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8民间的怪异灵事》
第14节作者:
雨随风而飞 不过还好,苏北及时给他父母打了电话,他爸妈在故宫上班了这么多年,武警中队也认识不少人,拖了拖关系就直接给我们领出来了,并把苏北一顿臭骂,而苏北则把气都撒在了那个武警身上,认为都是他多事,当时要是直接放我们出故宫就啥事没有;而我们三个也认为那个武警有些小题大做。
不过没过几天,我们又见到了这个武警。那是在新生军训的第一天,我们站好了队列,等待教官的来临,没过多久,一个威武潇洒的兵哥哥便从不远处来走来,我们第一眼就认出,这个兵哥哥就是那夜的那个武警。
我们的这个教官十分的的严厉,其他班级总会时不时的休息上一小会儿,而我们的教官却一点休息的时间也不给我们,除非是总教官吹哨了,让全体休息的时候他才给我们休息的一会儿,而且他的事儿也特别多,总是说这个站的不对,那个走得不像样,让我们在太阳底下不断地站军姿,走队列。
没训两天,我们寝室的四个小捣蛋就都被训趴下了,回到宿舍的时候就哭爹喊娘,旧怨之上再添新仇,对教官不住的破口大骂。
不过女生们却很喜欢这个教官,因为他长的非常帅,还有一身的肌肉,看起来孔武有力,非常符合女生的择偶标准,所以她们都说他有男人味儿,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一个言情小说家曾说过的一句话:女人都有轻微的受虐倾向。
那时候很多女生都会在站军姿的时候故意站错,然后让这个教官走到她身边去手把手的教她,然后等休息的时候就向其他女生炫耀,仿佛是什么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情。
“这些个贱人!”吴桂生骂道。
“咋地,是不是被某个小女儿给甩了,所以一直都有心理阴影了啊!”我调侃吴桂生说,“老兄啊,咱可不能这呀,爱要越挫越勇,爱要坚定执着!”
“就是,爱要勇往直前,爱要敢于拼搏!”宋强也道。
“不错,要知道爱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苏北在一旁说。
“你都哪儿跟那儿啊!”由于我和苏北都是北方人,说话的声音有点大,很多同学都向我们看来,吴桂生一脸窘迫,起身溜走了。
“没看出来,还挺能白话的么!”教官走到我身边,拍了一下我的脑袋,笑嘻嘻的说,真是出乎我的意料,这个平时总是十分严肃的教官居然也会笑,更为奇怪的是他能主动来和我们说话,要知道从军训的第一天气,我们四个就对他充满了敌意。
“哪里!哪里!只是实事求是的说了点客观事实而已!”我很不情愿的和他说了一句,但他却总是不断地和我没话找话说,让我十分的奇怪,总觉得他是有什么目的的。果不其然,没过一会儿,他就像我询问起我脖子上的那串项链起来。
“你脖子上的项链是从哪里来的啊,看起来不像是现代人用的,应该有很多年头了吧!”教官问。
“祖传的,当然有年头了!”我不冷不热的回答道。
“祖传的?这么说咱俩还能攀上亲戚呢!”教官道,“我也有一条和你的这条一摸一样的项链!”
“真的假的?”教官的话引起了我的兴趣,“你不会是信口胡诌的吧!”
“怎么会呢!”教官说着,便从怀里拿出了一张照片,递给我道,“我没有把它戴在身上,你看看这张照片,是不是和你的项链一摸一样?”
我接过了照片,里面的教官裸着上身,展现着他完美的身材,同时有一条长长的项链在他的胸前十分的显眼,我仔细一看,真的和我胸前所带的那条项链一摸一样。
“这条项链你是从哪里弄的?”我十分好奇地向教官问道。
“这个么,还真是说来话长!”教官正要和我说这条项链的来历,可总教官的哨子却突然吹响了,他原本笑嘻嘻的脸在此时突然凝固了起来,并对我以及其他同学说,“集合了,开始军训!”
