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型元青花的颈、肩、腹、胫、底都是分段制作后,再用胎泥粘接成型的,接胎痕迹明显。既然是拼接而成的整体,这类青花的图案就不可能整齐划一,所以,按照主题纹饰和辅助纹饰之间的平行花边纹饰可以将外表的装饰图案进行分层。元青花的装饰图案大多分为4层,大名鼎鼎的鬼谷下山元青花大罐就是4层,此外,大器型元青花还有多达9层、10层的。
人连东西都没有拿出来,唐风就一口断定这是假的,这不存心找人晦气吗?二饼再一看唐风那没见过世面的模样,不满的说道:“你懂不懂啊?这都还没有拿出来呢,怎么就说这一定是假的?”
唐风说道:“不用看,肯定就是假的,元朝重九恶七,怎么会出现七层的青花?”
“重九恶七?”二饼似乎懂点行,他也想知道唐风的依据,他说道:“重九听说过,蒙古人喜欢九。但这恶七还真没听说过。”
既然对方不是什么都不懂的门外汉,唐风也就不再拐弯抹角了,他说道:“那你总该知道天饶一、地饶一,君饶一吧?”
“知道啊 。”中年男子说道:“这是忽必烈的规矩。”
唐风解释道:“元朝刑罚两位数以十为基数单位,但忽必烈自认功高堪与与天地齐,遇罚十必减三,比如,判刑十年,天饶一年,地饶一年,皇帝饶一年就是七年。如果打二十棍,减三就是十七棍,所以,七这个数字在元朝很不吉利,因为事实上的刑罚是以七作为尾数单位的。所以,迄今发现的元朝所有文物都是避开七的,连文字上出现的‘七’,下边的拐弯都是向左拐而不是正常的向右拐。这个青花有七层,那不用看,肯定是赝品。”
“我得印证一下,看到底有没有这个规矩。”二条装备齐全,他立刻从电脑包里拿出笔记本电脑上网查资料,一会儿,他摇着头对同伴说道:“他说的没错,元朝的七都是向左拐的,我们上当了。”这类历史知识跟文物本身没有关系,但却可以作为旁证证明一件文物的真假,两个中年人对历史不是不了解,而是疏忽了一个看似不相关的细节。
二饼怒气冲冲的说道:“狗日的,专拣熟人下手呢!还说什么是民国时期的仿品,扯淡!我们回去找他们! ”
元青花不是喇叭花,怎么可能随便抓?唐风笑着摇头,这两人都不想一想,倾国家之力都没找到几个元青花,怎么可能让他们随随便便就捡到一个。
现在的古董商当然不会傻到随便拿一件青花交到你手上,然后对你说,这是元青花。他们的做法恰恰相反,首先,他们会肯定这不是宋元明清时期的官窑青花,然后,他们会言之凿凿的说这是古代某某时期的民窑仿品。一些老想着捡漏、并自以为懂得比古董商还多的人就寻思了,会不会是古董商搞错了,把真的当成仿的了——上当的就是这些人。
购买到这种假古董的人还往往以为自己捡到大漏了,屁颠屁颠偷笑的同时,也不忘暗骂古董商两声,傻逼,有眼不识金香玉!他们不知道,古董商在偷笑着数钱的同时,也不会忘记问候他们一声的。
每个人都在靠自己的特长生活,古董商就是吃内行骗外行这碗饭的,想在他们手里捡漏,难!
黄馨儿的茶才端出来,两个中年人已经离开了,她问唐风道:“人呢?”
唐风说道:“走了。”
“我知道走了啊 。”黄馨儿说道:“我是问为什么走了。”
唐风说道:“因为他们拿来的青花是假的。”
黄馨儿说道:“是你看的?”
“对啊 。”唐风点了点头。
“才这么一会儿功夫,你就确定那是假的?”黄馨儿有些不相信的问道。
唐风说出了自己的判断。
黄馨儿开动小脑袋瓜儿一想,说道:“嗯,好像有这么个理儿。”她说完话又问唐风道:“那你跟他们说是假的了?”
