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要的是婚纱,不是钻戒》
第39节

作者: 虹影2009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09-11-25 20:08:08

  打了两个菜,一个汤,我就坐在靠窗的角落吃了起来,其实教工食堂的饭菜还是很不错的,我边吃边想。过了一会儿,石海龙也端着盘子过来,坐到了我的对面。
  “就吃这么点啊,怪不得这么瘦。”他笑着说。
  “两个菜已经够吃了,再多就浪费了。”

  正吃着,突然有个年轻人走过来拍拍石海龙的肩膀:“稀客啊,你也来食堂了!这位是……”他看看我,冲着石海龙挤眉弄眼。
  “你小子说话总是这么夸张,我就不能来食堂吗?介绍一下,这是粟小米,我朋友。”然后看了看我,“这位是刘博,我同事。”
  “您好!”不知道为什么他会这样介绍,但我还是礼貌地跟刘博打了个招呼。
  “你好。”他看着我的盘子,撇撇嘴,“粟小姐就吃这么点啊,海龙这就是你不对了,怎么能对‘朋友’这么刻薄呢!”刘博显然是误会了“朋友”的含义,刻意在这两个字上落下重音。
  “得了,别吓到人家小姑娘了。赶紧吃饭去,这么多话。”石海龙锤了刘博一拳,刘博朝我挤眉弄眼,坐到了另一个桌上。
  石海龙笑望着他,然后面向我:“不好意思啊,刘博这人就这样,想到什么说什么,没有恶意的。”
  “没事。”我微笑着说。
  吃完饭,走出食堂,他笑:“看来今天你非坐我的车不可了。”
  “呃……”我又窘了起来。
  “开玩笑的,不过你挺特别的,很固执,很喜欢‘say no’。”他说。

  “上次的事真不好意思。”我脸红了。
  “好了,不逗你了,去办公室拿点东西我们就走。”
  到办公室拿了一个皮包,然后两人出了门。临走时,他瞅见茶几上一口未动的红茶,深深地看了我一眼。
日期:2009-11-25 21:39:44

  上次因为急着赶路,没有注意他的车,今天终于看清楚他的座驾了。跑车的样式,流畅的车型,纯白的外观。我一向不喜欢纯白色的车,因为懒,肯定不会经常洗车,而白色车一旦脏了就会特别难看,所以在我眼里,买白色车的人应该要比其他人细心,也更加追求完美。
  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环顾四周,和外观截然相反,内饰全部是黑色,真是个怪人。打量间,他已经系好了安全带,然后扭头看着我:“你不系安全带吗?”
  晕!又不上高速,系什么安全带啊,再说国内对这个也没有要求。

  “呃,需要系安全带吗?”我觉得有些多此一举。
  “系上吧,安全起见。你可不要对我的驾驶技术太有信心了,哈哈。”他笑。
  “说的也是,还是系上吧。”虽然知道是开玩笑,不过听他这么一说,我还是乖乖地系上了安全带。
  英菲尼迪这种车在市内跑的确是显不出优势,但一进入郊区,速度的优势立马显现出来。不一会儿我们就来到一片大的厂房,他打了个电话,不一会儿就从里面出来一个三十岁上下的男人。

  “这是企宣部的胡经理。”石海龙介绍说。相互递了名片,我们就在胡经理的引导下进入了厂房。首先是库房,一排排电视机、电脑、打印机等电子产品分门别类堆放在一起。
  “这些都是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回收的。现在北京市的一些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废弃的电子产品都统一由我们回收处理。”胡经理介绍说。
  接着进入车间,工人们正在流水线上拆分一台电视机,一台电视机最后被拆分成无数的小零件,整个过程不到十五分钟。
日期:2009-11-25 22:53:01

  “这好像是个物理过程,拆分后的零件有什么用呢?”我不解。
  石海龙赞赏地笑笑,“问得好,胡经理,你带粟记者去看看陈列室。”
  在陈列室,几个大玻璃柜里,展示着每种电子废弃物从宏观到微观的过程。一台电视机最后居然能拆分成无数的小零件,相同材质的东西分门别类收集在一起。铁质的螺丝之类融化成铁水,一些稀有金属也收集起来重新利用。在石海龙的耐心讲解下,我终于明白这项工作的意义了。
  回去的路上,我和石海龙的话多了起来,对于这个项目,我深感佩服,对电子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在强调节能降耗的今天,的确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
  突然,他扭过头来:“粟小米,你住哪里,我送你回去。”

  “不用了,到你们学校就行,我打车回家就可以了。”我还不太想让他知道我的住址。
  “发现你已经把拒绝当成了习惯。”他望着我,“这样不好,特别是在人际交往中,过多的拒绝会使你和别人之间建立起一道防线,很难交到朋友。”
  工作的对象我从来没有打算处成朋友,我心想,嘴上却说:“我只是不喜欢麻烦别人。”
  “这样,我把你送到报社。总要给我个显示绅士风度的机会吧。”他说。
  似乎没有拒绝的余地了,于是我没再拒绝。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