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弹可破的历史葡萄---蜗牛爬过二百九十年的故事》
第33节作者:
吃青菜的蜗牛 “大胆!房玄龄,你竟敢欺君吗?就算你酒后胡说,朕乃一国之主,君无戏言,这两位美人是朕赐给你的,就不要推脱了。若再喋喋不休,莫非想抗旨不成?!”
听了这话,房玄龄不敢再说不要了,但也不敢说要,只好一言不发地跪在地下。
这时,杀人不眨眼、脾气也直爽的尉迟敬德踉踉跄跄地走过来打了个圆场:“房大人,尊夫人虽然为人刚烈,但这两位美人乃是皇上所赐,又不是你自己在外面讨的。她再厉害,你只要说是皇上的旨意,谅她也不敢怎么样!”
听了这番话,愁眉苦脸的房玄龄彻底没辙了,只得谢主隆恩后把两位美人带回了家。
然而房夫人可不是一般的女子,一见房玄龄居然敢大摇大摆地带着两个狐狸精回家,也不管什么旨意不旨意,操起手边的惯用兵器——鸡毛掸子就杀了过来,还边打边骂,不准这两个“小贱人”进门,否则房玄龄就只能睡马路去。
房玄龄堂堂尚书仆射,却是拿自己的老婆一点半法都没有,况且如果动静闹得太大,被同僚知道了又得嘲笑一番。只好硬着头皮把两位美女送走。
当天晚上房老头子还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赔了多少好话,才算了事。
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房仆射被老婆教训的事情很快就被好事分子八卦了出去。唐太宗知道后觉得有必要教训一下那个悍妇,一来帮自己的爱臣出口气,二来自己的旨意居然敢不执行面子上也着实过不去。
于是一声令下,房玄龄和夫人就被带到了朝堂上。上面端坐着一脸严肃的皇帝,旁边站着神情古怪的群臣。
朝见完毕,房玄龄还在琢磨着怎么开口的当儿,太宗先发话了:“房夫人,你抗旨不遵,居然把朕赐给房爱卿的美人赶出府,该当何罪?”
“臣妾抗旨,有违圣恩,按律当死!然而臣妾夫妇二人举案齐眉,情深义笃,那两个女人倘若进了府中,势必以色邀宠。妾辛苦多年,岂能将这房家拱手相让!”
听了这话,太宗是差点笑了出来,不过他还是强忍住了,以更加严厉的口吻训斥道:“也罢。朕今日不追究你抗旨欺君。现在给你两条路:一是领回两个美女,好好过你们的日子;二是不领美女,喝下朕赐你的毒酒。到底怎么办,你自己选吧!”
房夫人自知在容貌方面与那两个美女根本没得比较,想想倘若领回家中,自己肯定早晚有一天要被活活气死。罢了罢了,不如现在死了干净,省得日后遭罪。于是慨然道:“臣妾情愿一死,以明臣妾之志,同时偿还抗旨不遵的罪过!”
一旁的房玄龄急了,他深知老婆大人素来说到做到,要真搞出人命来自己可是后悔撞墙都来不及了。于是,他连忙跪地磕头请求皇上开恩,收回成命。
他忘了,皇上说的话那可是一言九鼎的。只听得堂上之人一声令下:“来人,毒酒伺候!”
