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山中水坝工人的诡异世界:魉山诡话》
第53节作者:
神异坝工 “卡先生不要客气,我是小婴的娘,专程来感谢你的救命大恩的。这两位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他们代表全村感谢你解了诅咒。小婴,还愣着做什么?”
我细一打量,是了,跟温婴的模样很相像,我赶忙就要起身答礼,又苦于没穿裤子。娘的,这叫什么事儿啊。
这件事告诉大家,裸晒的时候,最好别把裤子脱下来,脱一半就行了。
温婴红着脸走上前,小声说:“卡……卡先生,谢谢救命之恩,那个……”话没说完转脸就走开了,我窘得不知道怎么开口。
还是两个老头见过世面,关键时刻凑了上来。
“卡先生果然是世外高人,行事不拘小节,感恩的话也不多说,这是村民的一点心意。”说着将一个包裹递了上去,直接压在了书上。
温婴的母亲打圆场:“那卡先生就忙吧,改天一定要到我们温家庄做客,村民都盼着再见卡先生一面,好好答谢一番。”
我说:“好……好啊,一定……一定去。”
眼睁睁看着温婴走出了集装箱的门,跟在后面的两个老头突然回头说:“卡先生,最近我们村儿来了个戏班子,我们请戏班子明天过来到坝上唱台戏,听说这坝上怪事多,唱唱《三英战吕布》可以驱除邪气,还望卡先生不要推辞。”
说完,几个人将门轻轻掩上,脚步声渐渐远去了。
隐隐听到有人在窗外吃吃地笑,妈的,肯定是坝上的工人,看到人来了却故意不给我打招呼,耍乐子呢。
这下糗大了,温婴还不知道怎么看我,大白天裸体看黄书。(书都是旧书,纸质都发黄了,不要往别处想。)
什么“行事不拘小节”,俩老头说话也够损的。
算了,先看看给的是什么东西吧,以后再跟温婴解释,唉,以后还怎么解释?
把包裹拿开,再将盖在某处的书也拿开,靠,话儿都变小了。
包裹沉甸甸的,里面该不会是金银珠玉吧,要真是的话可就发了,山里穷地方却总会有宝贝出现,不知道这包里是什么宝贝。
打开一看就傻眼了,都是书,一包裹的书,哪有金银珠玉的影子。
再看这些书都是泛着霉味儿,估计很多年不见天日。
《本草纲目》,《天工开物》,《易筋经》,《大力金刚掌》,《抱朴子》,《长生术》,《闺房十八禁》,《灯草和尚》……
我都要晕过去了,双手颤抖,气血上涌。
《本草纲目》也就罢了,还有盗版的武功秘籍、房中术、古代禁书,山里的业余生活还是贫乏了些啊,这些都是什么破玩意儿,不过,我喜欢!嘿嘿。
这画面有些诡异:一个赤裸着下身的男子,捧着《灯草和尚》呲牙咧嘴地笑。
擦擦嘴角的口水,金银珠玉也不想了,好男儿要奋发图强,读书读书再读书,做一个进步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第二天,果然来了一个戏班子。
日期:2009-7-4 22:04:00
只是这戏班的装束,可是不一般。
生、旦、净、末、丑俱全,这也没什么奇怪的,戏班子里本来就是要这些角色一应俱全,奇怪的地方在于,这个戏班子没上台的时候也画着妆,不分台上台下,好像从一出生就穿着这身戏服,画着脸谱招摇过市。而且,这些人走过来的时候面无表情。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说一下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分类,免得后面的内容中大家没有一个清晰的想象。
按传统习惯,有“生、旦、净、丑”和“生、旦、净、末、丑”两种分行方法,近代以来,由于不少剧种的“末”行已逐渐归入“生”行,通常把“生、旦、净、丑”作为行当的四种基本类型。每个行当又有苦干分支,各有其基本固定的扮演人物和表演特色。其中,“旦”是女角色的统称;“生”、“净”、两行是男角色;“丑”行中除有时兼扮丑旦和老旦外,大都是男角色。
