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悬疑小说:中央警卫》
第29节作者:
长河落云日 日期:2009-11-27 12:57:00
1964年10月18日
06:28台州
在括苍山的密林中穿行了近三个小时,043终于进入了山脚下的风渚镇。风渚镇很小,到处飘着淡淡的雾气,镇上只有两条街,依山而筑,都是山岩垒成的石房子,起起落落,高高低低,古老的石壁上爬满了青苔和攀援植物,很有点沧桑的味道。
043从容地穿过长长的石街,走入街尾的一家竹篾店。
“你好,有筛笼卖吗?”043问店里正在做竹篾的主人,四十多岁的胖子,胖子抬头看了一眼他,点头反问:“有,多得是,客人要青的还是黄的?”
“青的三张,黄的两张。”043回答。
“好货在后堂。请跟我来。”胖子微微一笑,站起身来,走向后屋,043跟了进去,一到后屋,两人便握起了手。
“蜥蜴有动静了吗?”简单的介绍过后,043就单刀直入。
“还不清楚,但据我们在晨光里的人说,晨光组织已基本被公安处侦破,昨晚还死了几个人,估计蜥蜴在今天之内肯定会有大动作。”
“总部要我们严密监控这次的刺刀密令。老蒋刺杀M,可能会让台海战争提前爆发。这也许是他想要的,但对我们来说,现在不是发动战争的最好时机,只会带来更大的麻烦。”043不无忧虑地说。
“我们要阻止这场谋杀?”
“视情况而定,必要时,可能需要牵制蜥蜴行动。”043说。
“听说中共派了103反间谍小组来台州负责侦破蜥蜴组织。这个小组你摸过底没有?”胖子问。
043摇了摇头:“有部分情报,但参考性不强,对103不是特别清楚。”又信心十足地笑道,“这没什么大不了的,我已是第三次执行这类任务了,台湾、日本、香港都去过,还没失手的时候。”
胖子皱了皱眉:“这次不一样,这里不是香港台湾,也不是日本,是中国大陆。你要对付的是国民党和共产党两支顶尖的特工队伍,可要小心了,不能小看了他们的能量。”
“我的东西准备好了吗?”043似乎不满意胖子的絮絮叨叨,也许他认为胖子低估了他的能力,就转移了话题。
“好了。”胖子从柜子里取出一个包裹递给他。
是伪装身份用的,退伍军人的全套装备和身份证明,这些都是早就准备好的,足以应付常规的检查。043穿上军装后,俨然一个刚刚退伍的解放军军官。
“从现在开始,我叫林子善。中国人民解放军3218部队营级退伍文职军官。”043亮出特制军官证,狡黠地一笑。
日期:2009-12-3 15:32:00
1964年10月18日
06:36台州
清冷的秋风掠过树梢,在枝间盘旋,红叶翻飞,哗哗作响,有如雨落。李猛和袁智强踏着落叶,穿过树林,走向老人尖的最高处。
登高远眺,整个城区一收眼底,城虽不大,但错落有致,翻卷的阴云下,古老的麻芝街与银亮的月河交相辉映,仿佛一黑一白两条缠着的绸丝带镶在大地上,配上老人尖满山遍野火烧般的红叶,有一种让人心悸的另类美丽。但李猛和袁智强没有心思欣赏这美景,他们有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找出那个在山上某处窥视唐小六打拳的神秘人——“省略号”。“省略号”既要接收唐小六用打拳发出的信息,又要避免直接接触,逃避嫌疑,最好的办法,就是保持一定距离,正大光明地公开活动。有活动就一定有踪迹。找到他或她留在现场的踪迹,成了当务之急。
唐小六交代,他每天都在固定的位置练拳,那就是山顶凉亭东北边靠巨石的一块小空地上。两人来到那个空地上,揣摩起那人躲藏的最佳位置,一旦确定这个位置,对缩小暗查范围和锁定嫌疑犯很有帮助。
因为有巨石阻挡视线,所以东北边的山上基本可以排除,而东边和东南又是下行的陡坡,更不可能是最佳位置,剩下的几个地点就很好确定了。西边有一个小平地,略高于凉亭,一般是戏剧票友们聚会的地方,早晨来这里练练功,吊吊嗓子什么的。离练功场十米处,是一幢小木屋,但很多年没人居住,都要垮了。
李猛让袁智强在唐小六所在的位置打拳,自己跑到各个可能地点观察,最后得出结论,惟一可能的地点,就是那个戏剧票友练功处。从这里,唐小六的一举一动都会看得非常清楚。
“红袖戏剧社?”李猛和袁智强不约而同想到从张菊家里搜出来的那本戏谱,不禁惊喜万分。这下子,就靠谱了,全城的戏剧工作者或票友本来就不多,天天来这里练功的就更少了,很容易就能圈定几个重点的嫌疑人。
果然没错,当他们把这个重要发现报告给范哲,用不到半小时,几个嫌疑人名单就摆上了桌面,几乎每天坚持上老人尖练功的只有五个。三女两男。
李美娟,女,红梅越剧团演员,小旦,26岁,家住小相居33号。
林婉芬,女,黄岩越剧团演员,31岁,擅唱青衣,家住麻芝街269号。
宫琳,女,顺达机修厂职工,33岁,家住和平里96号,越剧爱好者。
江涯,男,乱弹老艺人,59岁,家住陈家里53号。
陈国光,男,40岁,东方红酒厂车间主任,越剧爱好者。
这五个人,谁是“省略号”?由于时间紧迫,已经来不及先仔细暗查他们的经历和出身背景,只有都先暂时控制起来。
“立即采取措施,临时控制这五个人的活动,进一步排查。”范哲下令。
可是很快,一个不好的消息传回了范哲这儿——李美娟失踪了。
李美娟就是“省略号”?
