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弹可破的历史葡萄---蜗牛爬过二百九十年的故事》
第18节

作者: 吃青菜的蜗牛
收藏本书TXT下载
  李元吉这时心里真是骂娘的心思都有:“靠,当我们是傻子啊。都摆出这种阵势了,谁还不知道你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啊!还称兄道弟,信你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大哥也真是,早就劝他要防着那厮,就是不听,妇人之仁!把那么多军队都留在宫外,现在可好,都成了聋子的耳朵——摆设了!哎!事到如今,只能靠自己了。今天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老子和你拼了!”

  想到这里,他回身就是一箭射出,结果因为太急,准心还没瞄好,箭掉在地上了。
  他急忙又补射了一箭!结果还是掉在地上。嗯?再看看自己的手,怎么尽抖个不停啊?
  看来是太紧张了,镇定,镇定!我还有箭呢,瞧!
  唉!真该把这不争气的手剁了,抖个啥啊!箭再次掉在地上了,唉,三次拉弓居然没有一次拉满的。
  “嗖!”“啊!”“扑通!”

  好!大哥到底是久经沙场,经验丰富。终于把李世民干掉了!
  正当他喜滋滋地以为警报解除,想向一旁的大哥表示祝贺和忠心的时候,他看到了他这辈子最不想看到的一幕:太子建成被李世民一箭射中,已一命呜呼!
  这时,极具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李世民急于追上来再补一刀,光顾着看前方的李建成却忘了留心自己的马下,结果是跑着跑着被身旁的一丛树枝从马上扫了下来,摔了个四脚朝天,眼冒金星。
  嘿!这可真是天助我也!杀了你看他们还能把我怎样!李元吉大喜,生性莽撞的他扑上来拔出剑就直直地捅了下去。
  可是,居然没有反应,一点反应都没有。
  原来真是天佑秦王啊,身上裹了厚厚的铠甲,一剑下去居然什么事都没有,质量那真是杠杠的。

  刺不死你我还勒不死你!趁李世民还没缓过气来,李元吉一把抓过李世民的弓,套在他的脖子上就拧了起来。眼看着李世民的脸色无限接近于猪肝,齐王大功告成在即。
  可是,这不是一对一的比武,也不是街头霸王或是拳皇,还有很多人在场,关键还都是李世民的人。

日期:2009-07-02 22:35:39

  第十二章 玄武门之变(2)
  这边凶神恶煞的尉迟敬德正带领着数十名骑兵飞速杀来。尚未成功仍需努力的李元吉已顾不得为太子伤心和报仇,此时保住自己的性命才最要紧。他松开手,跨上马往武德殿跑去。
  可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他的坐骑因多处中箭已无力再跑,李元吉从马上栽了下来。没马就11路吧,不管怎么逃,保得住命才是当前第一要紧的事。
  可惜的是,李元吉作为李世民对手李建成跟班的历史使命已随着他大哥的嗝屁而正式宣告结束——尉迟敬德的利箭将心有不甘的他彻底的送到了奈何桥的另外一边。
  宫内是血流满地,宫外也是杀声震天。得知太子和齐王在宫内遇到麻烦后,已经作好战斗准备的东宫卫队和齐王府的卫队共2000之众向玄武门发起猛烈进攻。亏得那位把乌龟壳扔到地上的张公谨脑袋清醒,四肢也很发达——他在玄武门一个人关上城门,奋力抗击。

  注意,他的四肢发达更多的体现在前半句——一个人关上了城门。
  皇城的城门可不是现在楼房里的大门,用手一推就关上了,城门是木质结构,上面还有不计其数的门钉,又大又重,具体形象可以参照故宫宫墙上的城门。
  玄武门守将之一的敬君弘和内府中郎将吕世衡也奋不顾身地冲向敌阵,最终双双战死在玄武门前。但诚所谓寡不敌众,秦王府的人马不过一百左右,连同玄武门的守备力量不足以抵挡得住东宫和齐王府的数千精兵,眼看秦王府一方就要失败的时候,猛人尉迟敬德拎着太子和齐王的人头赶到。
  正是树倒猢狲散,失去了效忠对象的东宫和齐王府联军刚才还是士气高涨的,一下子突然都懵了:就算现在杀了李世民不过出了一口鸟气而已,连个给赏钱的人都找不到了;倘若输了这一仗,连老子们的老娘都要被抓来千刀万剐,实在是划不来的买卖。于是大家哄闹片刻后便一哄而散。
  玄武门之变以秦王的全面胜利和太子一党的土崩瓦解而宣告结束。
  玄武门一役结束后,尉迟敬德全副武装的冲进后宫面见李渊,一脸忠贞地报告说太子和齐王谋反,秦王护主心切,已经将两反贼诛杀。为保护陛下的安全,特命自己前来护驾。
  李渊早知儿子间不和睦,但万万没有想到竟不和睦到兵刃相见的地步,居然在自己的皇城之中、眼皮底下就发生这么血腥的一幕,一下子三个儿子死了两个,剩下的那个自己却是一点办法都没有。他心知此时再说什么都没有用了,只好将目光投向了一向视为最忠心耿耿的裴寂老兄身上。

