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离破碎的北京往事》
第32节

作者: 漂泊京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想着情感就这样被颠覆
  刹那的拥有
  都是天长地久
  我和赵玲坐到后座,她继续赖在我肩膀上。我告诉她头发已经被吹得乱成了狗尾巴。赵玲撒娇的说:“那你还不给我用手梳梳,净会说!”
  我说:“赵玲我给你辫个麻花辫吧。我特小的时候也就刚懂事吧,就特别喜欢我姐姐又粗又亮的大辫子!”

  赵玲把头发掳到脑后,说:“不行啊,我前几天刚做的离子烫,没法儿梳辫辫。”
  “那我梳两根小辫子吧。”我继续着我的无理要求。
  张力嘿嘿笑了:“赵玲,还是你来开吧,我实在受不了你们俩甜言蜜语的刺激,再开我都快开沟里去了。”
  “敢情张力一直在偷听咱说悄悄话呢陆哥?”
  “你们还叫悄悄话啊?声音再大一丁点儿都能引来美国卫星了。你还好意思叫悄悄话!”
  我看看路标,提醒张力:“好了,笑也笑够了,疯也疯够了,该好好开车了啊。马上就到下道了,张力你瞧着点路口。”
  二十七
  我们到达庄园已经是晚上7点多了。应该提前一个小时到的,但是赵玲再三强调她中午从公司请假出来时就没有吃饭,已经饿得杨柳细腰了,强烈要求早点开晚饭。

  我们在昌黎县城和人打听一下,说此地有个非常著名的“赵家馆”饺子楼,乃传自于大清朝咸丰年间,几百年的风雨历程屹立不倒。我们很顺利的找到了“赵家馆”,进门迎面是一个很大的博古架,上面摆满了各类青花瓷器。张力赞叹的说:“你瞧人家普通一县城的饺子馆儿都这么有品位!”说着就隔了博古架上的玻璃装摸做样的去研究那些瓷器,还不时的咂咂嘴,叫几声好!

  赵玲饿疯了一般把着菜谱不撒手,连点了四道菜、二斤饺子才罢休。然后喝了一口服务员给泡来的茶,又“朴”的一口喷到地上,张着小嘴痛苦万分的对我比画,我赶忙用餐巾纸给她擦滴在下巴上的水滴:“我不跟你说过不让你喝饭店的茶水吗?除了星级酒店,所有大小饭店招待客人的全是‘垃圾茶’!肯定喝不死人,但那都是不知道从那里淘换来的茶叶垃圾,有的甚至压根就不是什么茶叶,而是商家批发来的碎树叶!喝了也苦,但不是茶叶的那种甘辛的苦,苦的不正常!”

  吃饭整整耗去了我们一个小时。张力嚼着饺子还指给我看博古架上最上方的一个样式奇特的敞口大瓷杯问我认不认识。我说我得端详端详,我的话刚说完,端饺子的小服务员把赵玲点的“海味三鲜饺子”放赵玲面前后和我搭言语了:“先生,那可是我们老板这餐馆的镇店之宝。您要是能认出这件器皿来,按我们老板的规矩,您这顿饭就给您免单了!”

  张力开始起哄了:“陆哥你就给鉴定一下呗,咱还能蹭顿饭。”
  赵玲也说:“饭不饭的咱倒不稀罕。我呀,特向往人老刘那份子!到现在我还经常回忆人老刘做鉴定时的派儿来,那才叫一出彩儿!”
  我吃了一口“水爆肚片”,站起来:“你们都这么盼望着,我也不能老让基层群众失望啊,是不是?要不我就试试?”
  张力排着手叫服务员去喊他们老板,边对我说:“怎么说话呀陆哥?什么叫试试呀!这就给他定性了——这个地方不藏龙卧虎吗,今儿我陆哥就给拿下了还就!喊你们老板过来,让他也跟着长长见识。”
  倒是赵玲有点深沉,对张力说:“别喝二两小酒有找不着山高水长!我打量着这地儿有点道行,你还别太张狂了,张力。咱在北京再现,是在家里,别把人丢这荒村野外!”
  “我们这地方再小,好歹是个拥有60多万人口的县城,还不至于象姑娘您说的是荒村野外。刚在外面看了几位的车,车牌是京字头的,应该是京城里很有一方势力的人。小可要是没猜错,几位绝不仅仅是来小店为品尝饺子,应该是走急路奔大道的。”一个堂音很足的男人声音——这人想必就是老板了。三十出头的年岁,一米七的身高吧,挺帅的人,留的是典型想进步人士常见的“毛寸”。新奇的是夏不夏秋不秋的季节穿了件就是在北京也只是卖的多而穿的少的对襟唐装,黑色的底布,大红团福字的搭衬,在华灯初上的饭店大堂里格外的显得寂寞无边。

