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最为恐怖的灵异事件》
第42节

作者: 孤单泪流2013
收藏本书TXT下载
  “吐宝金蟾。”
  老吴的一声尖叫,换来的却是谢非与小雅的一阵白眼。老吴拿出自己的招牌动作,双手一摆不再说话。
  “你发现没有。”小雅在谢非耳旁激动的也是一声尖叫。
  谢非愣愣的看了一眼小雅,只见小雅一根手指扶着铜棺的边角。
  日期:2013-03-06 00:00:00
  第五十二章 葫芦谷之战
  老吴也走了上来,手扶到石碑上,石碑上歪歪扭扭的却还刻满了字。歪歪扭扭的看的眼花,最后老吴直接索性不看了。
  谢非也走上前,借着磷光看了起来,中国古文就是现代文字的雏形,多少有些不认识的,但是大体内容还是看懂了。

  “这都歪成螃爬的了,你也能看懂?”老吴睁着大眼,就如同见了外星人一样。
  谢非一阵无语。其实古文和现代文没有多大的区别。
  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
  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
  至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随后,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即由楷书变化而来。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
  这石碑上记载的是一场战役,一场现在看来都让人匪夷所思的战役,不过这石碑却是给了现代人一个完完整整的记载。
  这石碑上记载的是葫芦谷之战,而三人所处的位置就是传说当中的葫芦谷。
  要提这葫芦谷就不得不提一下,东汉末年的两位杰出人物,诸葛亮和司马懿。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于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早年丧父, 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刘表,和弟弟在南阳隐居,人称“卧龙”。
  后来刘备驻军新野,在徐庶的建议下,三次到隆中草庐拜访诸葛亮。诸葛亮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后来刘备集团的谋略几乎全都是出自于他。
  其生平事迹可以用一副对联概括:上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诸葛亮处身三国挣乱,时局动荡,各个势力都在求稳图强,正所谓乱世造英雄,就不得不提一下另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司马懿。
  日期:2013-03-06 00:04:00
  第五十一章  金蟾
  顺着棺盖上的线条游走起来。线条绕着整个棺盖走了大半圈最后指到了中间的金蟾上。谢非没想到这迷宫一样的线条竟然还有这样的讲究。老吴也学着小雅的动作手指开始顺着线条游走,最后却也是直指正中间的金蟾。借着小雅又从另一个边角开始,结果还是一样。最后两个人的目光一同看向老吴,现在就只剩他身旁的一角了。
  老吴手指走了没一会却是一声“哦,走错路了。”
  这句话差点让谢非和小雅有杀了他的感觉。
  老吴又抬起头‘呵呵’一笑,“开玩笑呢,幽默一下。”
  对于老吴这无理取闹般的幽默,两人的反应确实一样。朝这老吴的屁股就是一脚。
  最后的结果一样,都是那棺中的金蟾。

  三人你看我一眼,我看你一眼最后竟然异口同声的说了一句话“我知道了。”
  三人又回到了你看我一眼,我看你一眼的状态。最后决定还是由老吴先说,老吴也不客气,一撸袖子终于也有自己表现的时候了。“这四条线路都是指向金蟾的,这就说明这只金蟾正是开棺的关键所在,只要破译了这金蟾铜棺就会自动打开。”
  谢非看了一眼小雅,只见小雅也正不住的点头,其实自己心里也是这么想的。终于有一次三人的意见不用再商量了。
  可是问题又来了,到底怎么开启这只金蟾呢。谢非左扣扣右扣扣突然感觉金蟾的嘴中竟然不是闭合的。谢非又拿起衣袖仔细的擦了一遍才发现金蟾的大嘴并未完全咬合中间竟然还留了一条微微的缝隙,只不过里面却是已经长满了铜锈看起来就和闭紧了一般。
  谢非看了一眼小雅,只见小雅也没什么话说再去看看老吴,老吴还是那天不怕,地不怕的样“只要有缝不久简单了吗,大不了把它撬开,电视里就都是这么演的,不管多难的锁只要那个发卡朝里一伸在轻轻一扭就都‘啪’的一声开了。”
  说完老吴就向小雅要发卡,小雅却是一扭头,自己两年前就开始一直是短发,那玩意早就不用了。老吴又朝四周打量了一眼却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东西能够伸到金蟾嘴里,正尴尬呢朝谢非一看却是突然看到谢非脖子上挂的东西大小上倒是正合适,老吴问都没问就一把薅了过来“先借我用用,以会还你。”

  小雅也是看了一眼老吴手里的东西,中国人对于自己随身的物件都极为讲究,有挂善神的也有挂凶神的,挂件的质地也多有不同。善神讲来,传统上是男戴观音女带佛,其它的像开过光的古玉、辟邪的桃木斧、桃木剑、小孩子戴的猪精、桃核等,恶神有带罗刹的、有带鬼头的、有鬼火、湿婆以及以骨植做成的各种东西像笛子、小剑、哨子等等。
  可是谢非脖子上的这个物件却大有不同,这既不是善神也不是凶神而是一个黑中略有带灰,看质地又有点像黑玉的骨牌,骨牌正中有一条裂痕,裂痕边上镶嵌这一枚古钱,正好有条红绳可以跨过钱孔挂在人的勃颈上。骨牌的两侧还有两排参差不齐的锯齿。不过这物件无论是色泽还是做工都一定是一个古物。
  老吴拿着骨牌看了一眼,古钱也是铜制的,钱孔的一侧还有个扭曲的小字,看着有点眼熟不过自己却是不怎么懂得,如果让少爷看见了的话一定又稀罕的像个宝似的。照这锁孔轻轻的朝里一伸。竟然纹丝合缝一点空余也没有。紧接着,铜棺内竟然“咔咔”传来一阵机括的声音。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