她是畏罪潜逃?还是被人灭口了?
日期:2009-12-3 15:35:00
1964年10月18日
07:19台州
“三套马车!”
就在范哲等待“省略号”的调查结果时,杜丽转来了总部的密电。密电上提醒他们,台湾特务杀手组合“三套马车”极可能已潜入台州,将担任刺刀密令的暗杀主力。
对于“三套马车”的说法,范哲在以前的情报中也略有耳闻,他只知道,那是蒋介石为了在台湾清谍和铲除政见不和者而有意培养的几个王牌杀手。但关于“三套马车”的具体信息一直搞不到,“三套马车”听起来更像是一个故事,一种恐吓,让人不得不怀疑这是蒋家故意夸大的威慑性假情报。
现在总部既然发来密电,说明“三套马车”还真有这么回事。密电上说,三套马车其实指三个杀手,台湾一些好事者帮他们起了三个外号,一个叫铁猴子,一个叫万里针,还有一个叫水鬼,各有各的看家本领。假如真像传说中所言,这个杀手组合令台湾军政内部闻风丧胆,那么,103即将面对的敌人,将会比蜥蜴更加复杂和凶残。
山雨欲来风满楼。
范哲望向窗外的层层铅云,握紧了拳头。敌人越是强大,任务越是紧急,压力越大,就越能激起他的斗志。
他叫来了李猛。
“我有些担心昨晚出现的那个狙击手。这是我们一块很大的绊脚石,很危险,这块石头必须尽快搬掉。你是狙击专家,我想听听你的看法。”范哲让李猛坐下。
李猛想了一下,说:“敌人在暗,我们在明,这是我们的弱势。根据昨晚的勘察,敌人的武器和技术很可能在我们之上,这也是我们的弱势。但是,狙击和反狙击更多的是智力的较量。”
“哦?鉴于目前的情况,我们该怎样反狙击呢?”范哲向前倾了倾身子。
“我们有地理资源和人力资源。狙击需要占领制高点,在M首长访问过程中,他要迅速找到的理想制高点,这对于一个刚到这个城市的狙击手来说,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我们只要在访问路线途中清除这些制高点,狙击任务就比较难完成。另外,要加强巡查设岗工作,一个人拿着把狙击枪到处跑,毕竟不现实,虽然努力隐藏枪身,但马脚还是很容易露出来的。”
“不错,这是他最薄弱的地方。”范哲点头赞同。
“我打电话问过气象台,这几天风比较大,这对我们有利。风力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狙击的精度。”李猛又说,但随即又皱了皱眉头。
“怎么了?”范哲问。
“我担心,他会转而对我们警卫人员下手,制造漏洞和恐慌。刺刀密令很可能是一个协合性的暗杀行动,狙击手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
范哲脸色凝重,把桌上那张总部的电报推到李猛面前让他看,李猛的猜测正是范哲的想法,“三套马车”就是这样一个协合性杀手组合,加上在暗处统一指挥的老奸巨滑的蜥蜴,敌人的力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计。
“三套马车?”李猛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个组合。
“这个狙击手很可能就是三套马车里的一员——万里针,这说明,三套马车已经开始针对性的行动了。我们一定要赶在他们实行暗杀任务之前,粉碎它。”范哲停顿了一下,说,“把星火他们都叫过来,通报一下这个新情况。”
103小组又集合了。一夜未眠,但所有的成员并无倦容,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紧张的工作。
除了范哲,其他人根本没听说过三套马车,可所有的人都明白,他们正在面对的,也许是103组建以来最为凶险的敌人。
破坏与暗杀行动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能力与机会,带着很深的个人烙印,一个人或几个人策划的刺杀事件,却足以震撼世界。这是成本最低,收效最快的政治投机行为。去年11月22日,美国总统肯尼迪被美籍古巴青年李•哈维•奥斯瓦尔德刺杀,真相至今扑朔迷离。以肯尼迪为诫,刺杀行为的不可确定性让各国首脑警卫伤透了脑筋,纷纷加强了各自的安全工作,但仍是如履薄冰,如坐针毡,生怕出一点差错。
虽然有情报提前透露了敌人的“刺刀密令”计划,给103赢得了一天的宝贵时间来对付蜥蜴,可到现在,对手仍躲在不可知的暗处。时间在飞快流逝,危险越来越靠近,死亡的气息也逐渐浓郁起来,像一只从远处潜行而来的暗鬼。
拆掉马车,揪出蜥蜴,是范哲现在最大的愿望,也是103最大的愿望。可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巨大的危险,能让他们翻不得身的危险,已悄然逼近。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