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发现上套了,就急乎乎的说:“我的钱哪里够花,我得每天喝酒、每天吃鸡蛋、每天......”
那个Z办事员听的不耐烦,礼貌的下了逐客令。
日期:2013-02-24 18:39:00
就这样,爸爸妈妈在经历了长达十五年的肉体和精神的折磨以后,终于被众位族人、乡邻们所理解,他们终于过上了不被戳脊梁骨的日子。
话说那种一个不到一米五的小个子女人都敢跟我妈动手、我弟弟和别的孩子打个小架都会被他们家长威胁的日子不好受哇~~~
当然了,这个和我两个弟弟的渐渐长大也有些关系的,农村就是这样,家里有两个高大的儿子就不容易被欺负,可能这也是很多人重男轻女的一部分原因吧。
等等,极品事儿还没完呢,下面还是有关房子的,其实也不是大事儿,但是却深深的把我们恶心的一下......
日期:2013-02-24 19:11:00
大约是在我十六七岁的时候,爷爷奶奶准备去找他们大儿子、大儿媳“享福”去了,我想,在这十六七年的时间里,奶奶对那女人的“妈,有我一口吃的、就有你一口吃的”的话是深信不疑的,或许也正是远香近臭吧。
那女人走后的那些年,爷爷奶奶一直住在大爷那处房子里。到了爷爷决定去找大爷、大爷也决定把这个房子卖掉,托付给爷爷办理卖房事宜。
我不知道大家对农村房子的买卖了解多少,像我家这种情况:老爷爷就留下这么两处宅子。
爷爷没有兄弟、就是爷爷一个人的。
到了爸爸这代是弟兄俩,那就是每人一处。
然后弟弟这代,因为爸爸是俩儿子,所以爸爸需要另外买个地方,以保证两个儿子每人一套。
现在的情况是大爷要把自己那套卖掉,一般来说房子卖给谁是房东的自由,可是农村不一样,在农村要先确认自家兄弟(甚至还要考虑族人)是不是需要,自家人不需要的情况下,才能卖给别人。
按说,我们如果是正常的人家,就可以直接把这个房子买下来,给弟弟们留着。可我家情况不一样啊,我爸爸和爷爷关系不和睦呀、和哥哥关系也很微妙啊。
于是,就有那么两家不知深浅的人,打上了这房子的主意。据说已经找上我爷爷的门了。
话说,他们打这房子的主意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我们家这两套房子都比较大,在那条大街上的位置也很好,将来建新房也能比较气派。
如果在早些时候,爸爸妈妈就又该忍下去了,可那会不一样了,爸爸妈妈已经翻身了呀。
于是,妈妈在做姑娘时的泼辣性格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她把袖子一撸、直接到了大街上,捡个人多嘴杂的地儿放话了:“就算我男人和他哥哥关系再不好,也始终是亲兄弟,由不得外人瞎搀和!我倒要看看谁敢买这个地方,要是谁敢买了,我让他盖不起来房子!”
结果,那两家人真的就退缩不敢买了。
日期:2013-02-24 19:23:00
然后,爸爸找了家族里几个比较有人缘的做了中间人,准备买下这个房子。
买卖也谈成了,可是价钱翻了一番!
本来爷爷准备卖给别人两千的,卖给我们成了四千,我真想骂句“TNND!”
话说,当时我们家的财务状况真的很糟糕呀。生小弟弟时的罚款刚还完,就是爸爸陆续两次生病住院,紧接着就是我升学,然后为了果园又买了个大的机动三轮车......当时不光没钱、还有些外债。
但是,爸爸妈妈还是咬了咬牙,买、一定要买!
在爸爸的心里,如果不买下来,当年老爷爷辛辛苦苦给儿孙置办的宅子就变成别人的了。价钱翻番就翻番,反正钱也没有到了外人手里。
这时候,真的要感谢家族里那些真心帮助我们的长辈们——没等爸爸妈妈开口,他们已经陆陆续续把钱送到了我们家,最后一算,还多出了爷爷开的价儿......
买房子的事情终于尘埃落定,真正恶心的事儿还在后面——
日期:2013-02-24 19:34:00
交易完毕,爷爷奶奶也要投奔他们的孝子、孝媳了。
老两口走的时候,族人们没有给他们送行的,他们在大门口放了个鞭炮,就先去了城里小姑家,然后辗转去了祖国南头的大爷那里。
爸爸妈妈过去收拾那个房子的时候,直接无语了————
纯“三光”政策,送光、卖光、破坏光!
能用的家什都送到了小姑家、这是可以理解的;
有些市价一毛五的蜂窝煤以一毛钱的价格卖给别人、这也是正常的;
他们居然能把墙上不知道贴了多少年的画、都撕下来卖了废纸;
所有的电线都被剪断了;
灯泡被拧下来扔掉了;
连开灯的灯绳都剪掉了;
最后剩下一口瓦缸每人要、也每人买,他们就在缸的底部砸了个大窟窿~~~
当时挺气愤,现在想起来就想笑,哈哈。
日期:2013-02-24 19:54:00
前面的事情,大爷的戏份只有那二十斤粮票。后面大爷也要重磅出场了——
其实,要说起来,大爷这个人是最“含蓄”,起码不会破口大骂、更不会打人;
说是“重磅出场”是因为他的出场虽然“含蓄”,可还是让我爸爸犯了胃病,当真气煞我也~~~
日期:2013-02-24 20:34:00
大爷给我爸爸写了封信,和爷爷搬走的前后顺序,我忘记了,反正两件事都发生在我十六岁到十八岁之间。
我放假回家的时候,妈妈把那封信拿出来给我看了,当时是气的我七窍生烟啊!
那封信是打印的,我现在是背不出来的,只记得大致内容:
“有些人觉得自己很聪明,其实都是小聪明......耍小聪明的人是没有涵养的人......”
“你现在不孝,我们拿你没办法,但是还有法律、还有法庭......”
“不孝顺老人是有报应的,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总之,就是爸爸如何如何“不孝”之类的巴拉巴拉两三页信纸......
妈妈说,爸爸看了信就又病了,给大爷的回信写了一半、就写不下去了......
我就让妈妈找出爸爸的那一半回信看了看,直接又气的一口气没上来——
爸爸本来就只上到初二、文笔水平有限,
再就是爸爸的性格有些“茶壶煮饺子、心里有数却倒不出来”的类型,
更加上大爷这个文化人+大孝子的气势.....
所以,说的词不达意、没有一丝丝的力度。
于是,我就给大爷回信了,回信的内容我是背不出来了,只记得大致的内容:
“大爷,你那边都可以电脑写信啦,不好意思,我这里没有电脑,只能手写,请见谅......”
紧接着指出了他信里的五个错别字。
“大爷,我爸爸初中没毕业、妈妈是文盲,所以不是聪明人、更不懂得‘涵养’两个字的意思......”
“大爷,我不明白,一个不分青红皂白就跟自己初中没毕业的亲弟弟、文盲弟妹谈‘法律’‘法庭’的人,他有没有涵养?......”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