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盗墓史》
第3节

作者: 倪方六
收藏本书TXT下载
  孙权这个人家世显赫,大家现在熟知的中国古代军事经典《孙子兵法》,就是他的祖上孙武写的。孙武后来到了吴国,经前面说过的另一盗墓狂人伍子胥的引荐,受到了吴王阖闾的重用。此后,孙氏家族在江浙一带声名大涨,荫及子孙。
  但孙权能当上皇帝则要感谢他的老子孙坚,而不是受孙武的影响。孙坚是汉末枭雄之一,先后任过别部司马、议郎、长沙太守等职,官至破虏将军,故而又称“孙破虏”。
  孙坚的经历很不简单,汉献帝刘协主政的中平元年(184年),孙坚与右中郎将朱儁一起剿灭黄巾军。最值得一提的是,他曾与袁术等诸侯联合攻伐过董卓,还是董卓最怕的对手。
  孙坚时为长沙王,兵起长沙。
  但袁术与孙坚明里合作,暗里拆台,不少联合军也是观望不前。孙坚前去攻打华雄时,袁术不发粮草,虽然孙坚最后打败了华雄,但却一度陷入险境。公元192年,袁术再派他前去攻打荆州刘表时,他被刘表部将黄祖射死,遗体运回江东,葬于曲阿(今江苏丹阳),年仅37岁。孙权立国后,追谥孙坚为“武烈皇帝”。
  为什么讲孙权盗墓先要说孙坚?这里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孙权能当上皇帝,是老子给奠的基;二是孙权粘上了盗墓者这块狗皮膏药,也是因为老子。
  孙坚生四子,孙策、孙权、孙翊、孙匡,一女孙尚香,不只孙坚自己厉害,他的子女在三国时期也都是风云人物。孙尚香是蜀国君主刘备的夫人,当年孙权想要回刘备“借走”的荆州时,听信周瑜的“妙计”,嫁妹与中年丧妻的刘备,但却中了诸葛亮的诡计,结果孙权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所以,这么算起来孙坚是吴国的“太上皇”,还是刘备的老岳父、蜀国的“国丈”呢。这是《三国演义》的说法,《三国志》上没有孙尚香这个人。

  孙权是孙坚的二儿子,其兄孙策也是十分了得的人物。
  《搜神记》里有这么一个说法,孙策、孙权兄弟在娘肚里时就有异兆。孙坚的夫人怀大儿子孙策时,梦见月亮飞入怀中,怀孙权时又梦见太阳入怀。孙坚听过夫人的说法后,喜不自胜地断言“日月乃阴阳的精华,是极为富贵的象征”。
  果如孙坚所言,兄弟俩都成了非凡人物。
  孙坚在攻打荆州时中了黄祖的埋伏被杀后,长子孙策继承父业。孙策未负父亲重望,广交豪杰,先后与周瑜、张昭、张纮等相识,在江东打下了一片天地,成为江东“小霸王”,被东汉朝廷封为吴侯。公元199年,孙策率军大败宿敌黄祖,为父报仇。
  孙策年轻美貌,时人称其为“孙郎”,与周郎(周瑜)亲若兄弟,最后还成了连襟,分别迎娶了乔公的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这段才子风流佳话,至今仍是一桩美谈。


古今帝王第一盗——东吴大帝孙权(2)

  本来照这样发展,将来吴国的皇帝不会有孙权的份了,但孙策可能是无帝王命,公元200年4月,在外出狩猎时竟被旧仇许贡的部下行刺了,英年早逝。这样,父兄打下的这份帝王基业转到了孙权的手里。孙权称帝后,不敢忘记老大的功劳,追谥孙策为“长沙桓王”。
  公元221年,已率先称帝的魏文帝曹丕封孙权为“吴王”,但孙权哪甘心当什么王,在刘备立国成都之后,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今湖北省鄂州市)称帝,史称“东吴大帝”,吴国由此诞生。
  ● 给老子修庙动盗墓歪心
  孙权盗墓就是在当了皇帝之后。
  原来,古代帝王立国,必立“七庙”,就是建七座庙,分别供奉自己的祖宗,即“四亲”庙(父、祖、曾祖、高祖)、“二祧”(tiāo,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其中太祖庙位居正中,其左右各为三昭三穆。 
  据《宋书·礼志六》(卷十六)透露的情况,孙权当了皇帝之后,并未完全按照这规矩办事,他仅仅给自己的老子孙坚立了一座庙。此庙被尊为东吴的“始祖庙”,庙址在当时的长沙郡临湘县。
  但这里有令后人不解的地方,就是既然是“始祖庙”,那就应该与都城建在一起,这样既方便祭祀,也比较正统。不过孙权这样做有两个原因。一是“福地说”。孙坚当年平剿包括黄巾军在内的东汉末年农民大起义有功,被朝廷拜为长沙太守。当年孙家起兵反秦、反董卓也都是从长沙起事,长沙对孙家来说确是福地。二是“风水说”。宋书《分门古今类事》(卷十七)转引《广异记》称,当年孙坚父亲死后,孙权请风水先生在浙江老家富春卜地下葬。忽然有一个怪异之人问他,你家想当百世诸侯,还是想当四世皇帝?孙坚说想当皇帝。于是这个人随手指了一处。孙坚很是惊异,相信了那人,把父亲葬在那地方。富春江有一次涨水,孙坚父亲的坟四周形成了一条狭长的沙带。有老人就说,你的子孙将来会在长沙发迹,后来果然如此。

