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师傅采药的这些年》
第55节

作者: 水费电费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2-18 19:53:00
  绵山一直想着给附件的乡亲做些什么,于是开始记忆里找相关的线索。这些年绵山走了很多的地方,所以对一个地方的地势也小有感触,有些好地方都记得非常清楚,可惜都太远了,最近的一个地方在本县交界处叫洪塅的地方,那个地方可谓是一个难得的宝地,地处在一个大山脚下的山坳里,山坳是一块很大的小平原。据当地老百姓讲如果黄龙山脉是一条龙的话,小山坳正好是龙背的位置,所以当地人畜兴旺,从来都没有过天灾人祸。数百年来一直都是风调雨顺。

  日期:2014-02-18 19:55:00
  面试记得当年从洪塅经过的时候听当地人说起,当地人有一个非常敬重的守护神,六世猴王,六世猴王其实就是一个猴精,修炼到了第六世了因此而得名,至于到了第几世可以成仙那就谁也不知道了,当地的老百姓一直供奉着,
  绵山打定注意要把六世猴王请到自己的村里来,保佑当地风调雨顺,人畜平安。自己百年之后也没什么遗憾了。绵山自己心里也清楚,一个地方的守护神非常难请动的,缘分的事情就看天了,现在既然打定主意了就要去看看。
  日期:2014-02-18 19:58:00
  于是绵山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挑夫,然后等到天黑下来以后就施动法咒驾起云车,在漆黑的夜里,绵山只需片刻就到了洪塅,绵山走进一户人家。一家人正在聊天,看见绵山进来,主家问到:老表,这么晚了是不是要进山挑木方?
  绵山:是哦,约了几个人在这里碰头,我先到了,顺便讨杯茶水喝
  主家:呵呵,哪里的话,进门是客,进门是客
  绵山:你们这里像山不错,肯定是风调雨顺
  主家:哈哈,老表好眼力,从大像山来讲,我们这里是正宗的黄龙山脉,如果我们这个源(比村大,比乡要小),正处在龙背上,所以一直以来我们这里的平平安安的,历史上的数次兵乱都没有打到这里。也算一块福地了
  日期:2014-02-18 20:01:00
  绵山:我常年在外走动,见过的地方不少,这个地方的像山确实不错
  主家:哈哈,那是,那是,老表好眼力,记得祖上说起,每次兵乱的时候,兵都到了我们这个地方,但是迷路在了源口,就是进不来,偶然进来几个兵,又让我们源里的人打回去了,经历几次之后这个地方也就没有发生的躲兵的事情。
  绵山:哦,那这是为何

  主家:我先卖个关子,你猜猜看
  绵山:我怎么会晓得,我不是这个地方的人(其实绵山什么都知道,只是知道的不细,所以想听听当地人是怎么说的)。
  日期:2014-02-20 21:32:00
  主家:呵呵,其实我也是听老人一代代传下来的,现在我们这个地方这么兴旺,分2个说法,一个是说我们姓氏的祠堂列祖列宗显灵,阴间庇护后代子嗣代代兴旺,另外一个说法是六世猴王显灵,庇护一方风调雨顺。因为六十猴王没有花身,所以有什么事情都是直接在祠堂请神的。

  绵山:哦,那就是六十猴王没有花身,但是坛位又设在姓氏祠堂中?
  主家:是这个意思,相传祖上当年在山中砍柴火,无意中救了猴王一命,猴王为了回报救命之恩,修炼得道之后就保护这个源年年风调雨顺,人畜兴旺。
  绵山:这么说来倒是可信了,那祠堂现在还有人住?
  主家:当然有的,祠堂很大,一个正殿,6个偏殿,12个偏舍,前后两排厅,一共有36间房子。

  绵山:祖上能盖这么大房子,当年确实很有实力
  日期:2014-02-20 21:53:00
  主家:呵呵,没有大富大贵,当年盖祠堂的时候,所有的木匠,瓦匠,泥水匠都是自己姓氏的人出工的,木料都是从附件的大山里运出来的,然后每家都出点钱用来办伙食。也就是当年的齐心,才使得祠堂顺顺利利的盖好了,这也是整个姓氏的一个见证。
  绵山:不容易,不容易,关键是祠堂再大,也住不下这么多人??
  主家:哈哈,那是,那是,祖宗当年取了8个小妾,1个正房,也就是加起来有9房,规矩就从这9房开始,每房都可以在祠堂住上5年,5年之后换另外一房,还有凡是70以上的老人可以长期在祠堂颐养天年。随着时间的变迁,年轻人都外迁了,祠堂都剩下些老人了。
  所以每年的逢年过节时节祠堂特别的热闹,天天晚上都可以去祠堂的正堂屋听戏。
  绵山:真不错,如果我们姓氏也有这么个祠堂多好。
  东家:要是你白天来的话,我带你好好参观下祠堂。

  绵山:好啊,好啊,我到时非常想见识见识。
  绵山觉得这个地方的大致情况是问道了,就打算问问六十猴王的事情,然后回去再做打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