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09-11-25 12:12:00
11.9
离开赛格研发中心,苏秉全把胸牌还给了霍小安。
“赛格是国内专门从事生物制品研究的高科技公司。我们事务所一直负责赛格在全国各地分部的安保工作。看到那个掌纹识别器了吗?还是我们帮他们在美国进的货呢!不错吧?”霍小安说道。
“那可要花不少钱?”苏秉全问道。
“赛格有的是钱,这点钱,小意思啦。”霍小安说时故意带点广东腔。她学得很像,苏秉全忍不住乐了。
玩笑归玩笑,但如果让苏秉全以为一个建在地下五层的实验室只是一个高科技公司的普通实验室,如果他相信一个小小的事务所可以承接这样大的安保工作,那他准会认为自己是个猪头。苏秉全不是猪头,所以他不会相信霍小安的话。
霍小安没有指望他会相信。苏秉全没有他看起来那么笨,霍小安边想边笑。
她笑起来可真好看,苏秉全想。
日期:2009-11-25 12:14:00
11.10
雅克•阿多沙,中国古代文化研究基金会的创始人。晏小轩没有想到,老人从欧洲飞往中国,居然亲自会见自己这样一个低级职员。阿多沙已经从林赛那里知道了晏小轩姨妈家的悲剧。他既意外,也很遗憾。他对死者表达了真诚的致意,晏小轩有些感动。
雅克•阿多沙已经快九十岁了,眼睛里闪着只要岁月的智慧。他看起来还很健康,但他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他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那时候他住在英国伦敦,德军飞机突袭而来时,防空警报拉响的声音至今仍然在他梦中响起。他也经历过70年代的经济萧条,好不容易攒下的家产在这次危机中几乎损失殆尽。不过,他终于东山再起,为自己积攒了相当可观的家产。垂暮之年的他只有一件未了的心事了。
“让我再自我介绍一次吧。”老人说道,“我的名字叫做雅克•阿多沙,我是里瓦尔•阿多沙的孙子。”他看了看晏小轩,她一脸茫然,没有弄明白其中的重要意义。阿多沙笑了笑,又说,“里瓦尔•阿多沙是小若埃尔•德•格朗利厄先生的管家,也是最后一个见过他的人。”
“我的天啊!”晏小轩想起了格朗利厄的日记本。这一次,阿多沙满意地点点头。
日期:2009-11-25 12:15:00
11.11
“看来,你已经知道这位传奇人物了。小约翰•德•格朗利厄先生一生有两大发现。第一,是两万年前的战争岩画;第二,是关于永生传说的记录。关于前者,因为他只带回一块岩画真品,所以,无法判断这场战争的规模和发生的地点。但是,格朗利厄先生在一本日记中提到了一个人名,应该说,仅仅是一个姓:诺维。”
“诺维家谱!”晏小轩失声说道。但是,阿多沙先生为什么要和她谈这些东西呢?他应该去找林赛,或者周强。他们都是专家。
“真没有想到,你居然也知道诺维家谱。”
晏小轩解释说,是周强告诉了她关于诺维家谱的事。阿多沙点点头,说:“我这次终于雇对了人。孩子,挑选合适的人选进入基金会工作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们需要的是踏实而富有创造力的学者,而不是那些学术滑头。基金会一年付给他们这么高的薪水,就是要他们埋头苦干。可不是让他们为了谋些名声,发表些狗屁文章。”阿多沙用生硬的中文说出“狗屁”二字,晏小轩忍不住露出笑意。
“你看,你也认为我说得对。对了,我说到哪里了。对,诺维。但我们确实不知道是第几代诺维先生。格朗利厄先生认为,这位诺维先生曾经进入那些神秘的洞穴,看到了洞穴中的图像。这件事确实得到了证实。上世纪清理诺维老宅时,发现了一张画,内容与格朗利厄先生的素描十分近似。但画作的时间比格朗利厄的素描还要早。如果诺维家真得有人亲眼见过岩画,那么,这件事一定会记录在诺维家谱中。只要找到诺维家谱,也就找到了神秘洞穴。这会是一个了不起的考古发现。
