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嘭”一声巨响,二百多斤的壮汉摔在地板上是什么感觉?
--好听!
体育场里突然平静了下来,顷刻发出一片惊讶声,翻译张宇后来告诉我,当时他后背上冒出了几丝凉气,估计马其顿观众也是类似感受。
半分钟后,亚雷晃晃悠悠地站起身来,抱拳向我躬身行了一礼,不大情愿地叫了一声:“Master!”
我可不计较他的不情愿,那么响一声砸在地上,屁股一定摔得很疼!
亚雷揉着屁股归队,又站出来了一个。
这个家伙身高差一些,可也有1米8多。他站出来的时候是特种部队的光头司令出来介绍的--这是伍拉多,我们马其顿的民族英雄……
我后来才知道,那天第二个站出来向我挑战的伍拉多只是一名士官长,但是在马其顿军中,却享有极其崇高的荣誉和地位--2002年马其顿爆发内战的时候,他提出了“为祖国而战不要工资”,后来因战功卓着而成了民族英雄。没错,为祖国而战不要钱,这个在我们看来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在军队职业化的国家马其顿,提出这样的倡议就是民族英雄,而且受到了全军的尊敬。
当然,在第一次和他见面,也是我们第一次交手的时候,我怎么也想不到,这个马其顿的士官长、民族英雄,会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成为我最忠实的弟子和朋友。
我和伍拉多的友谊持续了很久,后来学习结束,伍拉多又来中国交流、学习,我们还谈起了第一次交手的经过--我们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一天,一个黑黑的小个子在马其顿国家体育场上频频出击,用低鞭腿屡屡袭击一个白人大汉,几个回合以后,伍拉多的腿被踢肿了,再也难以支撑,跪倒在地,起不来了。
--认输!
连败两人的现实终于使得马其顿学员改变了看法,在伍拉多倒地之后,掌声突然响了起来。我扭头看看身边,武官和翻译激动地鼓掌,英美武官、国际合作局局长、光头司令、我的壮汉学员们,一个也没落下--现在他们终于相信,这个小个子不是凑巧打倒他们的,而是真的有本事,真的有神奇的“KungFu”--虽然没有电影里飞来飞去那么好看,可是毕竟把人打倒了。
这是我给他们的第一课,我用拳头说服了他们。
不过现实生活并不是拍李小龙电影那么简单,咱们的影视作品中,老外总是单纯得冒傻气,一顿胖揍之后,围观的百十人都会心悦诚服地竖大拇指说“CHINA,OK,OK”,可实际中却不是这样。中国有句俗话,“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我的四十名洋徒弟,见面的第一天,打了两场,并不是所有人都服了气。像伍拉多这样的对我挺服气,甚至是崇拜,但还有一些人则产生了微妙的抵触心理,想方设法想找机会弄我一下,看我出丑。
在被我放倒了亚雷和伍拉多之后,挑战都没有停止,有好几个兴致勃勃跃跃欲试的学员,这个事情可不妙--我Master Guo又不是来打电子游戏的,需要一关一关打通,有一个个对手需要打倒。格斗这个东西,实力相差不远,胜负就在一瞬间,体力受得了,也保不齐有个失手啊,还是见好就收。
这个时候,武官出来说话了:“刚才Master Guo已经展示了功夫了,中国功夫博大精深,内容很多。大家别着急,慢慢来,以后的时间里,Master Guo会教你们更多的格斗技能……”
谢天谢地,第一关就这样顺利地过去了。
最大的战斗力产生于班长阵亡之后(1)
17 最大的战斗力产生于班长阵亡之后
一片嘈杂声中,我缓缓地脱下了上衣。
现场顿时安静了下来,这群狂傲的马其顿兵分明看见,眼前这个曾经被他们看不起的中国小个子军人的胸口,赫然有一处明显的伤疤!
