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棱古玉———告诉你一个真实的盗墓人生》
第45节

作者: 山阴老六
收藏本书TXT下载
  王老捋捋胡子道,“《兰亭序》自从现世就注定了他的不平凡。关于《兰亭序》的下落,历史上流传比较广的版本是,当年王羲之将《兰亭序》视为传家宝,并代代相传,一直到王家的七世孙智永手中。可是,智永不知何故出家为僧,身后没有子嗣,就将祖传真本传给了弟子——辨才和尚。到了唐朝初年,李世民大量搜集王羲之书法珍宝,经常临习,对《兰亭序》这一真迹更是仰慕,多次重金悬赏索求,但一直没有结果。后得知《兰亭序》真迹在会稽一个名叫辨才的和尚手中,三次召见辨才,辩才诡称经战乱流失已经不知所踪了。后来房玄龄推荐监察御史萧翼以智取之。萧翼隐匿身份,乔装潦倒书生,投辩才其所好,弈棋吟咏,论书作画,成了忘年之交,后辨才夸耀自己的收藏,把悬于屋梁之《兰亭序》真迹拿出来展示,后来萧翼乘隙偷走此贴送回长安复命。太宗命拓数本赐给太子和诸王近臣,临终之时,对李治道:‘吾欲从汝求一物,汝诚孝也,岂能违吾心也?汝意如何?’指的就是《兰亭序》。于是,《兰亭》真迹陪唐太宗葬入昭陵。五代时期后梁耀州节度使温韬盗挖了昭陵,‘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宏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笔迹,纸墨如新,韬悉取之,遂传人间。’依此记载,则《兰亭》真迹经温韬之手又复见天日了。这是流传比较广的说法。还有一个被考古界比较认可的说法是,《兰亭序》在唐太宗李世民遗诏里说是要枕在他脑袋下边。也就是说,《兰亭序》应该在昭陵。但耀州刺史温韬将昭陵盗挖后,在他写的出土宝物清单上,却并没有《兰亭序》,因此有猜测认为,《兰亭序》藏在乾陵。而且乾陵一带的民间传闻中,也早就有《兰亭序》陪葬武则天一说。不管那种说法,《兰亭序》最终都被唐代统治者带入了自己的陵墓。”

  日期:2014-04-14 10:51:00
  罗干事道,“不错,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我们仔细分析就会发现问题所在,《兰亭序》被萧翼从辩才手中骗走,他得到的是真迹还是摹本并无证明,而《兰亭序》后世有无数种摹本,后人所传真假已不可知。我们集合多位考古界权威重新收集整理各类资料,用了十年时间论证出当年王羲之所传给后世子孙的就并非真迹,真迹依旧留在王羲之自己的墓中。”
  “天啊!这简直是可以轰动中国考古界的大事件!”雪儿惊叫道。
  “的确如此,但因为有些特殊原因,这件事并没有对外公布。”

  “王羲之的墓在兰亭么?”
  “史上关于王羲之的墓也有很多版本,一是说在山阴兰渚山下。唐何延之《兰亭记》载:‘自右军之坟及右军叔以下茔域,并置山阴县西南三十里兰渚山下。’何延之的依据是,辨才的弟子玄素亲口所讲。二是在诸暨苎萝山。南宋嘉泰《会稽志》载:‘王羲之墓在诸暨县苎萝山。孔晔云:‘墓碑孙兴公文,王子敬书也。’而碑亡矣。’王子敬就是王羲之的儿子王献之。三是在云门寺附近。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与惠欣‘兄弟初落发时,住会稽嘉祥寺,寺即右军之旧宅也。后以每年拜墓便近,因移此寺。’‘此寺’即云门寺。四是在嵊州金庭。《嵊志列传》的有关记载,内有王羲之‘年五十九卒,葬金庭观’之说。从现存遗迹看,四处唯嵊州金庭这一处可供后人瞻拜纪念,其余三处都没有位置标识了,所以更多的人认可王羲之之墓就在嵊州金庭这个观点。”王老不愧为大家,学识深厚的让人膜拜。

  “王老说的对。”罗干事接着道,“依据我们收集到的资料分析出的结果,已经能确定兰渚山为王羲之真墓,《兰亭序》真迹也随葬在了此处。”
  “这么多年了,他的墓没有被盗过么?”
  “两点可以肯定未被盗挖。一是从历史遗留的四座王羲之墓的位置来看,只有嵊州金庭这一处有明显标识建筑可供后人瞻拜纪念,其余三处都没有位置标识,就是说无人知道这三座墓的具体位置;二是除了我们,人们依旧认可的是《兰亭序》在昭陵或乾陵之中,或者被温韬挖出后流传在世间了。没人会相信他还躺在王羲之本人的身旁。这两点决定了王羲之的墓和《兰亭序》现在还安全的躺在兰渚山内。”

  日期:2014-04-14 10:52:00
  听完罗干事说的,我真是热血沸腾,我了个去,这可是《兰亭序》啊,就连我这文化水平的都知道的宝贝啊!这如果真挖到了,可是国宝啊!怎么着卖给百十万的应该不成问题啊。师傅瞪我一眼,“瞅你这点出息,这要卖,怎么也值千万呢!”
  “呵呵,二位多虑了。”王老笑道,“如果此次能寻得此物,是卖不得的,这是国家级文物,即使流传到市面上,也无人敢买卖的。”
  “啊,那还挖他干嘛。”四哥有些沮丧道。
  “首长自有安排,我们的任务就是找到宝藏。”

  终于知道了目标,虽然前面还有很多疑问,以后还会发生什么也无法预料,但既然已经到了这里,就服从首长的安排,找到宝藏,再揭开古玉之谜。
  目标是兰渚山,并非是坚固如山的皇陵,因此如果开挖的话不会费那么大的周章,罗干事组织了五名助手准备工具,并已经知会当地政府,一路绿灯顺利的到达兰渚山。
  兰渚山位于会稽山北侧,当年王羲之书《兰亭序》的兰亭就在其山麓。下车后我们一行数人并没有沿着游道前往兰亭,转过早已建成的兰亭森林公园,进入了会稽山山麓内部。
  浙北地区水气丰腴,相对当年我们去的湖北黄山头,这里要更湿润些。此次随着罗干事前往,就不需要师傅寻龙点穴的找寻墓址,而且罗干事也有说过,王羲之的墓自古就是个迷,此处的墓址是不可能通过寻常的点穴方式找到。随着渐渐爬高,雾气也升了上来,再爬过一片竹林后,罗干事指着一片山间空地道,“好了,我们到了。”

  空地面积不大,有个百十平方,一侧靠近竹林,三侧平坦开阔。从此处望出去恰是山口位置。
  “嗯,聚水藏风,算得上是一块吉地。”师傅点点头道。
  “不错,我们得知的信息,王羲之在兰渚山的墓地,就在这下方。”罗干事指挥助手拿出回声声纳探测器,吴老板当初寻找建陵地宫入口时使用的也是这种仪器,在空地上找寻切入点。二十分钟后,助手点头示意找到了。有这么多助手在,自然不用我们动手,几名助手操起铁锹铁锄,在目标点上开始下挖。虽不是专业盗墓贼,但这些助手有一膀子力气,也就半天功夫,一个还算规整的两米宽,两米长,八米深的坑洞就挖好了,一片已经坍塌了的墓墙裸露了出来。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