“我们再来说永生传说。这是格朗利厄最为着迷的事情。他声称自己找到了永生一族,却不肯给出任何确实的证据。因为这件事,他成了一个笑柄。很多人把他当做吹牛的骗子。他后来的生活很不幸。妻子去世,整个庄园毁于一场大火中。许多珍贵的旅行记录就此消失,真是可惜。我祖父是他的管家,保留了一部分日记。但是因为各方面原因,大多佚失了。等到我成年时,手中只有一本了。”
“是文献室里看的那一本吗?”晏小轩问道。
“是的。这本笔记就收藏在文献室里。我们在文献室里可有不少好东西,就是一直缺少合适的人进行管理。”阿多沙听她见过这本日记,脸上的笑容更加慈祥,“不过,大概你说的周强是个不错的人。”
晏小轩认真地点了点头,再一次赞扬周强在文献室的工作。她心里有个小算盘,如果阿多沙再给周强加点薪水,周强就不用那么吝啬了。
日期:2009-11-25 12:16:00
11.12
“五十年前,那时我还算年轻,生意做的也不错。我并不太相信小格朗利厄先生的旅行日记,听说这本日记能够卖个好价钱,所以,我曾经打算将手上的这本日记进行出售。那时候我正在美国,一些朋友替我联系了买家。买家是一个美国人,他的母亲曾是一个流亡的中国贵族。这个人有一个著名的收藏室,他从来不肯轻易让人进入。但是,他却邀请我参观他的藏品,这对于我真是个莫大的荣幸。我在墙上看到了这三幅画……,这是第一次见到那些画。那些画,它们……它们就像是一道道闪电,穿过迷雾将我击中。那一刻,我终于明白我这一生的目标……”老人的眼光变得遥远,似乎回忆起那段遥远的往事。
“画?您看到了什么画?”老人的话完全吸引了晏小轩。
“把它打开。”老人指了指桌子。晏小轩这时才注意到,桌上原来放着一个黑色的长方形皮匣子。
她走了过去。桌了的皮匣子大概有一个十四寸的笔记本电脑那么大,但却要薄一些。匣子的四个边缘镶着漂亮的银带,看起来是那种放在高档专卖店里的昂贵的皮具。
匣子里平放着一幅羊皮画。图画因为年代久远,有些褪色。羊皮的边缘已经破损,但边缘的线形装饰图案仍然清晰可见。画中描述的是一场战争的场景,交战的一方衣着简陋,身体瘦弱,手持着木棒和短剑或是举着石头。另一方身材高大、面容俊美,身着金盔金甲,他们抓起前者,将这些羸弱的人从中撕成两段,鲜血从掌中滴落,还能让人感受到它的赤红与黏稠。金甲人身体的下半部分模糊不清,呈现黑色的云雾状。天空中,太阳隐藏在云中;地面上,白骨成堆,死者无数。
“这是三幅画中的一幅,另外两幅我已经让人送到文献室去了。”
不需要太多观察,这副画与格朗利厄日记的素描风格不同,但人物形象和场景主题却极为相似。
日期:2009-11-25 12:18:00
11.13
“如果我是你,就会看看画的左上角。”阿多沙说。
左上角?晏小轩低下头,她有些不太明白她看到了什么。但是,这一看仍然有些震惊。因为,这幅画的左上角竟然写着两个字。虽然她不认识这两个字,但她至少知道,这两个字的形式很像甲骨文。
“是甲骨文吗?”她问。
“虽然不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之上,但形式确实是甲骨文。”
“我记得甲骨文是出土于商代遗址中,所以,这两个字应该是商代的文字。对吗?”晏小轩上学时算不上一个勤奋的学生。
阿多沙笑了,说:“甲骨文大多数都出土于商代遗址,这是没错。尤其是中国河南安阳的殷墟,有人说,在那里发现的有字甲骨大概有十万之多。殷墟甲骨主要用于占卜,而上面的文字主要是每次占卜的记录,也就是所谓的卜辞。不过,以甲骨进行占卜并不是起源于商代,而是更早的石器时代。而且,即使在商代以后,在某些地区仍然有甲骨占卜的传统。所以,我们仅仅因为这两个字和甲骨文相似,就认为它是商代的遗物,就有些不太科学了。”
晏小轩一听,自知学业不精,不好意思地笑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