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养媳妇(一个世纪老人的故事)》
第2节

作者: 园田梦人
收藏本书TXT下载
  4、岳父岳母去世后,一来是怕妻子睹物思人,想念过世的爹娘,二来嫂子又经常为照顾老家的父母和哥哥生气,登云就干脆就把妻女送回老家。没有了家眷的拖累,登云除了打点生意上的事情外,闲暇之余,还向坐堂老中医学习一些岐黄之术,渐渐地也懂了一些病理药道。有一天,一个高烧不退的病人被家人抬了过来,正好此时老中医请假回家去了。登云一看那人除了高烧外,还浑身打战,头疼、肚泻,就吃了一惊,怀疑是得了伤寒。他不敢擅断,赶快派人从家把老中医请了过来,老中医看了半天,最后以《麻黄汤》给病人开了药方回家服用。谁知从那天起,同样的病人越来越多,在他们的药店前挤满了一片。登云感到了事态的严重,叫伙计到其他同行那里打听,也是一样。又过了几天,已经听说有死的人了,登云坐不住了。他请老中医配了一些草药,和几个伙计一道到各个地方去,根据病人的发病情况用大锅熬药给人喝,并买了石灰等消毒物品在发病的村子的井水里和粪便上消毒杀菌。可意想不到的是,登云连日的奔波加上生活的不方便(回民一般是不愿在汉族人家里吃饭的),饥一顿饱一顿的,身体一下子跨了下来,那天,他突然栽倒在地,就再也没有起来,登云也染上伤寒了。尽管大家竭尽全力,可到底没能留住他的性命,弥留之际,登云交代把他的遗体送回老家去,按照穆斯林的风俗安葬在他父母的身旁。登云去了,带着对妻女的眷恋到他无限憧憬的天堂去了。


日期:2009-10-27 14:26:04

  二、马氏用计
  1、登云家的院子里,已经聚集了男男女女好多的人,这里面有穆斯林,也有汉族乡亲。几个头戴礼拜帽的男人们蹲在院里低低窃语。正厅屋内,女人的哭声已经沙哑无力,只有两个孩子尖细的声音飘出去好远!使人听了心里发颤。突然,随着一声“我的兄弟啊———”拖着长音的女人哭声,走进院来一个三十挂零的女人。只见她虽然双手掩面,仍然掩盖不住一种风流俏丽。这女人上穿浅蓝色印花镶边偏衿夹袄,下穿一条毛蓝裤子,金耳环左右摇摆,绣花鞋紧裹小脚,一走颤颤巍巍的。她没有在院子里停留,直接就进了王家的正房。这不是别人,正是王登云的嫂子马氏。

  马氏进了屋门,看到坐在地上痛哭不已的登云妻子郭氏和两个女儿,没有劝慰,也坐下来放声痛哭!那些邻居们看了竟然很是诧异。原来马氏和登云家的关系平时并不怎样!这时看到马氏也哭得悲悲切切,梨花带雨一般,心想还是人家亲兄弟,打断骨头连着筋啊!大家在内心里感叹着。这时候,老王家辈数最长的三叔来了!
  三叔抖动着山羊胡子一迈进院子里,那个前来报信的邻村小伙子看到就立刻站了起来,道:“按赛俩目俺来坤!”(阿拉伯语,求真主赐给你安宁!)
  “吾而来坤闷赛俩目。”(阿拉伯语,求真主也睗安宁给你!)三叔回答道。
  因为不是一个村子,又是长辈,那个送信的小伙子知感按理数向三叔问好。
  三叔简单地问了一下登云过世的原因,走到屋里大声喊道:“都别哭了,你们这样齐哭乱叫的,对亡人(去世的人)也不好,亡人的“路化”(魂灵)会受惊的。大家止住了哭声,三叔走到登云的妻子郭氏的跟前,想对她说什麽,看那郭氏已经是哭得是神情恍惚,凄凄惨惨,就叹了一口气,又走出房门。


日期:2009-10-28 14:05:07

  2、“各位乡亲,老少爷们!”三叔来了段即兴讲话。
  “登云是我的侄子。我不是抬高他,他的离世的确是为了救人!救人染上的伤寒要了他的命,我们老王家为他自豪!他遵循阿拉的旨意治病救人,是一条汉子!现在登云去了,撇下这孤儿寡母的,我别的不说,咱们得尽快把登云从周口弄回来安葬。”
  “大有,你过来!”三叔看着登云的同胞哥哥大有问,“这事你打算咋办呢?”
  “我也不知道,三叔你拿主意吧!”王大有红着眼睛说。
  “依我看娇她妈一个妇道人家,到这时也不会有什么主意?我老了,跑不动了。你是登云的哥哥,这事还得你出头,有什么事我们再商量。”三叔捋着胡子说:“我们穆斯林讲究‘速葬’,‘亡人’入土为安。这事得抓紧办,越快越好。你赶快准备一下带几个人去周口吧!”。