  裴寂一向是李建成的忠实拥护者。但此刻他的心情却比李渊更为复杂。押的宝没了,此时说错一句话就可能立时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近在咫尺的尉迟敬德手中的长矛还在往下滴着鲜血。他能怎么办呢?沉默吧,这或许才是最好的办法。
  裴寂问不出什么来,那就只能问陈叔达、萧瑀等人了。人精似的萧瑀他们十分明白目前的处境:如果此时还敢说出对秦王不敬的话,那可真是自掘坟墓了。杀起亲王来都毫不手软的尉迟敬德可不在乎多杀几个普通的大臣。况且皇上现在也是自身难保,我们还是早点弃暗投明,良禽择木而栖啊!
  他们墙头倒的很快,也很彻底,当即把李建成和李元吉贬的是一文不值,说他们没有参与当初的起义行动,对于帝国的建立,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功劳,反而还妒忌秦王功高望重,屡次下套谋害秦王,秦王不得已才将这两人诛杀。秦王功盖寰宇,乃天下人皆知、人心所向。因此应当封秦王为太子,逐级把权力移交给他。
  事到如今,李渊心里非常清楚,李世民派尉迟敬德前来名为保护,实为监视和控制,自己已经无从选择,若不从他只会把自己也送上绝路。
  于是,他只能就坡下驴,表示萧瑀等人的话乃“吾志也”,并且下诏:命令东宫和齐王府的军队立即退出战斗,放弃一切抵抗活动;各军从此都要听从秦王的命令。

  政变那些事儿,乍一看很玄乎,盘根错节。但纵观中国数千年以来的各次政变,不外乎以下几项基本原则:
  首先,要敢于杀人,敢于杀任何人,千万不可手软,否则倒霉的就是政变者自己;
  其次,本方要具备相当的军事实力,或取得手握重兵的武将支持;
  第三,杀完想杀的人后,必须在第一时间掌握住最高权力,具体手段包括但不限于挟持皇帝,或是杀了皇帝并把事先预定好的继位者推上宝座,尽快取得合法地位;
  第四,斩草要除根,取得主动地位后立即开始大清洗,铲除所有异己或可能构成威胁的人;

  第五,依靠取得的合法地位消除任何敌对和攻击意图,如果真有人胆敢来讨伐,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击并成功击败对手,否则前面的四条等于白做。
  李世民的成功经验也充分证明,双方的实力对比不足以决定政变的成败。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一方明显以寡敌众。但是由于谋略得当,首先干掉了对方的首脑人物,剩下的人很快就作鸟兽散了。毕竟大部分人都是为了混碗饭吃,犯不着为了已经死了的人丢脑袋。玄武门之变之所以最后的胜利者是李世民,就是因为他先下手为强,成功地对李建成和李元吉实施了谋杀,一击致命。

  混乱平息后,李渊在宫中召见了李世民。他主动展开了自我批评,怪自己轻信他人谗言,险些铸成大错。对李世民更是好言安慰,极尽温和。而李世民也十分配合地把头放在老爹的胸前,父子二人抱头痛哭。是表演?还是确实触动了什么内心的东西?只有天知道了。
  和父亲温情过后,李世民便开始了对异己的大清洗: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儿子们,也就是李渊的孙子和李世民的亲侄儿,全部被斩首,而且从皇室的户口本中格式化地彻底删除。在这件事情上,李世民始终保持了头脑的清醒:只有这种斩草除根而且从意识上抹掉的做法才是政治斗争中的真实诉求,也才能最大程度的保护自己的安全。

日期:2009-07-02 22:37:09

  第十三章 李世民无罪?李建成何辜?(1)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