唐风再次点头。
“哎呀! ”黄馨儿有些着急的说道:“你是怎么回事嘛,如果是真的,当然可以说,也可以开鉴定证书。如果是假的,就应该说——看不准或者是不好说,像你这样会得罪人的! ”
唐风有些纳闷,他们家老头子一直教导自己要诚实,自己也是这么做的。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还什么不好说、看不准,城里人这是什么毛病啊 。
看着唐风在发愣,黄馨儿说道:“唐风哥哥,我这不是怪你,行有行规,不好说破的。”接着,她将一杯茶递给唐风,笑着说道:“哥哥不要生气哦,喝杯茶消消火,看不出来你还是个行家。”那是当然,他们家老头子压箱底的东西全让唐风给掏出来了,学会了当然要出来试试手,不能赚钱,学这些枯燥的玩意儿干什么。
午饭前黄韬略回来了,一家人准备吃饭,听完黄馨儿的汇报,老人家笑着说道:“嗯,唐老头教出来的徒弟果然非同凡响,这回老头子我可有一段清闲日子过了。”接着,他转向唐风说道:“小风,以后我不在的时候,真宝轩的事情你多关照一点,一会儿我把印章给你。”
“爸。”黄培源在一边说道:“琉璃厂这地方太复杂,小风年纪还小,这不合适吧。”这事非同小可,等于是把真宝轩交给唐风了。
黄韬略说道:“唐老头在信上打过保票的,嗯,别说,要是真出了问题,我只会高兴,好歹也可以笑话笑话他。”
每个人都有或是显赫或是阴暗的过去,谁都不知道唐家村那个不起眼的干瘦老头曾经盗过墓,家里拿出的坛坛罐罐还能卖几个钱。看来这位黄老爷子过去也不简单,唐风基本可以断定两位老人过去的关系——盗友!
吃完饭,唐风决定到琉璃厂走一走,下水游泳之前,总要先试试水深水浅的。
第四章 青玉璜
从狭义上来说,琉璃厂是一条西至宣武区的南北柳巷,东至宣武区的延寿寺街,长度只有八百米的短街。如果说这条短街是一棵树的主干,那琉璃厂附近的街区就是这条主干所延伸出来的树枝,那些大小店面和散落在各处的摊贩就是这棵树的树叶。那么,这棵树就是广义上的琉璃厂。
唐风此刻就穿梭在这些“树叶”之间,今天他换了一身衣服,衣服不错,但套在他身上还是觉得缺了点什么。
唐风逛了几个小摊,没有发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这时,他看到前面一间店铺门前围了一大群人,他也跑过去凑热闹。
这家店名为宝玉堂,是一间主营古玉的商店。今儿好天气,阳光充足,又是城犬...城管休息的礼拜六,老板将一些古董玉器连同货柜一起摆在了街边。
一个伙计正唾沫星子乱飞的介绍着一块玉雕,他说道:“什么翡翠?什么钻石?都是外国人的玩意儿,一克拉一克拉的卖,价钱贵得离谱不说还没有什么人文价值,咱中国人讲的是内涵,玉器才是我们的民族瑰宝,您看这块玉玦——”
“——这不是玉玦! ”唐风忍不住又要扫盲。
玉雕艺术是最古老的艺术品之一,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和马家浜文化就有大量的玉雕艺术品涌现。这个伙计手上的这块“玉玦”在器形上叫做“圆玉”,圆玉的种类很多,扁平相连的圆环状称之为“玉璧”,玉璧的圆环中间有一道缺口的称之为“玉玦”,半圆或弧形的圆玉称之为“玉璜”,玉环是从玉璧演化而来的,它的环不是扁平的而是圆形的。
伙计瞧了瞧唐风,说道:“这位先生外行了吧,玉璧缺一块就叫玉玦。”
唐风说道:“玉玦哪有缺这么大一块的,缺口大于宽度就是玉璜了。”
“我知道这区别...”伙计平常没怎么注意,现在仔细这么一看,这缺口是挺大,他说道:“这块玉玦的缺口虽然有些大了,但却并没有大于宽度。”
唐风说道:“你不是有尺子吗?量量不就得了。”
“顾客就是上帝,既然这位先生有意见,那我们就来现场测量。”伙计拿起一把尺子开始测量,他一边测量一边说道:“缺口是二点四五厘米,肯定不会超过宽度,您看,这款度有二点四三呢...二点四三?”嘿,真TM寸,缺口刚好比宽度长两毫米,伙计再次望向唐风,心里直纳闷儿,这丫什么眼神呢,隔着这么一段距离,用肉眼居然可以看这么准。
事实面前,伙计不得不挠着头皮说道:“多谢这位先生的提醒,这还真是一块玉璜。”开店的毕竟不是搞科研的,他们不会在乎什么玉玦玉璜的,他们在乎的是价钱。
“这玉璜怎么卖的?”一个戴着眼镜、年龄在三十岁左右的男子问道。
伙计言归正传,说道:“这玉璜可有些年头了,这是东周时期的青玉,一口价,35000块。”
“拿来看看。”眼镜兄走到伙计跟前,伙计小心翼翼的将玉璜交给他。
相传盘古死后,他的呼吸变成风和云,肌肉化成土地,而骨髓变成了玉石和珍珠。把玉石和风云土地相提并论,可见中国人对玉的情有独钟。唐风正想着呢,一缕淡淡的幽香就像一只无形的手一般将他拉回现实,他忍不住循着幽香转向身侧。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