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地》
第33节

作者: 刘震,李睿
收藏本书TXT下载
  随着蒋家宗院的幸存者不断被其他院子所收容,风林谷也就渐渐恢复到往日的平静。这个由蒋家老祖宗多年前便一直精心护理的避灾之所,在前段宗院几乎遭到灭顶之灾时发挥了它从建立以来就一直等待的作用。随着风声过去,这里也变成了新组建的冷山自卫团的基地。当初蒋家后生为了能留下并加入自卫团替家人报仇,还引起了很大的波动。为这事,原蒋家宗院的护院队队长蒋孝仁倒是费了大力气。借助昔日在众人心中建立的威信,总算是把这事给平定了下来。除去跟他一起出生入死、保护过宗院的七十一人外,他只精心挑选了四百来人。加上其他宗院选送来的壮丁,整个风林谷只留下了八百来人作为自卫团的主要成员。冷山抗日军所支援的首批枪支子丨弹丨也在各村院的共同努力下,安全穿过公路送到了这里。抗日军的慷慨让这八百人的自卫团渐渐有了一定战斗力。


匪地 十九(2)

  作为一个曾经入过伍退役回乡的老军人,蒋孝义深深知道武装对众人有多重要。要想真正帮亲人报仇,单凭手里这点家伙是无法完成的。通过八卦镇跟鬼子的交手,他看到了民间武装的弱点所在。没有统一的军事思想跟统一的组织与指挥做支持,是无法与鬼子进行对抗的。因此,现实的差距让他把目光放到了其他方面。在跟国军方面接触没有反应后,他通过秘密方式联系到了另一个方面的朋友。这是一群曾经因不同政见而相互在战场上拼杀过的朋友。蒋孝仁也是因为在与这方面的、后来一直被自己称之为朋友的人作战被俘后才离开军队回到家乡的。尽管有过拼杀,但蒋孝仁相信,那方面的朋友是绝对不会在这种情况下视而不理的。所以在联络国军没有反应后,便立刻着手向那曾经是对手的朋友发出求援信。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做完所有努力后,蒋孝仁全心投入到训练手下人之中去了。

  山中岁月无痕,一转眼时间便悄悄过去。大山中的冷山抗日军在经历过一段时间的休整后,也到了该动身子活动活动的时候了。前一向,两次对鬼子的行动给冷山抗日军赢取了更高的声誉。尤其是邻省中转站被抗日军一锅端掉后,这冷山抗日军的名号是在三省边境传得沸沸扬扬。在消息被有心人反馈到国军中时,这冷山抗日军又一次让人给抬到了桌面上。不得已,唐上校又再次冒着生命危险,在四名卫兵的护送下潜入了冷山。好在有了上次寻找冷山抗日军的经验,唐上校倒是省去了许多麻烦便顺利来到了冷山抗日军的老巢。

  对于唐上校的再次光临,陈癞子跟朱五完全没有了上次的激动。出于对自己手中权力的保护,反而加入了不少提防之心。唐上校再次来临,除给陈癞子他们带来所谓表彰之后,便没有什么更加实际的东西了。当然也不全是如此的让众土匪失望。起码,他给冷山土匪带来了两样看着比较开心的玩意。一是五十两充为奖励的金条,二是六套崭新的挂着军衔的国军正规军服。黄金对于这班终日在山中过活的土匪来讲远不如那六套军服吸引大伙的目光。刚一拿到军服,陈癞子便火急火燎地套到了身上,恨不得连睡觉也都穿在身上。要不是怕把这套笔挺的衣服给睡皱巴了,估计陈癞子一定会这么干。

  高兴归高兴,可脑子里陈癞子还是揣着明白。当唐上校反复提起要把抗日军指挥管理权明确时,陈癞子开了口:“我说唐老兄,唐上校。这俗话说得好,锣是锣,鼓是鼓。咱这事可是一码归一码。虽然兄弟我归顺了政府,也穿上了这身虎皮,可这话咱得讲清白了。抗日军能有今日的名声,那可全是兄弟们拎着脑袋打拼出来的。为了这个,我那多年的老兄弟老杆子也都把自己的命给搭了上去。说句实话,我倒情愿用这身虎皮去换我兄弟的命。抗日军的名头里可是透着大伙的血汗啊,我总不能为了这身行头,说把兄弟们交出去便交出去吧。真要这样做了,先别说兄弟们看不看得起我老陈,就我他娘的自己也瞧不上自己。所以呀,这事还得听大家伙的。老陈我可不敢随便拿兄弟们用性命拼出来的声望换自己的前程。那样,生了儿子都不会有屁眼。老兄啊,我看这事往后你尽量少在兄弟面前提了。你也知道,这山里待久了的人,他娘的脾气躁,指不定会闹出点什么事。到时候可就真对不住唐兄弟你了。”


匪地 十九(3)

