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场马拉松——隐藏在历史深处的人物结局》
第34节作者:
曲昌春 日期:2009-11-19 09:47:14
功成不去,竟逢鬼蜮——长孙无忌
贞观十七年,李世民46岁,虽然46岁的年纪也不大,不过李世民却越来越怀旧,而随着肱骨重臣们的离世,李世民意识到,该是自己做点什么的时候了。
他找来了大画家阎立本,给了他一个名单,名单上总共有二十四个人,这二十四人就是李世民愿意永远记在心里的人。
不久,阎立本将二十四人的画像完成,李世民命人将这二十四幅画像挂到皇宫内三清殿旁的一座小楼里。
这座小楼原本默默无闻,然而随着二十四幅功臣画像的到来,小楼从此青史留名,这就是历史上的凌烟阁!
将功臣画像,然后挂到一个集中的地方,在中国历史上是有悠久传统的。
西汉汉宣帝时,感慨匈奴纷纷内附,国家武功得到展示,于是想起了国家过往的功臣,并把十一位对国家有功功臣的画像挂到了皇宫里的麒麟阁里,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麟阁画像”。20世纪30年代,有一位将军血洒抗日战场,将军名叫佟麟阁!
东汉光武帝时,有感于开国将领的功绩,于是将开国将领与天上二十八星宿一一对应,于是便有了历史上的“云台二十八将”。后来又将另外四人加入,又称“云台三十二将”。
显然,“凌烟阁画像”是“麟阁画像”和“云台二十八将”的传承,是李世民对开国将领们功绩的肯定,二十四个闪亮的名字,从此与凌烟阁一起,千年不朽,青史留名。
排名二十四人之首的是一个熟人,李世民的大舅哥——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这个人很有嚼头,光是他的姓与他的名都很有来历。
长孙无忌其实不是汉人,他是正宗的鲜卑人。他的先祖是后魏献文帝拓跋弘的三哥拓跋嵩,后来因为对皇室有功,再加上这一脉是皇族宗室中最长的,后来就改姓为长孙。
长孙无忌的父亲其实也是一个名人,他的名字叫长孙晟,长孙晟这个名字或许你会感到陌生,但“一箭双雕”的成语你一定听说过,那个能够“一箭双雕”的人便是长孙无忌的父亲长孙晟。
长孙昇擅长骑射,有勇有谋,他的声名在突厥人中很是响亮,他的拉弓的声音在突厥听来是“霹雳”,他战马奔跑的声音在突厥听来则是“闪电”,两者结合到一起,便是使突厥人闻风丧胆的“霹雳闪电”。
基于此,长孙昇希望最小的儿子能继承自己的衣钵,因此为他取名为“无忌”。
长孙无忌由此而来。
略显遗憾的是,公元605年,长孙晟的生命走到了尽头,而这一年长孙无忌才仅仅8岁,与他一母所出的还有一个妹妹,便是后来的长孙皇后。
年少的长孙无忌和妹妹不被同父异母的其他兄弟容纳,于是便来到了舅舅高士廉的家里,从此舅舅高士廉便担负起养育的责任,没想到,这一养便养出了一个大唐名臣,一个大唐皇后。
长孙家族与李氏家族的结合,便是高士廉从中撮合,正是他看好了年少有为的李世民,便做主将外甥女嫁给了李世民。
值得一提的是,高士廉嫁外甥女时,李世民和父亲李渊还正在太原,那时的李家还只是晋阳留守,一般官宦人家而已。
至于长孙无忌,其实与李世民从小就熟识,两人的关系情同手足,后来有了姻亲,关系更是亲密。
李渊和李世民父子在晋阳起兵时,开始并没有通知长孙无忌,起兵毕竟是九死一生的高危事业,李世民不知道该怎么跟长孙无忌说。
令李世民没有想到的是,就在义军渡河向长安挺进时,长孙无忌赶了上来,两个人并没有过多言语,只一个眼神便包含了万语千言。
从此长孙无忌便开始了与李世民并肩作战的日子,李世民四处征战,他多数跟在身边。
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事变”,参与“玄武门事变”核心的总共有九人,对于九人的名单,不同的史书有不同的版本,不过无论哪个版本,长孙无忌的名字始终首当其冲。
功成之日,论功行赏,长孙无忌排名第一,因此李世民多次在朝堂上表示:朕有此位,长孙无忌首功!
一方面长孙无忌是故交,一方面他又是李世民得位的首要功臣,一方面他又是长孙皇后同父同母的亲哥哥,三大利好消息交集到一起,长孙无忌想不红都不行!
贞观一朝,李世民政治清明,然而能从头红到尾的其实不多,长孙无忌算一个,房玄龄算一个,杜如晦去世较早,其他如魏征、褚遂良、马周、岑文本其实在贞观初期并不红。
一个人红一年很容易,红十年不容易,红二十年不容易,红三十年简直痴人说梦。
长孙无忌从武德九年(公元626年),一直红到了公元659年,屈指一算,整整三十三年。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