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迷信”——讲述流浪艺人表伯父四十年所经历的灵异故事》
第33节作者:
此广告位出租 杨时乔在朝中刚正不阿,鞠躬尽瘁。曾因黄河决堤,治水有功。受到明神宗的器重。但杨时乔在朝中也得罪不了少奸臣。其中有个奸臣名叫沈一贯,在向皇帝举荐自己的亲信出任兵部尚书时,遭到杨时乔极力反对,于是沈一贯对杨时乔恨之入骨,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有一年,杨时乔返回故乡上饶,发现上饶城南的丰溪河又浅又窄,每逢雨季,便发洪灾。于是拿出皇上赏赐的五千两黄金,招集乡亲拓宽河道,疏通水路。在杨时乔的主持下,只用了三个月,丰溪河就被疏理好了。
杨时乔回家乡疏理丰溪河一事很快传到京城,皇上得知后是龙颜大悦。
但让人想不通的是沈一贯得知情况后,居然也快活得手舞足蹈,手下人很不明白,于是问沈一贯,政敌有功,自己为何还如此高兴。
沈一贯阴险地笑了笑说道,“有功?哼哼,杨天官啊杨天官,这一回我要用你自己立下的功,送你上西天!”
日期:2009-12-19 03:04:53
时间没过多久,杨时乔别乡返京,明神宗得知后,出城十里相迎。
杨时乔见是皇上出城相迎,连忙跪地谢恩。神宗正要说话,而此时沈一贯忽然从旁站出来打断说道,“启禀皇上,微臣近日得报,民间有一人胆大妄为,竟敢私开运河,按照我朝法定,该当何罪?”
神宗脱口而出,“该斩!”
沈一贯一听,心中窃喜,我等的就是你这一句,于是急忙应道:“臣遵旨!”之后朝左右一使眼色,其实沈一贯早已安排好了。
只见左右刀斧手,冲到杨时乔面前,几个人按住杨时乔,其中一人,手起刀落。当神宗明白过来时,杨时乔早已人头落地。
神宗那个心痛啊,恨得沈一贯牙根痒痒。但君无戏言,此话是自己失口说出,也怪不得旁人,只好追认杨时乔为吏部尚书,赐谥端洁。
但神宗仍觉得不够,既是自己失言斩了杨时乔的头,那就赔杨时乔一个金头,于是命人连夜打造一个金头,重五斤四两。又命人打造了三十六口红木棺椁。又精选二百八十八位强壮兵士抬棺。再将三十六口棺椁来回穿插三十六遍,换杠三十六趟,直弄得谁也弄不清哪口棺椁里有金头。然后再将三十六口棺椁分葬在江西、安徽、福建三省的三十六县。
之后,神宗仍怕有人知道金头葬在何处,于是将二百八十八位抬棺者全部诛杀。
当葬在上饶的棺椁被护送到广信府时,上饶百姓倾城而出,都去为这位清天大老爷送行,而据史书记载,当时送葬队伍达数十里长。
日期:2009-12-19 10:59:17
姚师父听完表伯父讲完这个故事,竖起了大拇指,“精彩,没想到你们那还有这样的传异故事,对了,我有一个问题一直弄不明白,想请教一下你。”
表伯父说,“请教有点言重了,有什么不明白的姚师父尽管问,我能答的,一定知无不言。”
“我总听人叫你们江西人叫‘江西老表’,但为什么这样称呼,我确实不知道,你能讲讲吗?”
