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尚打通了密须国部族首领的关系,在大战来临之际,发动了内部兵变,极少伤亡便俘获了密须王。可是这象征权力的几个密须之鼓怎么办?是送还给纣王?还是自己留着?
日期:2013-06-26 12:52:00
三、滈水之滨,是有王城,滈池之畔,是有灵沼
周文王和吕尚将计就计,商定了个更好的办法。
他们在滈水之滨,敲响了密须之鼓中的皋鼓,这神鼓古分六种,分别为雷鼓、灵鼓、路鼓、贲鼓、晋鼓、皋鼓六种;其中雷鼓用以神祀,灵鼓用以社祭,路鼓用以鬼享,贲鼓用以军事,皋鼓用以役事,晋鼓用以金奏。
附近部落的百姓闻鼓声前来,周文王告诉众人,密须古国窃取了神鼓,应当归还纣王,但神鼓神圣,不可轻犯,当筑台供奉,以待时日再还。
周文王筑台供奉神鼓,名义上说,是时间未到,不能归还纣王,其实是另立一祭天场所(在当时,只有纣王拥有祭天权)不但能增加民众的向心力,更是周文王对纣王的试探,试探纣王对自己的容忍度,以好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整个工程,是滈水之滨,人为地筑起一个高台来,挖土运方,历时数月,为方兵乱及意外事件,取土之处,皆以滈水注之,名曰滈池,实有护城池之作用。
在建成之日,天降大雨,其台被雷电劈中,众人惊吓过度,以为天谴。吕尚大声道,此为吉兆,喻意在此处修台,上承天意,至于方才的雷电,是天降神灵于此,赐于此台灵气,永保苍生太平。
文王大喜,将此命为灵台。
这一雷电,解决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神鼓可以长期在这儿呆下去了,为了强化姬姓王朝的合法性。周文王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将灵台用来祭祀神灵、慰安亡灵之所。在滈水之旁建都,以灵台为中心,滈水为依附,建立滈京。
因此镐京实为滈,因滈水而得名。镐都以滈池为依附,依次扩建。扩建之时,出了两件事,
前一件事,众人在挖坑时,挖出了死人骨,文王知道后,命人选择其他地方,细心安葬,当时很多人都不理解,说这是无主骸骨,不必理会。文王却说,我在这里,便是这里的主人,我不管他,谁管。众人听后,感慨不已,言说道,文王连枯骨也懂得关照,何况是百姓,从而声名大涨。
另一事,挖坑时地下有水急涌而出,当时认为是吉兆。但水越聚越多,在低洼处形成小湖。几个月时间不到,将这一片区域分隔成了若干个小片,最后和滈水连成一片,形成了一个个水质清浅的小岛。这个地方,后来被命名为灵沼,至今仍在。
这破坏了原来对都城的规划,使得原本打算用来修建内城外郭的计划无法施行,也就是说,镐京,要想建成国都,风险系数太大。
后来,灵池地下水不再涌出,只余滈池还在,滈池在汉代加以人工拓展,成为昆明池,整个大小,约为杭州西湖的数倍,后因滈水枯竭,不复重现。
两年之后,镐京虽说建成,但与原计划严重不符,周文王象征性地搬入,却未有安全感,不久,周文王却一病不起,与世长辞,而在这时候,河对面便是崇候虎统领下的崇国人。
日期:2013-06-26 12:53:00
四、归去来兮 沣水未央
因灵沼被水分隔,在战略上已无价值,因此,崇国人打算渡过沣河,周人相对。
当时,崇国和周人之间,最大的阻碍其实是沣河,后人有的说镐京在沣水之东,有的说在西,争论不休,其实,沣水在灵沼乡处,在汉代时改过道,不能按今天的的河道来推断历史的。
为了防范崇国人以及纣王势力,周武王在镐都以南,开始新修城池,镐、沣二京以灵沼为界,后又扩容为一体,因镐京更具有象征意义,所以西周都城多以镐京相称,其实真正的的王宫,在沣都,二者南北总长十余公里。
当时修筑城墙时,以小米粥熬汤,加以草木灰、黄土沫,夯筑而成。这种修建之法,城墙异常坚固,但工期十分缓慢,只在岐山故都和沣都有用。
修建沣都用了将近三年时间,这三年时间中,镐京只有极少量的人入住,几近空城,没有办法,只好将灵沼附近设为灵囿,也就是王家动物园。直过近百年过后,沣镐二京合为一体时,方才兴旺,而这里,也奠定了长安的建都基础。
日期:2013-06-26 13:09:00
今天,我们来寻找三千年前的古都,与我同行的,有天涯论坛中的狂乱的眼(如何改变自己的命运和运气的作者)和sunlightace(亲历太白山特大暴雨的作者)。我们每天早上醒来,才会知道下一个地方要去哪儿,今天不问明天的事,我们相信大地和这个贴子的指引,会把我们带到想要去的地方。
日期:2013-06-26 13:23:00
这个河道,今天是高冠峪水的一部分,河的东边直至沣峪,是西周的郊外,粮食主产区,早期主要由奴隶种植,而河的西边,便是周人自己种植庄稼的地方。从这桥上过去,便算是正式进了沣都。
日期:2013-06-26 13:37:00
我们来到离秦渡镇不远的小村庄,车行到前面,没有了路,只有良田,我们下车,站在路的尽头,朝东看。离我们还有一百多米,便是沣河。
Sunlightace站在跟前,问有没有到沣都城,我望着河水的方向,说,如果没有错的话,沣都的城墙应当就是我们北边一百米左右的地方。
然后我们转身往北看,看到了后世新修的城门,和三千年前的沣都城墙。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