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当凌绝顶——我做营销总监的那些事儿》
第1节作者:
廖剑勇
日期:2009-12-13 9:51:00
几句心里话
人到中年,免不了会有许多的感怀。因为走了太多的路,受了太多的苦,阅了太多的人,思了太多的事。
别看在社会上外表看起来很光鲜,可是内心却有一种莫名的失落感,是感叹岁月的流逝还是理想的未竟?——而这种感觉只有自己知道。大男人了,就要学会忍,忍不住了,就在坛子里四处逛逛,或围观盖楼,或指点姜山,似乎找到了稍许乐趣,而我却渐渐无法自拔了!
每天看到传销,直销什么的帖子,光看标题,心里就颇有几分感叹;遇到命运,奋斗什么的的帖子就喜欢凑进去围观一下。看到一个个生龙活虎,无拘无束,激扬文字时我也蠢蠢欲动了……
都说好汉不提当年勇,不过我偶尔也回忆回忆,这半辈子,上台面的:名校硕士(现在都成贬义词了),二十几岁就副处了,给荣毅仁当过翻译,与外国总统总理们握手露牙……要说苦,也吃过不少,几次无钱交房租被房东扫地出门,去催款的路上还真的就因为没钱加油而把车推到路边纳凉;要说累,为了工作累得胃出血,有一次嘴里含着半个馒头就累睡着了,差点给噎死,醒来时吓出一身冷汗;要说险,这条小命也是从米国洋打手拳头下捡回来的,为了讨债我这个杨白劳在黄世仁面前五秒钟就灌下了一海碗干饭……
说来惭愧,幸福的婚姻我第二次才找到。为什么当年的我会步入一场荒诞又欲哭无泪的异国婚姻呢?那个友好国家的她居然比我大了整整8岁,她对她自己及其家庭的所有描述都源自当地电视肥皂剧的素材,与现实彻底无关。我不能怪我当时不懂当地语言,甚至也不能怪她对我的欺骗,要怪只能怪我对这件事的态度,要怪我在“为别人活而不是为自己而活”。
反省这些,似乎想力证“思路决定出路”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吧了,只是我悟出得太晚了。有句老话,叫“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感谢上帝让我认识了我现在的妻子,我们现在很幸福,有时我私下反思:如果对于这个缘分我没有合理的心智准备,幸福也肯定会与我擦肩而过的。
扯远了,
我做营销总监的那些事儿
营销
营销工作我做了很多年,先后在四家销量过n亿的企业担任高管本身就说明在营销方面我还是比较有才的呵。
不知道大家同不同意,营销的确是一个值得热爱的职业。在中国8000万营销大军中有太多精英太多感人的故事。经历多了,记住的东西也太多了,多得好像如果不输出点出来脑袋就要爆了一样。
我不能忘记为了展销会招展,我的员工从泥泞的土地上捡肮脏名片的场景,不能忘记他们骑自行车跑40公里去见客户的艰辛,不能忘记夜幕中我站在销售队伍前领唱“生日快乐歌”为同事庆祝生日而泪流满面的瞬间……在我看来,营销人有欢乐,更多的却是悲壮:他们随时都可能在出差途中钱包被盗,可能因常年不在而家妻离子散和忠孝两难全;他们会为了省钱而睡澡堂子,他们有时对客户比对自己的亲爹亲妈还要亲;他们为完成销量流血又流泪,他们还可能辛苦一年换来的却是公司失信的背叛……
我总在想:诺贝尔每年都有经济学奖,证明浩瀚的经济领域还是有内在规律可循的。我坚信,职场的生存术也一定应该有规律的,只要我们用心去思考去探索。
刀光剑影,鬼斧神工,营销人似乎天生就是江湖仔艺术家
风花雪月,情事性事,营销人似乎有着自己无师自通的本领
于是,
我决定写出来,只因为这些故事中的情景时常出现在我脑海里,与其让它只缠绕自身,还不如利用杂谈这个平台和大家一起来完成一次细细的回忆,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彼此回忆。
本来想用第一人称来写这个帖子,考虑到以前工作过的企业都很有名,市场也很大,为了避免大家在看帖子的时候对号入座,给相关的人和市场带来不必要的八卦,最后还是决定把故事的主人公取名叫毛华,而相关的企业和人员自然也都改名换姓。毛华约等于我,我约等于毛华,毛华的身份是一个营销总监,这不仅符合我的职业背景,更为关键的是我认为用第三者的角度去讲述更能深入地探讨一些关于人生和职场的问题。我们不求非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但至少也应该有一个较大较全面的视角吧!在我看来,人生真正的感悟力往往是和时光的长短成正比的,职业更深层次的凶海暗流也往往是发生在企业的高层。
希望我的讲述能对朋友们带去些什么……
好了,扯了这么多,上面算作引子吧?我先喝口茶,一会儿更新。。。。。。
日期:2009-12-13 10:09:57
1、营销自己
好的能力是需要相应的平台才能彻底发挥的,如果能找到一个好的平台,把自己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难道不就是成功?
2月17日,天气难得放晴了。
连绵多日的小雨结束了,川西平原迎来了早春难得的一个好天气,阳光照在身上暖洋洋的,窗外的桉树也冒出了新芽。
几天前,毛华在北京办理完父亲的丧事后,陪母亲回到的老家四川邛崃。邛崃是一座酒城,是中国最大的白酒基酒生产基地。徜徉在这里的田间乡里,随处都能闻到空气中飘散着阵阵的酒香。
这天下午,毛华闭上双眼,静静地躺在家中的竹躺椅上晒太阳。
手机突然响了,看看是028的区号,尾数4个7,不太熟悉,但毛华本能地感觉这是个重要的电话,下意识地调整了一下坐姿才按下接听键,礼貌性地说了一声:“您好!”
听筒里传来一个柔美的声音:“你好,请问是毛华先生吗?”
“是的,请问您是哪位?”
“我是家福泉集团的肖丽。我们集团董事长黎董看过你的邮件了,想约你面谈一下,你最近方便来成都吗?”
“哦,这样啊!我现在正好在四川。”毛华没想到对方这么快就有回音。五天前他才把自己在《北京商报》发表过的文章《创新制胜战白酒》电邮给了家福泉的黎江湾,并表示如果家福泉需要,他愿意加盟。毛华原以为对方会过一段时间才会有回音,或者根本就没有回音,看来家福泉的反应速度还是挺快的。
“那你明天能抽出时间来公司吗?”
“我明天有事,后天吧。”毛华用了肯定的语气。电话那头的肖丽让毛华等了一会儿,说要向黎董报告一下,然后对毛华说:“好的,那就定后天上午10点,集团见。再见。”
实际上毛华明天并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情,他之所以决定后天去,是想给自己多一天准备的时间,他知道“完美的演出来自充分的准备”的道理。同时,让对方多等一天,不是也显得自己很忙吗?
回想以前自己招聘别人时,如果是较重要职位的人选,在通知应聘者来面试并礼貌性地问对方什么时候有空时,毛华最不喜欢听到的回答就是“我有时间,我随时都可以来”这样的话。你随时都有时间,不是正好说明你随时都没事情干吗?!说明你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找到工作了吗?!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