  我站起来,热情的和老板握手,嘴里说着孟浪啊叨扰啊之类的江湖客套话。老板姓赵,自己介绍乃上代老板——享誉京东六十年的赵老二的三公子。自言两个哥哥已在外地开出了新天地,他不愿前人的招牌就这样毁在改革开放以后,遂屏弃了出国留学的念头,继承乃父衣钵,专心打理“赵家馆”,现在也成了京东一个响当当的金字招牌,“去年有关部门来给我的‘百年老店’做评估,最后的结果是我这‘赵家馆’三字商标就价值一亿三千万!我在北京的海淀,天津的西青,秦皇岛啊唐山啊沈阳啊开着十几家分店呢,左右不就一个饺子么。”

  赵老板让人小心翼翼的捧来他的“镇店之宝”,得意的说:“兄弟身处乡间,少受文化熏陶,精心照例生意外并无其他嗜好。这些个青花的古董有祖上传下来的,有朋友送的,更多的是我近几年在乡下一个叫作‘朗格司’的酒庄上买的。别的力气活我不管,这些青青白白的脆生物儿,我是每天必须擦洗一番的,免得沾了我店里的油污,冲淡它们的灵气啊。”

  除了我,张力和赵玲都听的面面相觑。
  我把赵老板形容的“脆生物儿”托在手中。这是一个我见未见、闻未闻的一种奇特形状的东西,高大约十五厘米,直径在三十到三十五厘米;大敞口,又带微微外翘的荷叶滚边;内心平坦,中间稍有凸起,可以看出当年的陶土非常细腻平实。我又看它的瓷胎,从龟裂的缝儿里,从背面底座儿不上釉的地方。我反复的用手摩挲,细心的听瓷胎传来的细微声音。敲了敲,是最少一千年前的回声。

  我就那样托着这不伦不类的家伙站在大堂的灯光下,几个走菜的服务员交头接耳,后橱的人从厨房探头探脑,为数不多的几拨儿吃饭的客人也都凑了过来。赵老板嘴角下垂,似笑非笑;张力头向前探,欲语还休;赵玲隐在我身后,轻轻出气的声音我都能听得见。我静默了几分钟,突然开口了,大家都紧张的一抖,我说:“赵玲,你把车里我的笔记本拿来。”

  我打开“富士通”,等着机子启动。在屏幕一闪一闪的刺激中,我的心中有一股莫名的喜悦,我没想到在不经意见也能见到只在传说中企求的文玩。我点开我的文档,找到《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一的《槐西杂志一》。纪晓岚这样记载:
  卖花者顾媪,持一旧磁器求售,似笔洗而略浅,四周内外及底皆有盷色,似哥窑而无冰纹,中平如砚,独露磁骨,边线界画甚明,不出入毫发,殊非剥落,不知何器,以无用还之。后见广异志,载嵇胡见石室道士案头朱笔及杯语,乾巽子载,何让之所见天狐有朱盏笔砚语,又逸史载叶法善有持朱钵画符语。乃悟唐以前无朱砚,点勘文籍,则研朱于杯盏;大笔濡染,则贮朱于钵。杯盏略小而口哆,以便掭笔;钵稍大而口敛,以便多注浓沈也。顾媪所持,盖即朱盏,向来赏鉴家未及见耳,急呼之来,问此盏何往。曰:本以三十钱买得,云出自井中,因公斥为无用,以二十钱卖诸杂物摊上,今将及一年,不能复问所在矣。深为惋惜。世多以高价市赝物,而真古器或往往见摈。余尚非规方竹漆断纹者,而交臂失之尚如此,然则蓄宝不彰者,可胜数哉!余后又得一朱盏,制与此同,为陈望之抚军持去。乃知此物世尚多有,第人不识耳。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