张宇也睁大了眼睛,他并不知道这块伤疤的来历。
体育馆里静静地,大家都在等我介绍这“荣誉”的来历。而出乎所有在场人的意料,我没有说。此时的张宇似乎也明白了过来,静静地看着我。我冲他点了点头,避开了眼前这个现成的话题。
“我不打算在你们面前夸耀战功,我想和你们聊聊历史。”
现场鸦雀无声。
“六十年代,英国的蒙哥马利元帅访华,在见识了中国陆军的风采之后,元帅告诫他的西方盟友--千万不要在地面上跟中国军队交手。”
我在四十个马其顿洋兵面前,背手跨立,开始了我的回答。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境内再也没有发生过一场战争,这要归功于那些日夜守卫她的军人们。每逢危难,中国总有这些愿意在国家需要他们之际便挺身而出的人,没有什么荣誉要比站在他们中间、成为他们之中的一员还要崇高!”
我大声而坚定地说着,和扯着嗓子喊口令不同,胸腔就像一个风箱,我在用全身的力量说这几句话。
空旷的体育场里响着我的回音。
“中国军队强大的战斗力、不屈的战斗精神并没有通过战争展现出来,但是中国的和平,是中国军人通过对敌展示死战到底的信念而赢得的。”
“军人的功勋在战争中积累,但和平才是对军人的最高褒奖。”
我结束了这篇临场简短的演说,血涌上了脑袋,心还在怦怦地跳。
扭头看张宇,他也和我一样,大声地翻译着,努力让每一个从嘴里蹦出来的字都带上了钢铁的声音。
马其顿学员安静了下来--他们开始收敛起了笑意,伍拉多带头穿上了背心。
我继续说:“大家都是军人,虽然你们是战场上的英雄,可你们并不像军人,你们连队列都不会,还是马其顿的军人都是这个样子?”
这句话张宇没有马上翻译,他扭过头冲我低声说:“小郭,这样不好吧,把他们惹急了后面工作怎么开展啊?”
我恶狠狠地盯着眼前的马其顿兵,看也不看地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趁热打铁,这帮兵油子,如果现在不一口气把他们的气焰给打下来那以后更难!你没带过兵,你不懂,不激他们不行,没事,我怎么说你就怎么翻!”
张宇是文职干部,胆小,翻译的时候打了点折扣,我听出来了,但也算起了点作用。洋徒弟们听了之后队伍也像点样子了--不激不上进的兵油子,哪里都一样。他们需要的是刺激,需要的是一个拼命的理由。大家都是男人,都不想被人戳着脊梁骨骂“没用的东西”。
在国内带兵的时候,我带的叫“魔鬼连”,全大队的兵油子都给我带,也算是经验丰富。一般地说,当兵当油了的家伙们素质都不错,只是不想上进,在训练的时候得过且过,不会尽全力去争取好成绩,只要不拖后腿就行。简单地说,这种人缺乏一个“奋斗”的理由,这种理由在战场上常见,但在生活中却很难找到。
言语的刺激能管一时,反弹却很大,而且不能根治。真正能让这群士兵在训练场上和在战场上同样拼命的理由,只有一样。
如果有,那就真的只有这一样--忠诚。
全世界都是如此。
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格言是什么?
最大的战斗力产生于班长阵亡之后(2)
一句拉丁文:
--Semper Fi
--永远忠诚
对国家的忠诚,对军队的忠诚,对一个基层指挥员的忠诚。
军旅作家朱苏进有一句名言--“最大的战斗力产生于班长阵亡之后”,说的就是这样一个理由。既是战场上的理由,也是训练中的理由。
“一个军人的忠诚和一个人的忠诚有所区别,军人忠诚中的显着特色,就是将自己无条件交给了最富有魅力的指挥员,也即贡献给自己的楷模。这是凝练的、一对一的忠诚,仿佛有条脐带将两人贯通,同存同亡。”
第一天开训,我突然明白了这一点--身处异乡,我没有任何的组织依靠,要开展工作,要完成任务,要让这群洋兵心悦诚服,那么我需要这群学员对我的忠诚。
可是怎么做?
一时间,我并无答案。
忠诚!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