很快的,一坛子毒酒就端了上来。
房夫人稍稍一愣:怎么毒酒这么快就配好了?莫非皇帝早就打算杀我?唉,事已至此,覆水难收。只怕两个狐狸精进了家门,老不死的光顾自己风流快活,可苦了我那些孩儿了。
想到这里,老泪纵横的她端起酒坛,一口气把毒酒喝了个干干净净。喝完一抹嘴,等着去见阎王。
奇怪,这毒酒倒也不是十分难喝,只是酸不溜丢的。
跪在一旁的房玄龄抹着眼泪把夫人搂在怀里,打算来个诀别,却只听到群臣哈哈大笑的声音。夫妻二人一时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这时只听到耳边传来了太宗皇帝的声音:“唉!房夫人,莫怨朕用这醋代替毒酒逼你,你妒心也忒大了。不过念你宁死也恋着丈夫,朕收回成命。你们都回去吧。”
从此,老房就成了唐朝模范丈夫的表率。而“吃醋”一词也因此流传了出去,成为了女人间妒忌的代名词。
在当时,房玄龄除了怕老婆之外,还有两怕。
一是怕官员,二是怕皇上。
房玄龄虽然官居宰相,但是对待同僚却依然和蔼可亲,丝毫没有架子,即使受了委屈也不多和别人争辩或者打击报复。
李世民分封功臣时,将房玄龄等列为第一等。淮安王李神通大为不满,认为自己第一个起兵响应李渊,又是皇亲国戚,而房玄龄等人不过会写两个字,耍耍嘴皮子就位列一等,实在是心中不服。
李世民知道李神通的思想动向后便差人把他叫来狠狠的批评了一番:“叔父确实是第一个起兵,但后来在山东被窦建德生擒;刘黑闼反叛时又再次败北。而房玄龄等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有安定社稷的大功劳。当年汉高祖分封功臣,唯独萧何位极人臣,在诸将之上的道理便是如此。叔父是皇家至亲,朕也不是吝啬之人,但朕决不能因为私情就不顾个人功劳大小!”
史载李神通当时“愧屈”,而站在一旁的房玄龄脸上依然带着谦和的微笑,仿佛刚才的事完全与他无关一样。
又有一次,房玄龄卧病在家,同僚们在朝房商量,打算一起去看望他。这时一个涉足官场未深的小官半开玩笑地说道:“看望生小病的宰相或许还有用,要是病得快死了就是看了也白看啦!”
相信这位仁兄本意是想说个笑话,可这个笑话在官场中可是足够冷的,冷得没有一个人表现出对这个笑话的欣赏。
这位话一出口也立刻后悔起来——这不是在咒房大人死吗?还说得这么功利,老头子知道了肯定没我的好果子吃。
果不其然,很快就有好事之徒把这番话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房玄龄。
于是当官员们一起前往房府探望时,房玄龄独独把那个小官儿叫到床前,一言不发,只是意味深长地看着他。
这位本就心中有鬼,看到房宰相猛盯住自己,心理底线一下子就崩溃了。只见他扑通一声就跪在了地上,嘴唇直打颤,却是一个字也蹦不出来。
就在他YY着自己怎么个“死”法时,突然听到房玄龄哈哈大笑起来:“快起来吧!按照你的说法,现在你来看我,正说明老夫一时半会还死不了呢!”
就这样,原本尴尬紧张的气氛一扫而空,大家都哄笑起来,那位官员也不好意思地挠挠耳朵,跟着也笑了。
何为宰相肚子里能撑船?这便是!
房玄龄对于稳定官员队伍有多重要?说个故事就明白了。
一次宫中设宴,脾气火爆的尉迟敬德入席后发现一个他一向不大看得起的家伙居然席次还在自己之上,心中甚是不快。于是喝了点酒后就放肆起来了,跳下席位指着那人破口大骂。骂的内容么,无非就是你算什么东西,居然坐在老子上边之类。尉迟敬德越骂越火,眼看着就要捋袖子上去打人了。同为名将又是皇亲的李道宗急忙前去劝架,不料尉迟敬德酒喝多了不认人,先把李道宗海扁了一通,差点把他的眼睛都打瞎了。当然后来尉迟敬德也被李世民狠狠地修理了一番。
在当时那个名人辈出的年代,百官之间彼此不服气是极其常见的。上面这个故事只是一个小小的缩影。
而房玄龄,起到的正是一个平衡杠杆的作用。他不偏不倚,公平正直而又谦虚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认真倾听他们提出的意见和抱怨,帮助他们化解困难和矛盾。正是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这些风流人物的各种才能才得以形成一股向心的力量,推动着贞观之治这辆大车隆隆向前驶去。虽然现在提到贞观,大家首先想起的只是魏征的直言进谏、李世民的雄才大略、李靖的军事天才等等,房玄龄没有太多事迹,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他,的的确确是贞观之治的大功臣,他的事迹,就叫做“贞观”。
说到房玄龄怕皇帝,蜗牛个人以为与其说是“怕”,倒不如说“了解”更为贴切。
房玄龄从617年开始跟随秦王李世民,深知他的脾气。李世民堪称一代明君,但绝不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物;他的各项才能都很突出,但也自视甚高,容易着急上火;他虽可以暂时压制住自己的脾气,但也要找个地方发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