以在他姥爷家歇脚,有吃有住,还不用付钱,不用上税,按照经济学来说,这就是零成本,挖药根的钱卖出去就全归我俩了。
按照要饭父亲的说法,我们骑着他的铃木王,以每小时八十公里的速度前进,四个小时之后便可以到达目的地,但是要饭是新手,刚学会骑摩托没几天,不允许他开到八十迈,只可以开到六十迈,这样算上中途的吃饭时间,我们大概个六小时便能到,临行前,还再三叮嘱我俩,一定要注意安全,骑摩托万万不能太快。
日期:2013-02-27 09:30:00
要饭的对他父亲再三保证,说自己一定尽到新手的本分,保证不超速、不超车,不飙车,我以前没见过要饭的骑摩托,不知道他的水平,见他保证的这么诚恳,我也觉得很放心。
要饭父亲还是略微不放心他骑摩托,叮嘱完我们,还一路护送我们到门口,护送完又改成了目送,要饭的为了表示自己言出必行,一直骑的很慢,也很稳当,速度控制在了四十左右。
要饭父亲看了我们一会,便觉得安心,转头回屋了,进屋的时候还冲我们远远的挥了挥手,就在他父亲一进屋的时候,我后悔了。
这货扭头瞅了瞅,一见后头没人了,呲着牙,嘿嘿一笑,大手一拧,伴随着一声轰鸣声,摩托车犹如火箭一般来了个二次加速,嗖的一下就窜了出去。
他这一加速,我猝不及防,险些直接从后面载下去,幸亏我眼疾手快,抓住了他后背上的衣服,才勉强立住身子。
我不敢松懈,紧紧的抓着他的衣服在他耳旁大喊:“我操,要饭的你慢点,你慢点。”
摩托车骑的飞快,仿佛整个车都要脱离地面似的,我耳旁全是呼呼的风声,喊出去的话,自己都听不见,要饭的见我喊他,也不减速,把耳朵凑过来侧着身看着我说:“啥?你说啥?”
我一见他扭头,脸都吓绿了,玩了命的对他喊:“操,你骑慢点!骑慢点!你看路啊,别回头……操!”
要饭父亲八十迈四个小时的目标,要饭的只用了不到三个小时就完成了。中途我们路过一个小村的时候,还有一个不知道是哪家的楞小子骑着摩托车不服要饭的,试图跟他飙车,俩人都是拧坯子,一彪起来,命都不要了,我坐在后座上,牢牢的抓着要饭后面的衣服,吓的都不敢抬头往外看。
一进庙尔山地界,我就被周围的景色震撼住了,道路两旁都是几十年的老柳树,两边靠道路垂下来的柳树枝,俨然就是一个林荫通道,真的是美不胜收。向外看去、四周山青木秀,蓝天白云,俨然一派超凡脱俗之地,我仰着头看了看山顶,对要饭的说:“要饭,人人都道家乡美,枉我活了二十馀年,殊不知家乡还有如此秀丽的地方,这可真是‘入深山修身养性,出古洞四海扬名呀。’”
日期:2013-02-27 09:31:00
第二章 狼毒花
要饭推着摩托车头也不回的对我哼了一句,说道:“行了王大诗人,别在这多愁善感了,你别以为我不知道,你念的那两句对联是人家供仙谱、写堂单上的话,当年我舅老爷的亲姑姑家里就供着一个胡仙呢,我去她家的时候看见过,再说了,家乡美不美跟你也没有半毛钱关系,只要有药根子挖就行了,你赶紧过来跟我推摩托车,咱得上山呢!”
他这一句话直接把我满肚子的感慨给生生压制在了腹腔之中,我无奈只得低着头跟在他后面推着摩托往山上走去,由于这个时节是雨季,我们来的这天还算风和日丽,可前几日却是连雨天,去过山里的人都知道,下过雨的山路那真是一个难走,四处都是烂泥塘子,摩托车骑是根本没有可能,来的时候是我们骑它,进了山很多时候就是它骑我们了。
要饭的一家是从辽宁地区迁徙过来的,他的姥爷是地地道道的辽宁人,但是他性格淡然,不喜欢家里的繁多琐事,居家迁到扎兰屯之后,一把家人安顿好,自己就带着一群家禽牲畜走进了大山,以放牧为生计,除非家里什么大事需要做主,其余的不管别人怎么劝阻,也不走出这个大山。
老人家乍一看到我跟要饭的时候,还稍显诧异,盯着要饭看了一会,脸皮时不时的抽动一下,看来也是许久没见到这个外孙,有些想念。
我们跟他打了声招呼,要饭上前对老人家简明说了一下我们这次的来意,老人听完之后,哈哈笑了起来,摸着要饭的脑袋说道:“就凭你们这两个臭小子居然也想来这里挖药根儿?你们以为这么容易的么?这大山里野猪、狍子之类的动物可多了,而且还有狼群,估计你们药根没挖到,反倒给叼去吃了。”
我跟要饭都是年轻气盛,自己一拿定主意就听不进去别人建议的主,听他姥爷说完,嘴上没说,心里也没当回事。
要饭姥爷嘴上虽然打击了我俩,但是心里却巴不得见到外孙子呢,说完话,就让我俩先进屋歇歇,要出去给我俩弄点吃的。
我跟要饭赶了好几个小时的路,虽然我没出力,但是却惊了魂,再加上俩人“背”着摩托车爬了一段山路,也都感觉到累了,一进屋,脱去埋了吧汰的外衣外裤不约而同的都跳到了他姥爷家的炕头上,一骨碌躺了下去。
我俩刚躺下就听见后院传来一阵慌乱的鸡叫声,我俩心中起疑,赶忙跳下炕头跑了出去。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