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妲己传——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封神榜》
第59节作者:
花和尚的春天 在飞出后,我看到西北除的千军万马,兵临城下。我双手结印,道:“星祭。”
这是悟通八门后所得的一法术,可以引动天地星辰的力量。
看着天地间无限能量涌动,女娲大惊。我道:“巫或许会灭,却永远不会消失,我将引爆天外九星中的黎星,只留金、木、水、火、土、天、海、冥八星,改变这天地间的运行法则,你们就好好的享受吧。”
说着,自己和黎星一同在这世间化为粉尘,一同消失的还有那女娲宫。唯一多出的,那便是火星和木星之间的碎星带。从此后,巫教不会出现大能却不会消失。这也算为寿王和羽麟留下一脉香火吧。至于道教、阐教和西方教会如何,也只有这天地长久运行之后才会盖棺定论。
五天后,西周大军攻进朝歌,成汤江山就此覆灭。
成汤灭亡后,姜子牙开始真正执行自己的封神大任。寿王也真的名列其中,被封为天喜星,申功豹执掌东海,朝观日出,暮转天河,夏散冬凝,周而复始,为分水将军之职。只是喜媚妹妹魂飞魄散,凤来不知所踪,而我永远活在这天地之间,非人、非妖、非神,只为等待和寻找一个叫帝辛的神仙劫难之时,和他再修一世夫妻。
为了掩盖自己的反叛罪行,西周史官在姬发和姜子牙等人的指示下,极尽诬陷之能,就连好好的名号,“寿王”也被屈辱成立“纣王”。
在知道这些的时候我都觉得可笑。“纣”者“残又损善”。再莫名其妙的人,也不会如此不堪地往自己的脸上抹灰吧!或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自欺欺人吧。
成汤江山灭亡后,我的意识活在这天地间,书上说,每一个人的缘分不同,相爱的时间也会有长短,只有尽心尽力地去做,所以我安心等待寿王的出现,然后再凝聚真身,和他长久厮守。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天命不负卿!
日期:2013-03-12 11:58:00
到此,这个故事就发完了。
可惜并没有按照预期的,写成至少两部。第一部分是讲述风雨满楼,第二部分是武王伐纣。但是我并没能写出来,因为第二部分因为故事里的妲己身处皇宫,无法具体写,所以写到最后,故事进展的很快,也很凌乱。
重新写这个故事的时候经历了很多事情。
这些东西我本想融入这个故事里,但是文笔单薄,俗事缠身,最终没能如愿。
这也注定了,这个故事我还要重新融入新的故事情节。
不过,匆匆忙忙的结束了故事,但是故事的顺序基本调整好,一些问题也解决了。
比如为了展现在黄飞虎叛逃后,故事就移出朝歌,我想出了九尾之灵的巫法。凭借这个,掌控整个故事,以一个外人的角度,讲述商周之战那血流成河中的人和事。
而且后来,关于羽麟本人也销声匿迹,而实际上,在和尚心中,羽麟在商周之战中应该有很多戏份,但是和尚没写,而在这些天里,和尚也想好了给予他们什么样的戏份。那就是讲述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和【真实故事】之间的区别。【口口相传的故事】由故事情节带出来,【真实故事】由故事的主角自己讲述出来。比如兵神蚩尤,大地之母女娲……讲述自己的一生,和那些故事中不通的地方。
又比如,琵琶、稚鸡两个妖精的真实来历,轩辕坟到底有着何种神奇之处
又比如,历史上,殷商真正灭亡的原因(答案是因为酒,想不到吧。)
……
这些,和尚都想写进来。
如果这些真的都写了,估计就是在现在的基础上再多两倍的文字。估计也能达到和尚预想的,将这个故事写成三个部分,字数在五十万左右。
奈何最近和尚工作累的头疼,所以先讲述一个概况。
因为故事的主线、时间、事件都理顺,所以添加起来也会相对容易些。而且现在发的后半部分的一些情节也相对凌乱。下次修改也会注意理顺。
另外,和尚认为本书的另一个缺点就是对人物感情的描写不够细腻,对场景的描写不够细腻宏大。
所以再次写的时候也会改进。
……
总之,故事不会结束,和尚会继续。
而在下面,和尚会兑现承诺,分享那些和尚搜集的关于封神的材料。
兑现的另外一个承诺就是建立关于封神的爱好群。
群号:297221534。群名:封神迷团。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添加。
记住和尚的话,结束并不意味着终结……
日期:2013-03-12 19:03:00
【封神榜的由来1】
在谈《封神演义》前,我们要首先了解什么是封神榜,它又是怎么来的。
封神榜提出是在《封神演义》在第十五回中:
话说昆仑山玉虚宫掌阐教道法元始天尊因门下十二弟子犯了红尘之厄,杀罚临身,故此闭宫止讲;又因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称臣;故此三教并谈,乃阐教、截教、人道三等,共编成三百六十五位成神,又分八部:上四部雷、火、瘟、斗,下四部群星列宿、三山五岳、步雨兴云、善恶之神。此时成汤合灭,周室当兴;又逢神仙犯戒,元始封神,姜子牙享将相之福,恰逢其数,非是偶然。所以“五百年有王者起,其间必有名世者”,正此之故。
这说的很简单。此时成汤合灭,周室当兴;又逢神仙犯戒,所以元始才会封神。但是风神是谁提出来的呢?有人说是玉帝,因为正是因为“昊天上帝命仙首十二称臣”,才会有三教并谈,出现所谓的“封神榜”。其实我个人认为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这类人之所以这样认为是把文中的“命”当做是命令的意思。这样认为我个人认为并不妥。原因如下:
在说这点之前,我们先看看昊天上帝是个什么人。
古文献记载,虞舜、夏禹时已有昊天上帝,称为“类”。在殷商甲骨文中,昊天上帝是“帝”,或称“上帝”,他是自然和下国的主宰,他的周围还有日、月、风、雨等作为臣工使者。很明显,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
而问起就出在这里。因为玉帝的出身和元始天尊是有着密切关系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