表伯父一听哈哈大笑,“你问的就是这个啊,这里面确实有个说道,你听我给你说道说道。”
话说当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决战,一次战役中,朱元璋吃了败仗,自己也身负了重伤。于是逃到了一个村子里。当时陈友谅下令,命手下到各乡各村到处搜查,一定要活捉朱元璋。
当时有几个渔民,不忍朱元璋被捉去,于是想法子保住他,但怎么保呢?这一个大活人往哪藏才不被人发现呢。
忽然有一人提议,说不远处山上有一座寺庙,那里有座大钟,何不将朱元璋藏在大钟底下?于是几个人把朱元璋用大钟罩了起来,这才躲过了陈友谅的追杀。
之后,朱元璋感激渔民相救,问几个渔民贵姓,渔民说这里是陈家村,一村子的人都姓陈。朱元璋一听大妙,自己母亲也姓陈,看来都是自家人了,以后就以老表相称。朱元璋告诉几个渔民,他日如果自己得了天下,几位老表如果有事找他,就让人转告,有江西的老表求见,朱元璋一定接见。
之后不久,朱元璋果然大败陈友谅,得了天下。
有一年,江西闹水灾,朝廷拨款救济,但当时江西出了一个大贪官,把所有的赈灾款全据为己有。百姓未得分文,结果还是哀鸿遍野,易子相食。
百姓们实在过不下去了,于是就合计着进京告御状。几个代表到了京城后才发现,告御状没那么简单,要告御状,首先要“滚钉板”。
什么是“滚钉板”?看过影视作品《杨乃武于小白菜》的人就知道,里面杨乃武的姐姐就滚了钉板。
就是在一块木板床上钉着许多钉子,告状者需赤身裸体,趴在钉板上诉说冤情,这样就算官司打赢了,告状者自己也废了。
这时几个人忽然想到,当年朱元璋说过的话,如果有事找他,只要托人相告,有“江西老表”找他,朱元璋定会相见。
于是几个人找到总管太监,让他把话转告给朱元璋。按理说管理太监懒得理会,但一看几人敢跟皇上以老表相称,倒也不敢怠慢,当下一五一十地把话转告给了朱元璋。
朱元璋得知后,立即召见了几位老表,大摆宴席款待。席间问道近些年,家中可好。大家一看说到正题上了,于是声泪俱下,把这些年江西贪官横行,百姓民不聊生的事情跟朱元璋一说。
朱元璋一听,顿时火起,命人严办那个贪官,将其骨肉掏空,留下一张外皮,再往里面灌满石灰,放在衙堂之上,谁也不许撤走,警示后者,要引以为戒,如敢贪赃枉法,必定严惩不怠。
这事情算是解决了,从此之后,“江西老表”的称呼也在全国流传开了。
再回头说说那口救过朱元璋的大钟。后来朱元璋亲笔在钟上题上三个大字:“救驾钟”。
而这“救驾钟”从题字的那天起便有了灵性。
每年的大年初一,庙里的和尚只需在钟上撞一下,钟便会自己响动,一直到正月十五自己停下。这钟居然成了一座宝钟。
时间一转就到了乾隆年间,乾隆听说在江西有一口这样的宝钟,十分喜欢。于是派人到江西将宝钟运到京城。
几个差人把宝钟搬到了船上,想走水路运出江西,不料到了江中,忽然一阵巨浪打来,宝钟被打沉到了江底。
几个差人这下可慌了,于是忙下江寻找。钟是找着了,但却出了一件怪事,无论你怎么打捞,绳子到半中间总会自己绷断。管他什么金丝铁线都没用。
这可如何是好,交不了皇差,那可是要人头落地的。于是找到了当地一名道士,问其缘由。道士说这是一座有灵性的宝钟,普通的绳索根本无没打捞上来。如果打捞上来,需要两个条件:第一,须用谷壳搓成的绳索。第二,须在当地寻得一家人家,这家人家的兄弟不能多不能少,要正好九人,九人齐用劲,才能将宝钟捞上。
几个人一听,犯了难了,这第一条就没办法实现,这谷壳怎么可能搓得起绳索嘛。道士得知他们的心思,于是说道,“这第一条你们不用担心,我可以帮你,我可以先念一道符咒,你们再搓,谷壳就可以搓成绳索了。但是这第二条,你们一定要自己去寻访。”
差人们一听,是感激不尽,于是找来一些谷壳,道士对着谷壳一念咒,几个人当下开始动手搓绳。说也奇怪,这如同粗沙一般,一粒粒的谷壳,竟然真的搓成了绳索。
大家那个高兴啊,搓好绳索之后,大家开始寻访当地有没有九兄弟的人家。但找遍了十里八乡,都没有找到有九兄弟的,要么少几个,要么多几个。
这刚放下去的心又提了起来,于是大家又找到了这个道士,问还有无其他良策。道士问道,“你们没有找到有符合条件的,那有没有找到条件接近的?”
几个人就说在隔壁村有一户人家,家中有八儿一女,这个条件是算接近的。道士一听当即说道,“那没其他办法了,就让这九姑娘的姑爷凑个数,不知道能不能成。”
于是八兄弟加九姑爷,驶船来到江心,一人拿着谷壳搓好的绳索下到江中与宝钟系好,之后几个人使劲全力往上拉。这宝钟还真的让他们拉起来了。
大家使命地拉,眼看这宝钟就快拉到船上了,但九姑爷有些力不从心了。眼看九姑爷快没力气了,老大喊了一句,“妹夫,你加把劲啊,就快上来了!”
这一喊可就喊坏了,只见谷壳搓的绳索“啪”地一声全散了,宝钟又沉到了江底。之后任凭道士再怎么想办法,这谷壳再也搓不成绳索了。
于是宝钟再也没能打捞上来,据说今时今日,在鄱阳湖底,还能找到那座“救驾钟”!
日期:2009-12-19 16:09:42
听完表伯父的故事,姚师父显得非常高兴,“没想到我近七十岁的人了,今天也长了些见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