  但孙坚的庙修好后,孙权却未祭祀过,每年仅派长沙的主政官员代他前往祭祀。孙权这行为,日后广受史家的批评,认为孙权根本就没把他的老子当成“始祖”,为君不尊,立始祖庙不过是做样子。
  让史家批评更为激烈的地方,却是修庙的木材来源——竟然是盗墓盗来的。
  从别人家的祖坟里挖出来的,用死人的“棺材板”给老子修庙,史家称“未之前闻也”,即从来没有听说过,感到十分惊讶和不解。
  当年,长沙附近山多树,木材丰富,并不像现在森林资源不丰富。孙权这样给老子修庙确实有点“糊弄鬼”的意思。不过,也有人认为孙权做得好,身上充满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倡导的“破四旧”色彩,有点移风易俗“革命家”的味道。
  ● 首盗第一任长沙王大墓
  孙权盗的是哪个人的墓?这个人的祖上算起来与孙家祖上的关系还不一般呢,他就是历史上第一任“长沙王”吴芮。
  吴芮是长沙人的贵人,没有吴芮,也就不会有现在的长沙市,所以,长沙人对吴芮一点也不陌生,在市志上首先得给这个人留下位置。
  对于吴芮的身世,不同版本的吴氏族谱上有不同的说法。主流的说法是,吴芮是吴王阖闾的后代,这么说来,孙权的祖上孙武能发迹,还要感谢吴芮的祖上吴王,将恩人之后的墓挖了实在不像话。


古今帝王第一盗——东吴大帝孙权(3)

  原来,阖闾的儿子夫差继王位后,不务国事,沉湎声色,于公元前473年被越国灭亡,勾践毙夫差于余杭山卑犹亭,其子孙四分五散。太子友与时任谏议大夫族弟暨带着母亲(失宠的皇后)和家眷到今江西景德镇市浮梁县的瑶里(安徽休宁右龙乡)隐居了下来(一说隐居于番阳,今江西鄱阳东北)。另一个王子徽则来到了前总书记###的祖籍地、今江西婺源一带。吴芮是吴王后代隐居到瑶里这一脉的第五代人。

  另一种说法是,吴国被越国灭亡后,吴芮的祖先孤身一人逃离家乡,避居齐国,被齐平公接纳,并娶公主姜氏为妻。到了吴芮父亲吴申那一代,举家南迁楚国,官居楚国大司马。楚国亡国前夕,吴申审时度势,携家小渡过长江隐居瑶里。
  吴申生有二子,吴芮是长子,自幼才华出众,秦统一后当了番阳(江西鄱阳东)县令,他为政清廉,颇得民心,被百姓誉为“番君”。秦末,各地反秦起义风起云涌,吴芮审时度势,当机立断,毅然响应起义反秦,被项羽封为“衡山王”。因为有违项羽指令,后又被取消了封王。
  在其后的时间,吴芮帮刘邦夺得了汉家天下。刘邦统一全国后,重新分封诸侯王,其中有七个异姓:分别是楚王韩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赵王张敖、韩王信、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长沙王都城临湘,在所有异姓王中,只吴芮的长沙国得以善始善终。
  其实,长沙国是一个小国,实际仅控一郡之地。根据曾做过长沙王太傅的贾谊于公元前174年的上书,汉初的长沙国民户数只有二万五千,按当时的情况来推测,全国也就只有十几万人。
  但长沙国虽小,却是进入南越诸国的咽喉之地,是阻挡百越诸侯进攻中原的门户,军事位置极为重要。不久天下巩固后,刘邦便开始了剪除异姓王的计划,先后搞掉了七个,仅留长沙国,称吴芮有德,忠心。但刘邦仍是不放心他,因为他是吴王之后,说不定有朝一日反汉自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