  “哎!我准备一下就走。
  一想到马上要到周口去,大有心里不由得惶惶起来!原来,他是个没主意的主,凡是大事必须内人来帮他拿主意。送走三叔后,他看到妻子出了登云家的院门,连忙告诉知感暂时在这里照看着,匆匆忙忙地跟着回到了自己的家。
  大有的妻子马氏正在院子里收拾凉在那里的羊皮。。
  “三叔说让我办这事,赶快把登云从周口弄回来。”大有说道。
  “你不去谁去?本来就应该你去办,你才是和登云一奶同胞的亲兄弟,其他的人都是‘闲扯淡’。”
  看马氏那神态,这次大有去周口不是去处理什么丧事,倒像是去当官、上任。
  “我想找你商量一下怎么办?”大有说。

  “到关键时没主意了吧?”马氏讥讽道:“现在正是农闲时节,人好找的很。你找上几个年轻人,一路上吃的、住的安排好,不要怕花钱,反正这钱以后也不是我们出的,都得和那院要。有了钱什麽事不好办?只是——,”马氏打住话头,看着大有说:“我想登云这场事可不是把人弄过来那样简单。”
  “还有什麽事?”大有感到有些口渴,抓起瓢在水缸里舀了半瓢水咕咕咚咚地喝了下去。
  “我说你榆木脑袋你还不服,那登云不是一个生意人吗?他突然‘无常’,那生意上的事你咋办?”
  “哦——,我怎麽没考虑到这些事?那你说咋办呢?”
  马氏冷笑一声,一条主意早已在胸。

日期:2009-10-29 13:19:30

  3、且说这马氏,猛听到小叔子登云过世的消息也是吓了一跳!登云那张英俊的脸立刻浮现在她的脑海里。这样好的人说没有就没有了?她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心慌意乱起来!顾不得平时两家不友好的关系,跑到登云家痛哭了一场。这马氏和登云的妻子郭氏的关系并不好,可哭登云确是真心。这话还得从头说起。
  说起这马氏的出身来,虽然不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可也算是富户商贾的小家碧玉。她的父母在县里西大街除经营了一个大店铺外,家里还有十几亩的活命田,雇着几个伙计和种庄稼的把式。这马氏从小娇生惯养,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可她为什麽会下嫁到偏僻的农村呢?这还源于马家的一场变故。
  当马氏十几岁时,家里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她的父亲在出去做生意时横渡黄河,船翻了,惨死在滔滔的黄水之中,连尸体也没找到。失去了父爱的马家小姐同时遭到了兄嫂的嫌弃,到处找人说媒把她嫁出去!为了少陪送些嫁妆,兄嫂就筹划着把她嫁到了乡下去。当时托媒人说亲时,说的是王发家的老二王登云。什么长得好,脾气好,有才学,前清的秀才等,把个登云夸得无人可比。可是等到嫁过去以后,马氏才知道,精明的王发因为嫁妆的事和兄嫂发生了矛盾,用了移花接木的手段,和媒人串通一气,把她嫁给了他大儿子王大有。生米煮成了熟饭,虽然那马氏后来又哭又闹,可兄嫂不为她撑腰,老太太又做不了主,也只有不了了之。

  嫁到王家的马氏开始时是什麽都不愿干,什麽也不会干,可把个精明一世的王发气坏了,整天阴沉个脸没有一丝笑容。幸好王家婆婆好,总觉得对不起这个媳妇。对心高气傲,游手好闲的马氏一忍再忍,将就着过下去。再后来,当马氏生了第一个男孩后,王发就和他们分了家,眼不见为静了。
  那大有忠厚老实,什么事都是马氏说了算!虽然婚事被掉了包,马氏的小姐脾气也算是有了发泄的对象。那大有就像是一个沙包,一块面团,任由马氏生气时随便发泄,拿捏!可马氏对登云总有一种说不出来挥之不去的情愫。看着知书达理、英俊潇洒的登云,马氏在心里把个王发不知骂了多少遍!有心亲近小叔子,都被登云婉言拒之。后来,登云弃学从商,好长时间也不来家一趟。再后来,登云做了老板的女婿,她就更难得一见了!可马氏却把登云的妻子郭氏恨在了心上。无论郭氏怎样试图和她友好,都打不动马氏的心肠!在内心深处马氏认定,就是郭氏抢走了自己的丈夫!王发老两口过世后,两家更不怎么来往了。

  这次登云的去世,开始时马氏心里有一种莫名的惆怅!转而又想,别人死了丈夫与自己有什么关系?怎样趁此机会发一笔横财才是要紧的事。一来改善一下家庭经济,二来对郭氏也是一种报复!盘算好后,一面叫丈夫去雇车找人,准备明天一早就到周口去。一面围上围裙,做好了几碗饭,用罐子提着,和丈夫一同来在了登云的家里。

日期:2009-10-30 14:27:11

  4、“哭啼啼泪水抛尽,凄惨惨孤灯伴影”。
  夜已深了,规劝的男女老少都陆续回家,摇奕的麻油灯光闪烁下,只有郭氏抱着哭乏睡着了的小女儿在发呆。玉娇头上缠着孝布,依偎在妈妈的身边似睡非睡。远处猫头鹰“咕咕——喵,咕咕——喵”的叫声,更给郭氏的心头笼罩上一层阴云。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