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对。就是那玩意,当时是不是有人跟你抢?你都让人盯上了,还不知道?不过幸好你二哥我神通广大,替你摆平了,你准备怎么感谢我一下?”
听完这些话,我冷汗出了一身,不由开始后怕。只怪自己当时太鲁莽了,早就看出那人不平常,却没有多想,非要逞能。要没这个二哥,别说那破烂玩意,自己还全不全都难说了,看来这道上的东西这不是讲理这么简单的。不过这样看来,那小人确实有些古怪,明天又要跑一次潘家园了。
“喂?你小子干吗呢?”二哥那边已经不耐烦了。
“行了,二哥,您别寒碜我了,我吃的东西能入您的法眼?谁叫你是我二哥呢,你不帮我谁帮我?”对他这样的人,两句马屁比任何东西都管用。
“这还差不多,明天别上班了,我去接你,带上你的东西,我有话跟你说。”果然,听完我的话二哥显得很高兴,虽然看不见,但肯定他已经屁颠屁颠的了。
“明天不行,公司有个重要的会,后天吧。后天一早你来接我。”我想还是先找个老先生把把眼,自己先有个底,对二哥那只能先缓兵了。
“成,那就这么定了。”
到家以后,第一件事就是看那青铜立人是不是还在桌子上摆着。看到他依然鹤立鸡群的站在一堆陪衬中间,我送了口气。
第二天一早,我按上班的时间起了床,仔细又仔细的包好这个铜人,梳洗一番,然后不紧不慢的除了门,在早点摊上优哉游哉的吃了早点,坐车直奔潘家园。
一路上,我心里不停的打鼓,二哥的话什么意思?他要跟我说什么?难道和这铜人有关?还有那天的棺材板脸,究竟是什么来头?想到这些我开始迷糊,下意识的握紧了手里的东西。
到了潘家园,很多店刚刚开门,老板都是一副懒洋洋的样子,好像还没睡醒。
潘家园,这个全国闻名的古玩市场,每天无数人前来这里淘宝,跟其他地方相比,这里更古老,也更有历史沉淀。老北京人闲暇时都喜欢来这里转转,偶尔碰见一两件老板没发现的真品,便不动声色的买下来,回去自己偷着乐。和我去的旧货市场相比,这里的真东西要更多,因为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和物都汇在这里,仿冒的东西里总会有一两件真玩意。由于这里是最大的地下交易市场,很多人刚混这一行的时候,都会来这里先混个脸熟,然后交几个圈子里的老辈,为的是以后可以少走一些弯路,更主要的是少花一些冤枉钱。
这里有开店的,有摆地摊的,地摊上的东西和旧货市场差不多,不过是用来唬唬门外汉和老外的,虽然偶尔有好东西,也不过是凤毛麟角。真正的东西都在店铺掌柜的箱子里压着。但是想要拿到件真东西却很难。
毕竟前朝的东西有限,转来转去也多不了,更多的是仿冒品,平时柜面上摆的不过是些装饰品,没有多大价值,除非是熟客或者是老朋友介绍来 ,否则掌柜不会轻易露家底。对于新面孔,即使是个行家,也不敢轻易显摆,是不想太太平平过日子?真碰上便衣,还不磕死?而对于我这样的不懂装懂的傻小子,台面上的东西已经足够了。偶尔碰见个新人,便死命抬价,即使你砍价很多,对他来说赚的还是成本的几十倍。也只有在这,你才能体会到: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由于来过几次,有些人也就熟了,但我只是打个招呼,并不敢在他们这里鉴定,谁知道这帮孙子说的是真是假,他们的一句话,往往能让人生不如死。
径直来到前几次来的地方,找到了老先生,这是当初二哥介绍的一个人,由于这层关系,我比较放心。
老人家
日期:2009-9-19 10:50:00
老人家依旧是悠闲的躺在柜台里面,旁边小凳上放着沏好的茶,闭着眼,哼着小曲。
听到有人进来,老先生睁开了眼,看了半天才认出是我,赶忙起身,笑呵呵的问道:“小伙子,有日子不来了,是不是又有新东西。”
“确实,麻烦您给看看真假。”我边说,边把手里的东西放到了柜台上,打开包裹,把里边的小人递给老先生。
“你来里边坐坐,等我给你看看。”说完,老人家接了过去,扶了扶眼镜,仔细端详了起来。我趁机四处看了看。
东西和我前几次来的时候一样,看来明面的生意没什么起色。也难怪,都知道这里水浑,出手都小心的很,这年头愣头青已经不多了。
等我再回头去看老先生的时候,发现他满头是汗,手里也多了一个放大镜,我不知道出了什么事,但也不敢打扰,只能在一旁静静的等着。
半晌,老人家头也不抬的问我:“你这东西哪来的?”
我不知道他为何会这样问我,却留了个心眼,“祖传的。”
老先生透过眼镜看了我一眼,“你小子也不老实了。”
我并不善于说谎,听老人家这么说,已经明白自己露馅了,再装下去就没意思了,只得实话实说:“淘来的。”
“多少钱?”老先生紧追不舍。
“七…..七十。”我也学了当初那老板,开始结巴起来。
“唉!”听完我的话,老先生长叹一声,我心中一紧,难道还是个假的?谁知老先生却慢慢摘下眼镜,转过头对我道:“这是件真东西。”
日期:2009-9-23 10:45:00
真东西?我当时就蒙了。怎么可能。虽说那种小地方可能会有真东西,但毕竟少的可怜,偶尔有一两件也早被天天盯着的人拿了,哪还会轮到我。但眼前这位老先生见过的真家伙肯定不少,没有一万也有八千,现在他说是真的,那至少有百分之八十的可能性。一时间我脑子有点转不过来。
要说是假的,我可能会很平静,毕竟上当才是我的看家本领。可现在的事实确实让我无法接受。这是什么时候的东西?怎么会流落到那种地方?慢慢的我的脑子开始冷静下来,开始回想整个事情的来龙去脉。
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青铜器属于商周以前的东西,到了春秋战国,冶铁技术开始成熟,部分地方甚至出现了合金。曾经出土的越王勾践的自配用剑已经属于这一范围了。到了秦汉,冶铁技术成熟,青铜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以后的各朝各代也偶有青铜器物,但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已经从主流变成了陪衬。那这个东西到底是哪个朝代的?
老先生估计料到我会吃惊,所以一直在旁看着我发呆,见我愣的差不多了,才开口道:“怎么样?没想到吧?”
“是有点意外。老人家,这大概是哪个年代的东西?”我小心翼翼的问了一句。
“不会晚于秦代。看造型和这奇特的问路,应该是商周时期的风格,但又不属于当时的中原地区。究竟是哪个地方的东西,我也不敢说。总之,这是件很老的家什。”
“那……这东西值多少钱?”毕竟要说不想发财那时二半壳子。对钱的喜爱,没有一个人能脱俗。
“这种东西已经没价了。活了大半辈子,我是第二次看见,这已经属于国宝的范围了。不是我们这些草民能动的。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大立人你听说过吧?跟这个造型很像。当时出国巡展的时候,光保险金就三个亿,本身的价值有多少,谁也不敢说。这东西你要多少钱都不算多,但要肯有人买才行,否则就是件破烂。唉!天意呀,让你小子捡了。也不知道你该高兴还是难过。”老先生显然很激动。
“那就是说卖不出去了?”老先生的话让我很是失望。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