生:男性 小生 老生 武生
旦:女性 花旦 刀马旦 老旦 青衣
净:花脸
末:年纪较大男性
丑:丑角 文丑 武丑
一般来说,“生”、“旦”的化妆,是略施脂粉以达到美化的效果,这种化妆称为“俊扮”,也叫“素面”或“洁面”。其特征是“千人一面”,意思是说所有“生”行角色的面部化妆都大体一样,无论多少人物,从面部化妆看都是一张脸;“旦”行角色的面部化妆,也是无论多少人物,面部化妆都差不多。“生”、“旦”人物个性主要靠表演及服装等方面表现。
脸谱化妆,是用于“净”、“丑”行当的各种人物,以夸张强烈的色彩和变幻无穷的线条来改变演员的本来面目,与“素面”的“生”、“旦”化妆形成对比。“净”、“丑”角色的勾脸是因人设谱,一人一谱,尽管它是由程式化的各种谱式组成,但却是一种性格妆,直接表现人物个性,有多少“净”、“丑”角色就有多少谱样,不相雷同。因此,脸谱化妆的特征是“千变万化”的。
“净”,俗称花脸。以各种色彩勾勒的图案化的脸谱化妆为突出标志,表现的是在性格气质上粗犷、奇伟、豪迈的人物。这类人物在表演上要音色宽阔宏亮,演唱粗壮浑厚,动作造型线条粗而顿挫鲜明,“色块”大,大开大合,气度恢宏。如关羽、张飞、曹操、包拯、廉颇等即是净扮。
净行人物按身份、性格及其艺术、技术特点的不同,大体上又可分为正净(俗称大花脸)、副净(俗称二花脸)、武净(俗称武二花)。副净中又有架子花脸和二花脸。丑的俗称是小花脸或三花脸。
正净(大花脸),以唱工为主。京剧中又称铜锤花脸或黑头花脸,扮演的人物大多是朝廷重臣,因而以气度恢宏取胜是其造型上的特点。
副净(也可通称二花脸),又可分架子花脸和二花脸。架子花脸,以做工为主,重身段动作,多扮演豪爽勇猛的正面人物,如鲁智深、张飞、李逵等。也有扮反面人物的,如京剧中抹白脸的曹操等一类,。
武净(武二花),分重把子工架和重跌朴摔打两类。重把子工架一类扮演的人物如《金沙滩》的杨七郎、《四平山》的李元霸等。重跌朴摔打一类,又叫摔打花脸。如《挑滑车》中牛皋为架子花脸,金兀术为武花脸,金兀术的部将黑风利为摔打花脸。
“丑”(小花脸或三花脸),是喜剧角色,在鼻梁眼窝间勾画脸谱,多扮演滑稽调笑式的人物。在表演上一般不重唱工,以念白的口齿清晰流利为主。可分文丑和武丑两大分支。
戏曲中人物行当的分类,在各剧种中不太一样,以上分类主要是以京剧的分类为参照的,因为京剧融汇了许多剧种的精粹,代表了大多数剧种的普遍规律,但这也只能是大体上的分类。具体到各个剧种中,名目和分法要更为复杂。
末行扮演中年以上男子。
要说我怎么知道得这么详细,还要得益于我的爷爷,从小我就跟着爷爷听戏曲,他是个戏迷,一有空就给我大讲戏曲中的讲究,不管我能不能听得懂,反正是一股脑的灌输,末了还要赞叹一声:戏曲是咱国家艺术中的大香炉(按我现在的理解,意思是说戏曲是国家艺术中的扛鼎之作。),人的一辈子就跟一场戏差不多,哭着登场,然后戴着各种各样脸谱的人来来往往,哭哭笑笑,唱唱骂骂,最后哭着退场,带劲儿啊带劲儿。
现在想想还真是带劲儿。
戏班子的班主倒是没有画脸谱,却是个少丨妇丨样的女人,容貌俏丽,盘着头发,发髻上别着一致一支精致的发簪,仔细一看却是有名的“九翅凤翎”。就是发簪的尾端有九片玉制的凤凰羽毛,此物最早见于唐代奢华的宫廷。
能戴上这种发簪的,非富即贵,不知道这个少丨妇丨因何落为一个戏班班主。
看上去让人眼前一亮,颇有惊艳的感觉,但是美中不足是她的左腿有些瘸,一拐一拐的走上前来。
我刻意地没去打量她的腿,对残疾人来说,最好的尊重方式就是忽略她的残疾之处。
没等我开口,少丨妇丨便开口说话了,声音清脆:“这位便是卡先生吧,我们是温家庄请来的戏班,打算今晚便在贵处唱一出《三英战吕布》,赏钱已付,请卡先生告诉我们在哪里搭建戏台。”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