日期:2009-11-24 11:35:21
第十三章古图
整整一下午,我都没把心思放在军训上,总是在猜测着教官的那条项链是从哪里来的。我在大脑中把同这条项链有关的所有情节前思后想了一遍,最后觉得一点还是处在故宫身上:既然他在故宫中队服役了好几年,而坤宁宫的那个不知道是人是鬼的萨满又戴着一条同我脖子上的一摸一样的项链,所以他的那条项链一定同那个萨满有着某种关系。
可究竟是什么关系呢?我想了半天也没有想清楚,只有不断的在心中盼望军训快些结束,到时候我好亲自向他询问。
终于,一下午的军训结束了,此时的我也顾不上累,迫不及待的跟上了教官,并缠着他问他那条项链究竟是从哪里来的。
“这个么,还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教官说,“这样,我们一起去食堂吃饭,边吃边说!”
再去食堂的路上,我们也闲聊了几句,通过聊天我得知他姓关名照,今年二十四岁,十九岁就出来当兵,如今已经当了五年的志愿兵了,今年给我们军训完之后,他就转业回老家了。他的老家是山东诸城的,现在在东城武警支队故宫中队服役。
“哎呀,真是缘分啊!”我不经意的说,“我家祖上就是山东诸城的,后来闯关东到了吉林,这么说来,我们还是大半个老乡呢!”
“嗯,的确是有缘分,我家祖上就是吉林的,不过后来搬家去了山东!”关照说。
“啥?光听人说清末山东人闯关东去东北谋生,还真没听说东北人出关去山东谋生的!”我奇怪的问,“这么说你应该不是汉族人吧,也不应该是满族!
我问的是有道理的,因为晚清国家动荡不安,而日本那时候还没入侵东北,相比中原地区的战火纷飞,东北反而安定许多,所以才有许多河北山东的汉人为逃难而闯关东,所以那时候的汉人绝没从东北再跑回山东的道理。至于满人么,东北本来就是他们的祖地,更没有南下的可能。
“是的,我是属于一个即将消失了的神秘的民族!”关照回答道。
“什么民族?”我十分好奇地问。
关照还没有回答我,我们便到了食堂,我打了六两米饭,要了一份地三鲜。而他因为是教官,有专门的就餐窗口,没过多久,他就端着一条鱼和一份锅包肉来到了我的面前。
“哇!教官就是不一样,吃的这样好!”我感叹了一句,并问,“对了,你是属于什么民族啊!”
“鄂伦春族!”关照一字一顿的说。
“我日!”显然我对关照的答案十分的不满,“你当我二百五啊,别的民族我不了解,这鄂伦春族主要集中在小兴安岭,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刚解放的时候,鄂伦春人全部人口还剩下不到一千人,政府让他们从深山老林里出来,过上了定居的生活。经过这五十来年的繁衍生息虽然不知道现在已经有多少人口了,但没到快要消失了的地步吧!”
“你没有听明白我的话,我是说我的户口上写着我是鄂伦春族的,但实际上我并不是鄂伦春族的!”关照说,“据我的父亲说,我的祖上因战乱逃到了东北的大山当中,最初游荡在长白山地区,后来又到了小兴安岭地区,和那里的鄂伦春人住在一起。因为我们这个民族只剩下我们一家了,没办法单独设一个民族,就把我们归到鄂伦春族里去了!因为不断的逃亡,祖上的一些书籍啊,族谱类的东西也都弄丢了,只剩下一个本民族的图腾——就是那串项链,不过我在北京当兵的时候曾打听过许多学者,没一个人知道那串项链是什么东西!”
“哦!那你的那串项链现在在哪里?”我虽然自知没有那些专家学者的见识广博,但毕竟骨子里的猎奇心理很重,一听到有奇怪的东西就急于知道究竟是什么。
“我没有带在身上,放在宿舍里了!”关照说,“对了,你能不能把你的项链摘下来给我看看!”
“好吧!”我说着,便把项链摘了下来,递给关照,他把我的那串项链放手中,上下左右仔细的大量了一番后,仿佛发现了什么,突然只见满是惊讶,然后拉着我的手,对我说,“快跟我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