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欧洲特种部队当教官》
第28节

作者: 郭小俊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可是今天的重头戏了,我带领徒弟们正式开始本次武术教学汇报演出,累计有五个项目,其中一小半是我单人表演--不是因为其他的原因,本次汇报表演这几个项目没有主持人,也没有拉大幕的,我得在徒弟们上一个节目表演结束准备下一个节目的过渡间隙见缝插针,来演两场,以免冷场。
  首先是我带领方队格斗术--这个和在国内带兵一个样,要说有不同之处,就是身后队员的块头大了不少,反应也慢了不少--之前训练的时候,哪怕是汇报表演前两天的彩排,还有人听到口令分不清左右和忘记动作的。
  再想想咱们国内,中国军队的兵员素质真的就比他们高很多么?这我可不信,部队里大多数人刚来到的时候也是稀里糊涂,什么也不懂的--我当初不也是这样么?
  可中国军人整齐的队列和良好的单兵素质是怎么出来的?看起来是一个字:练--反复地练!死命地练!每一个科目都练到烂熟于心。
  刻苦训练,严格要求。
  但在这“练”的背后,则是我军“服从命令听指挥”的传统。

  叫你干什么就干什么,叫你练多少遍就练多少遍,哪像这群马其顿徒弟似的,“记住了就不用练了”?
  何况这群家伙根本就没有记住!一个动作今天学了明天忘的现象十分常见!
  我教他们练的“军体拳”其实已经跟我国解放军训练大纲上的套路不一样了,倒不是内外有别,有绝招不传外国徒弟,实在是被这群懒惰的家伙逼得不得已而为之。
  解放军的军体拳是在中华传统武术的基础上所创的,由拳打、脚踢、摔打、夺刀、夺枪等格斗动作组合而成的一种拳术。我给徒弟们介绍这东西的时候,一套一套的就在嘴边,比相声演员报菜名还顺溜--

汇报表演(3)

  “经常开展军体拳训练,对培养军人坚韧不拔、勇敢顽强的战斗作风,具有重要意义。它的套路长短适中,动作精练,有技击含义,节奏分明,易学易懂,既能单人打又能集体表演,在实战中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格斗技能。打军体拳有一定活动量,对发展力量、耐力、速度都有积极作用,因此有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作用。而在实战中,因为军体拳是由踢、打、摔、拿、拧等格斗的基本要素所组成,所以学好练熟军体拳一招一式,在格斗中信手拈来,既能防身自卫,又能克敌制胜,它的每一招都是经过武术高手仔细研究所创,讲究的就是一招制敌,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拳术……”

  倒霉的是翻译的张宇,我可实在难以想象他是怎么把这堆话倒换成英语的,什么第一套第二套有十六个动作;第三套有三十二个动作;什么第一套是基本功和基本动作组合,适合防身自卫;第二套摔打、夺刀、夺枪、袭击等组成,动作精练适用,每一下都是“一招制敌”;什么长拳舒展大方,动作灵活迅速有力节奏明显,南拳的步稳势烈动作刚劲有力……

  别说练了,光听我说话,这群马其顿徒弟就耸肩皱眉的,能不能学会固然是个问题,他们的身体条件就更是个问题--中国人说“张飞绣花”我以前还不理解,现在可算看到了,有些人实在是不灵活,中国人身形较小,身体灵活性也好,所以这军体拳中踢、摔、拧的动作比较多,而马其顿人个子大,身体灵活性相对较差,可是他们的上肢力量都很强大,踢、摔、拧的动作他们做是能做好,可是效果却不怎么样,身体协调性十分成问题……

  于是我就想办法自创了一套适合马其顿人练习的“军体拳”--虽然本人水平有限,可也毕竟练了十几年的武术,这十几年没白练,真做起来也不算是难事。国内的军体拳教案里,已经把中华武术中各种“一招制敌”的方法招数都综合起来了,毕竟军队练习的格斗术是用来拼命的,并不是用来跟人比赛的,所以军体拳里每一招的攻击目标都是敌人的要害部位,力求一招就置敌于死地。我只要略去一些对马其顿人来说技巧性强的细节,加大力量和速度训练的比重,再把动作连贯起来,也就算“因地制宜”成功了。

