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阳鬼事之屠城斩》
第7节

作者: 破衣先生
收藏本书TXT下载
  “喏,给你两张纸!”老园从手袋包里抽出一本书,书里夹着两张装裱好的两页黄纸。他将纸片抽出来递给我,“你看看!”
  纸片泛黄,还有部分残缺,可见年代久远了。纸上字迹模糊不清,但凭着上下文依稀还可以猜测大体意思!
  我拿过第一张纸片念出来:
  “……饶公天颂使人勘验之,三日,未果。饶公怒,笞吏人数十。复勘验,亦然。大斧头一村村民,凡三百七十三口,一夜之间俱凭空消失,了无痕迹。人言,是晚有福建行路商人马行福者兄弟七人行经该地,耳闻目睹,或有所获。饶公遂命人拘马氏兄弟七人,刑审之,一无所得!又遣河背张铁掌率捕快十三人进驻大斧头村,欲常驻此间彻查此案……又三月,亦无所得。其时,茶阳城内谣言四起,人言‘百年血咒’重起,祸之将至,亡无日矣,更有举家北迁福建上杭、龙岩等地者。一时间,城内人心惶惶,动荡不安!饶公遂张榜安民,严惩传谣者,皆廷杖四十重责之……茶阳遂安……结案上行,终不了而了之……”

  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文意思倒也简单:饶天颂派人去勘验命案现场,结果,三天过去了,什么结果都没有。饶天颂很火大,把办案的那些官吏们抽了一顿。饶天颂又派人去勘验,还是没有结果。大斧头村一村村民共计373人,一夜之间人间蒸发了,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有人说,当晚有从福建来的走山路卖山货的商人叫做“马行福”的和他的兄弟一共七人经过大斧头村,这七人耳闻目睹,或许知道一些线索。饶天颂就派人把这七人给抓了,用刑审问他们,但还是没有从中得到有用的线索。饶天颂又派遣河背张铁掌率领捕快13人进驻大斧头村,想要长期驻扎在这里彻底查清这个无头案……又过了三月,还是没有得到任何线索。当时,茶阳城内开始谣言四起,有人说,“百年血咒”重现,大祸临头,大伙儿快要死翘翘了,于是有人全家向北迁移到福建的上杭,龙岩这些地方。一时间,茶阳城内人心惶惶。饶天颂就贴出安民告示,同时严惩传谣的人,通通抓来当庭打40板屁股……这么一来,茶阳城终于安定下来……这个案子结案向上级报送,最终不了了之……

  “这一段,选自《饶氏宗族人物谱》,上面记录的都是饶家有头有面的人物的简单传记。诺,饶天颂就留下这一段……怎么样?有意思吧?”
  我摇摇头,“就这么一点点没有细节的资料,你怎么可能找到当年的真相?”我想了想,“当时的县令饶天颂连续勘察了两次都没有任何线索,张铁掌在大斧头村住了3个月都没见到异常,然后……就有了这个所谓的‘百年血咒’的谣言!……你查过这个‘百年血咒’的来源吗?”
  “哈哈,有点意思吧?……这种自己人写自己人的传记,一般只会记述好事,不会写臭事。但是,饶天颂并没有把这个案子办好,那为什么后人给饶天颂做传的时候单独记载了这个案件呢?……这个案件或许跟什么‘百年血咒’有关,但当年只是把这个当作谣言给早早扑灭了,现在是一点线索都没有……哈哈,想不到咱们茶阳这狗屁大的地方也有过这样的怪事吧?”

  “谣言终究是谣言,作不得准!”我又拿起第二张纸片
  “七月十六日是夜,吾兄弟七人行经大斧头村,风雨骤至……避雨于集马亭…… 色墨,浓稠如粥,腥臭不可闻……雨停,复前行。沿路泥泞不堪,遂进村寻店打尖……村内灯火通明,牛羊牲畜喧嚷不息,然全村一百余户人家竟人去楼空。我七人沿路呼唤,敲门擂墙……杳无人迹,状若鬼城。……未敢久留,遂摸黑急行,连夜直奔茶阳城……”

  七月十六日当晚,我兄弟七人经过大斧头村,当时风雨交加,突然来临……(我们)在集马亭避雨……(雨水)颜色墨黑,浓稠得跟粥一样,味道又腥又臭好难闻……雨停下来了,我们又往前走。路上泥泞湿滑不好走,于是,我们进大斧头村去找店家休息……大斧头村内灯火通明,只听到牛羊这些畜生们在‘嗷嗷’叫,但是,全村一百多户人家竟然都是人去楼空。我们兄弟七人沿着大斧头村的村内小路大声叫唤