  陈癞子的一番话让唐上校顿时如坠冰窟。其实早在来冷山之前,他便对这接管之事没抱太大希望。之所以提出来,那也是上峰的意思。自己就是一提了事,被拒绝也早在意料之中。可他没想到的是陈癞子的反应居然如此之大,这已经不单单是拒绝这么简单了。听那意思,要是自己还不懂味的话,陈癞子可能会要了自己的小命。一想到这,唐上校的心便不争气地乱跳了起来。权力是可爱,可性命更重要不是。想通这一点的唐上校完全把心里那些不合时宜的想法抛到了一边。在山里草草待了几日后,便给自己找了借口,体面地离开了冷山。

  对于唐上校所表现出的合作态度,陈癞子很是满意。当然,面子上的工夫也做个十足。除了给唐上校搞了一个热闹的欢送会外,还特地把那五十两金条分成两份,把其中一半送给了唐上校。离开时,还十分客气地亲自送出了老远。等看不到唐上校的人影了,这才哼着小曲晃着脑袋返回了山寨。
  唐上校的离去就像他的到来一样,并没给这山里带来多大的变化。除去众土匪看到自己的大把头不时穿着那身中校军服四处晃荡时偶然提及,很快便从众人口中消失了。
  山中的日子过起来相当的快。长时间的休整对信心跟实力都处于高段的冷山众匪而言,并非是愉快的。马桥据点的轻松得手,除在名声上让冷山抗日军走到了一个新的层面,同时也让大伙拥有了跟鬼子进行硬打硬碰的经验。当然,这并不代表从今以后,冷山土匪会完全改变自己的作战方式。用朱五的话来讲:“兵者诡道也。明知道对手强劲,却又要将其灭之。唯一方法,便是以己之长,攻其所短。”

  这话有点太文化,听着众土匪心里多少有点泛酸劲。可对这其中的道理还是非常认同与支持的。但凡能用计谋轻松拿下的活,只有傻瓜才会想着去硬拼。很显然,自打这冷山土匪跟鬼子叫劲起,从来就是把这一点贯彻得深入骨髓。加上现在又跟冷山宗族联盟拉上了关系,这其中可利用的东西更是多了去了。当然,陈癞子他们也非常清楚,要想真正地成为整个冷山抗日武装的顶层力量,那还是需要走上一段不短的路途。而缩短这路途的唯一方法,就是依靠目前手中的种种有利条件,不断对鬼子下狠手,打出更大的名声跟威风。只要冷山抗日军的旗不倒,大伙往后的日子就会更加好过。抱着这个目的,冷山众匪再一次把目光投向了大山之外。

  经过多次地反复商讨,在众多目标中,大伙一致选定了柳湾。其实把柳湾作为目标这事,一开始大伙并不是特别看好。因为所有熟悉柳湾的土匪都知道,这可不是软柿子,可以随便让冷山土匪们乱捏着玩的。柳湾据点不大,因为从柳湾的地理上看,这里也没有太多的空间能让鬼子摆上更多的兵力。可柳湾的鬼子实力并不差,反而看上去还很强。因为这个不算太大的据点居然驻守着整整两个小队的纯鬼子兵。一百三十来号纯种鬼子兵,这实力在整个冷山也算是能排得上号了。这也跟柳湾所处的位置有关系,一个极小的地界竟然有两条沟通两省的公路从其境内通过。所以鬼子自从打下冷山后便一直在此地驻扎了两小队鬼子,其主要任务就是保障这两条公路的畅通。

  打柳湾是朱五最先提出来的。刚出口便遭到了大伙的一致反对。虽说时下冷山土匪的整体实力较先前提高了许多,而且也曾顺利打下过马桥据点。可真要举整山之力去打有上百名正统鬼子兵守备的柳湾据点,大伙还没谁嫌自己命长。毕竟人家鬼子的实力是摆在那里的,可不能一时昏了头便随意为之,那可是要丢性命的。面对大伙的反对,朱五并不感觉意外。早在他跟陈癞子相互通气时,陈癞子的反应也是如此,最后不也是被他说服了,才召集众人一同开会的嘛。


匪地 十九(4)

  等大伙完全平静下来后,朱五笑眯眯地讲出了为什么要打柳湾的理由:“这第一便是柳湾鬼子兵力强大。从正常来说,是没有人会轻易动这地方的脑筋。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从冷山沦陷之日算起,哪怕是在冷山抵抗最激烈的时候,都没有人对柳湾下过手。久而久之,这里守备的鬼子兵难免产生一些自大感。但凡有了这等想法的人,都会在平时的行为上有所表现。所以他们的警惕性也会比别处的鬼子兵弱许多。这第二个方面是从柳湾的地理位置考虑。这里几乎是背靠着冷山山脉南部,地形复杂多变。这里离最近的柳桥据点足有二十里远。一旦在这里动起手来,至少鬼子的援兵要隔上许久才能到。这第三点,从我们多次与鬼子所打的交道来看,只要是这种纯由鬼子兵驻守的地方,那油水肯定少不了。拿下这里不但可以再次提高大家在冷山人心中的地位,而且也顺带着把自卫团的武装解决了大半。要知道,自卫团越早组建好就越对我们冷山抗日军有利。一个强大的盟友会让咱们少去许多压力。从这四个方面看,打柳湾表面上看是一着险棋,其实只要操作得当,这中间的风险并不是太大。计划好了,说不定这柳湾比马桥更好打。”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