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石纲(“道君皇帝”宋徽宗的特殊癖好)》
第50节

作者: 二郎神犬马
收藏本书TXT下载
  (注1:宋神宗朝,王安石变法一派称为元丰派,反对变法一派称为元祐派,两派政见不同,斗争激烈,一直斗到徽宗朝;苏东坡、司马光等人均为保守派即元祐派。蔡京等人则为变法派,宋徽宗赵佶登基初期支持元祐派,后来则转为启用蔡京等人,实施变法。
  注2:宋神宗是宋哲宗与宋徽宗的父亲,哲宗与徽宗是兄弟辈,向太后是神宗的皇后,但却既不是哲宗的生母,也不是徽宗的生母。
  注3:王安石变法因为触及到许多阶层的固有利益,因此阻力极大,元祐、元丰两派斗争极为激烈,说是你死我活亦不为过。)
  崔五魁听完,恨得咬碎钢牙,道:“这帮人真真太也可恶,只要圣上下道旨意,卑职愿意去杀尽这帮狗贼!”
  赵佶抿了口茶,道:“崔五魁,你整日护在朕身边,难道还不知道,这些人个个都是大臣,有些还是三朝元老,怎么杀?以什么借口杀?总不能说因为治国主张不同,就大开杀戒吧?何况太祖有遗训——“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此乃人尽皆知。我若有违,便被人抓住了把柄,天下会乱的。这些人最希望朕做的就是整日寄情山水园林、墨竹诗词,巴不得我对政事不闻不问,那样他们便可对变法一派赶尽杀绝,维护祖宗旧制了。”

  钟耀南寻思:“看来圣上是想变法的,刚登基时,迫于满朝皆为元祐派把持,而向太后又讨厌变法,因此不得已才装出维护旧制,重用元祐派的模样。但及至皇位稍稳,向太后去世,便改年号为崇宁,取意为继承他老子宋神宗的熙宁变法之意。然后开始真正重用能够支持自己变法的大臣,想来蔡京、童贯、朱勔等人,一定都是支持变法的了!”
  果不其然,赵佶续道:“元祐派势力极大,靠杀是不行的,只能采取重用元丰变法派的路子,用我自己培植上来的变法派,来与元祐派抗衡。”说到这里,又摇摇头,叹道:“但这个路子其实也并非完策,元祐派的势力下去了,但新上来的蔡京、童贯一派,却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只不过他们忠实于朕,有些时候便只能睁眼闭眼了。”
  说到这里,站起身,背手对着窗户,又是长叹。
  钟耀南试探道:“圣上,照此再过上几年,等元祐那一派人老的老死的死,而官家提拔的变法新臣子逐渐上位,天下就太平了。而官家便能由着自己的想法,大刀阔斧想怎么变法就怎么变法。”
  赵佶淡淡地道:“朕还是端王时,便对皇权无感,真正只想寄情山水,但造化弄人,我这个最不想当皇帝的,最终却被推上了皇位。这个位子,可不是好坐的,如果寡人有得进退,一定会选继续去做端王,画我的画,看我的山,玩我的水。人活一世,最重要的是什么?”
  四人皆不知如何回答,赵佶接道:“人活一世,最重要的是为自己而活,而非为别人活着。他们以为我生性懦弱可摆布,便将我推上皇位,但我偏要发展自己的变法势力,偏不做他们绳子下的傀儡,偏要将元祐派一网打尽,因为我赵佶为自己而活。天下人只要谈到皇帝,便推三皇五帝、尧舜禹汤,那我这个皇帝,便偏要不问政事,不理朝政,凭什么别人说皇帝该怎么当,我就非要那样呢?我赵佶就是要为自己而活。即便后世人再骂,但我还是我,我不会顺从于任何外力,我听从于我的心。”

  说到这里,顿了一下,道:“知道朕为何今天独找你们四人,还跟你们说这番话么?”
  四人摇头不语,赵佶道:“因为我想知道,我赵佶这辈子的路到底在何方?刚才说的那个流言,其实并非完全空穴来风,你们抬起头来,好好看看朕!”
  钟耀南满腹狐疑地抬起头,端详一番,却惊见此时赵佶的眼睛中竟生双瞳!一目双瞳、左右皆是!其余三人也发现此状,愣在那里。
  片刻后,赵佶稍稍收神,双瞳旋即恢复正常,道:“民间甚传南唐后主李煜,就是一目双瞳。而朕偏偏也是一目双瞳,只不过极少人知。另外宫中流言,先皇神宗是在秘书省看过李后主的画像,对其儒风雅度甚为心仪,看完画像后便去了钦慈皇太后处留宿,然后便怀上了朕。而且据说在朕出生那晚,神宗梦见李煜立于其榻前,此事,先皇曾亲口对朕提过。
  所以,对李后主转世为朕的流言,朕不得不慎重。我赵佶不做向太后元祐派的傀儡皇帝,我赵佶亦不做被人强加的尧舜禹汤,我只做我该成为的那个人!因此,查实此事对朕知晓自己的命运,明白自己该走哪条路,极为重要。
  你们四人是最新进的,没和宫里任何人拉帮结派,况且钟耀南和连微都只有十六七岁,为朕出宫办事,不会让人起疑心,而崔五魁陪在朕身边半年,知你为人忠勇,林冲武功枪法绝伦,可保此行无虞。只有你们四人出去为朕办这一趟差事,朕才能放心,才不会叫人起疑。须知,此事涉及国之根本,不管结果如何,绝不可透露半个字。
  出了延福宫,今日朕所谈,便不存在,一切只是你们自己做了一场梦而已。事情办好,朕自有赏,如若透露丝毫风声,这世上便再不会有你们四人了。尔等好自为之。”
  四人跪地,谢恩不已。
  赵佶取出一只锦盒,道:“此锦盒内装有第二十二代天师张善当年所画之归魂符,极为珍灵宝贵。你们到了李煜陵墓后,由连微在其墓前做归魂法事,烧天师符。若朕果真是李后主转世,那么法事之后,朕便会自然通晓醒悟之前数世之事。
  李煜被太宗毒杀后,放出的风声是葬在洛阳北邙山,其实葬在浙江天台山的梁妃塔下。当时太宗存的心思便是镇于梁妃塔底,且以高道镇魂符压身,令其永不转世。
  你们此行,便是去浙江台州,给朕查清此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