日期:20091017 15:37:00

  “‘吾兄弟七人’?那么,这张纸上是当年马行福的供词?”
  “是!这个文段选自《茶山诡语》,作者不详,但这里很明显跟饶天颂的那个大斧头村的无头案是相联系的。你看,很多疑问在这里啊!都不知道当年饶天颂是怎么审案的!‘色墨,浓稠如粥,腥臭不可闻’,这很明显是个突破口嘛!”
  “突破个屁!……南方土壤疏松,农村乡下地方雨下得大了往往有泥石流,在夜里看来,当然是‘色墨,浓稠如粥’,那‘腥臭不可闻’大概是泥土的腥味。”
  “那你怎么解释马行福七人在大斧头村看到的灯火通明又人去楼空这个情况呢?”
  “这马行福兄弟七人必定是畏罪串供,编造了这些胡言乱语!饶天颂也不用审,将这七人斩了就了事!”
  “哈哈,不管如何,这件无头案子,我表叔是一定要搞清楚……听说,你毕业了?”
  “是!”听到这个话题,我郁闷得不想说话,一把躺倒到床上。

  “还没找到工作?”
  “没!”
  “不如这样……”
  “免开尊口……”
  “你他妈的听我说完行不行?”
  我转了个身,倦倦地说:“说!”

  “呐,既然你还没找到工作,不如先帮我们干点活!”老园拍拍我大腿,扔给我一块胸卡。我起身拿起胸卡一看:大埔县县志修订委员会秘书长罗博!上面除了我的近照一张,居然还加盖了县政府的钢印!
  好大的官啊?看来这一切早就预谋好了啊!我蓦地火起。
  老园嘻嘻笑着,“你别恼,是钟振维教授推荐你给我表叔的!”
  “钟振维?”
  钟振维是我大学时给我上中国民俗史的老师,他开的选修课“岭南民俗文化”是学校最热门的课程,在他的课堂上总是故事多多,适当加以点评,让人印象深刻。他是我最喜欢的老师,当然,他也是大埔人,这让我对他多一分亲近,时不时有跟他联系。但没想到,他居然把我推荐给了柳三明,让我加入什么大埔县志的修订委员会,还给个秘书长的位子!

  妈的,好看得起我啊!我回家不过是回来修养一阵子,不定什么时候又要出广州或者深圳去找工作了,谁耐心给你查什么百年无头案?
  “表叔现在人手缺少,连我都叫上去了,没法子只好向钟振维求助,他就推荐了你!”
  “我不干!”
  老园嘻嘻一笑,“你不干,那你回来干什么?”
  “回来修养啊,不行啊!”

  “行,但你小子就是个操心命!没事干你修养不了,你闷得慌。不出两天,你就会来找我的了!”老园把那张胸卡从我手中夺走,“……呐,告诉你我家住址……我不怕你不来找我……”
  我从床上蹦了起来抢过胸卡,看着胸卡喃喃说道:“还秘书长呢!我手下有几个兵?”
  “一个!”
  “谁?”
  “你!”
  奶奶的,原来是光杆啊?“……,不干!”

  “不干拉倒,还我!”
  “靠……工资多少?”
  “酌情给予补贴!”
  “……,那就是不给工资?你玩我来的?”
  “你就是个临时工,你还要工资啊?我告诉你,我干这个,我一分钱都没有!”

  “骗谁啊,拿三万块钱买本破书,还说没钱?”
  “清水衙门,你以为这些钱容易的啊?一句话,你干不干?”
  “看看再说吧!”我把胸卡塞进自己上衣口袋,“呐,说好啊,老子要是想走的时候你们可别拦着我!”
  “行,你想走的时候什么时候走都可以!”老园又想起什么,从口袋里又掏出一张胸卡,“为了你便于行事,再发一张卡给你!”
  我接过来大埔县广播电视中心采访证!

  “真的啊?”
  “假的!两张都是假的!”老园笑嘻嘻说道,“都是为了让你到民间采访方便行事而已!”
  “妈的,混蛋啊,就拿着些东西糊弄人啊?……该怎么着手?”
  “还记得我们小时候唱的儿歌吗?月光光,照茶阳,茶阳背,种韭菜,韭菜……”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