  话虽如此,为了照顾他们的水平,我把国内的表演的套路进行了简化,又把每一个动作打开揉碎,渗透在日常的练习里。就是这样,表演起来还是让人牵肠挂肚,忐忑不安。
  这会儿我站在队伍的最前面,没有后视镜,更不能回头,只能在心里暗暗地祈祷--徒弟们,大场合可千万别给我掉链子啊!
  好不容易表演结束,我还没来得及回头--就听见周围一片掌声,仔细看看,人群里中国大使馆的人都冲我竖着大拇指,看来这个项目是成功了!
  徒弟们呼呼啦啦地跑下去抄家伙--准备对练的兵刃了,剩下我一个,在场地中央打了一套少林长拳。这种性质的单人表演,我也说不上演出过多少回了,也算得上是驾轻就熟,连复习都可以省略了。
  打完一套,收招立姿站好,用咱们中国评书里的话来说,面不改色气不长出。
  四周又是一片掌声,我的徒弟们站在一边等着上场,这时挥舞着手中的兵器,欢呼的声音最大--只是这会儿他们都还是裤衩背心迷彩脸,手里刀棍挥舞,口中嗬嗬怪啸,外人看来未免有些可怕,若说是一支军队,看这架势,如果围观群众不明真相,只怕这队伍的正义性也要打个问号。

汇报表演(4)

  接下来就是徒弟们开始对练了。
  我站在方队前面“一二三四”地喊口令,徒弟们就开始一轮一轮地“自相残杀”,一会儿是奥里瓦把伍拉多给“一招制敌”了;一会儿是马丁拿着刀棍来袭击空手的戴昂了……徒弟们平时做这项练习的时候,一个个咬牙切齿格外认真。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早就发现了这群家伙的力量普遍很大,在格斗的时候拳大力沉,所谓“收之东隅,失之桑榆”,大有大的难处,劲儿用过头了,协调性和格斗技巧就相对差点。
  我依据其自身的身体条件,上肢力量强,身体协调性差,就减少踢、摔、拧的招式,增加一些拳打、拿等动作,因为这些动作需要上肢力量强大,另外,空手入白刃、摸哨夺枪之类的动作也加以改进,以适合学员们的发挥。
  我唯一没能想到的是,徒弟们对我的这套东西很感兴趣,练起来也很投入,毕竟都是他们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而正是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才好奇,他们总想找人试试这些招式的威力怎么样,对练的时候下手就没个轻重,我和他们说话交流不方便,有时候光看表情就够害怕的了。巴尔干人性情火暴,一言不合,拔枪相向,街道两边随处可见的弹孔自不必说,车祸、凶杀的案件在全世界也是名列前茅的,我经常担心他们练着练着来真的,搞背过去气两个。

  等徒弟们打得气喘吁吁出一身汗来,我看看场上--没有趴下起不来的。
  很好,这一关也算是顺利通过!现在又该我上场“缓冲”了--表演气功。
  我来马其顿的时间太短,传授徒弟们的气功的时间只够勉强打下一个基础,用于表演秀给人看赚掌声,还是十分勉强。但是为了向在场的人们展示“神奇”的中国功夫,只能由我亲自出马了。
  头顶开砖,后背断棍,也算是传统项目了。
  事实证明,这一个项目也的确是最吸引老外眼球的--我还没有回到国内,在国内的同事和朋友就打来电话说看见我“开砖头”的新闻照片了。
  马其顿学员代表为大使赠送狼队队服,并邀请担任顾问一职后来一核查,是英国“每日电讯”的记者抢拍了这一个镜头,照片拍下了砖头裂开的一瞬间,我闭着眼睛一声大喊。大概是效果好的缘故,这也成了后来被转发最广的一张新闻图片。也许我在国外的朋友也能看见。

  最后一个项目是散打对抗--把整个汇报表演推向了高丨潮丨。看着我的徒弟们一个个翻身跃起,直挺挺地摔落,又敏捷地爬起,在场的观众纷纷鼓掌不停。一时间,我不禁想起了当初带着腰伤率领他们“前扑”时的情景,看见眼前这教学成果出来,不禁感慨万千。
  马国总统、国防部长、总参谋长都在看着;
  各国使节,各国武官,华人华侨纷纷到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