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养媳妇(一个世纪老人的故事)》
第15节

作者: 园田梦人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9-11-25 14:44:56

  11、从那天开始,玉娇抓紧时间让王妈教她做饭,这时候她已经不是主要在一旁看了,而是每一个过程都让王妈教她亲自动手。
  “好聪明伶俐的小姑娘啊!”王妈在心里暗暗赞叹。没多长时间,玉娇就能独立操作了!刘氏心里也暗暗称奇。
  这一天,婆婆刘氏打开贵年和贵平的房间,把玉娇带了进去。玉娇一看,这哥俩的房间除了两张床以外,还有一个黑红色的大衣柜,衣柜上的两个把手黄黄的、亮亮的,镶嵌在一个梅花型的铜版上。另外,靠窗户那边还放了一个书桌和两个小凳子。刘氏对玉娇说:“这是他们学习用的。”
  “他们还上学吗?”玉娇怯怯地问道。
  “是呀!他们不光去清真寺上‘经学’,还找了个私塾师傅学汉文。一个男人,不学不行啊!”刘氏一面说话,到了屋子的后墙跟前,“吱扭——”一声打开了一扇门,把个玉娇吓了一跳。她没有料到,这房子后面还有一个院子。婆婆示意她走过去,然后回身关了这个“两来门”(可以到两个地方的门俗称‘两来门’)。
  “很吃惊吧?”婆婆说道,“这个门原来在堂屋中央,前脚从厅堂进来,几步就进了后院了。这后院原来是你爷爷他们居住的,老人家相继过世后,后院人进的少了,你公公就把门挪在了里间,厅堂里摆上八仙桌,就可以在那里接待客人们了!”
  “这叫三进院。”,婆婆继续说,“三个院和在一起有一亩多。咱们家共有三段这样大的庄子。 你大哥那边占一段,他是长子,跟前又有两个小子。你二哥、三哥共占一段,我们占一段,以后是年儿和平儿的。我们家连你总共有十七口人,加上四个把式,还有王妈、老孔,总共有二十多个人,所以我给你说过,我们是大户人家,规矩多,不好领啊!”

  玉娇一面听着,走进了后院,眼前的一切的确让她大吃一惊,通往正房的甬道中,一个圆形的砖垒花坛里,几簇修竹斜栽在那里,显得清幽素雅。这院子虽然和中间房子的布局差不多,但北屋却小巧了许多。在北屋的一边有一个水井,井台用青石砌成,青石边上的青苔依稀可见。井台的一边还有一个花圃,玉娇打眼一看,大部分种的是月季之类的。这时候,一阵歌声从南屋里面传了出来:
  “正月里采花没啥采,二月里兰花盆里栽。
  三月里桃花开满树,四月里梨花白又白。
  五月里石榴红似火,六月里荷花水上开。。。。。。”
  “谁在唱啊?”玉娇问。

  “别说话,王妈在报花名。”刘氏低低地告诉玉娇。
  “七月栀子头上戴,八月桂花香满园。
  九月菊花初开放,十月芙蓉斗春寒。
  十一月水仙供上案,十二月腊梅报春来!”
  歌声停止后,一个女孩的笑声飘了过来!
  “谁说正月里没花采,正月里有迎春花。”说话的是小翠,“十二个月你没报全,重报一遍!”

  王妈和小翠嘻嘻哈哈地在说笑,玉娇想进去,婆婆笑着带着她
  饶过修竹,正房的门就显现在了眼前,玉娇这才意识到,这些竹子可能就是当影壁墙用的。用竹子当影壁,好看多了!
  玉娇跟着婆婆进了正房,只见当屋的墙壁上与前院的不同,不是挂的《经字画》(穆斯林家中悬挂的一种用阿拉伯文字写成的中堂),而是一副十分精美、人物众多的麦加朝圣图(世界各国的穆斯林每年都要到圣地麦加朝圣)。图片里那壮观的朝圣场面和人物各具特色的虔诚面孔,生动的好像要从那上面走下来。玉娇怀着恭敬的心情认真地看着这幅画。
  “很好吧?我们哪一天也能到麦加‘朝圣’就好了。”婆婆笑着说:这图也叫‘天堂图’,据说最早的时候是明朝的郑和带回中国来的。那郑和下西洋你听说过吗?他也是咱回回呢!”
  玉娇没有答话,她注意到通往里面套间并没有门,而是挂了一个软面的绸缎帘子。帘子蓝色的底面上,一树红红的梅花正含苞待放,给这个早春二月带来了盈盈生气。
  “走吧!到那屋看一看。”婆婆说着拉着她的手到了南陪房,王妈正和小翠在整理一堆东西,玉娇不认识。
  “太太,玉娇也来了?这就好了,我们可以快些了。”王妈示意玉娇也过来干。

  “哎呀!我的腰疼死了,嫂嫂来了,我就不干了。”小翠喊着说。
  “小孩子哪里有腰?你又要偷懒了!”刘氏道:“你现在不学,到婆家该怎么办呢?玉娇一会儿还要做饭呢!”
  “就叫她休息一下吧!也干了好长时间了。”王妈笑着说:“太太你带小姐回去吧!我们这一会儿就完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