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满清三百年——历史可以写得好看》
第49节

作者: 陈长江
收藏本书TXT下载
  金军士气正在高涨,很快便攻克义州,在一番屠杀和劫掠之后,金军一鼓作气,连夜分兵直捣毛文龙驻地——铁山。毛文龙平时就只能打打游击,放放冷枪,一遇到正规军来袭,唯一的选择就是逃跑。毛文龙果然是一只身段灵巧的兔子,一忽而蹿到了皮岛上,金国人苦于没有正规的海军,只能望洋兴叹。

  毛文龙没逮住,朝鲜还是容易收拾的。
  事实证明,朝鲜这么多年来心甘情愿叫大明老爹,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在金军顺利攻下定州、郭山、安州,直逼平壤时,平壤城中的官民居然弃城而逃,说朝鲜是只软柿子没错,没想到朝鲜这只柿子软得居然有点离谱,金国人认为现在不说要朝鲜喊爹,逼他们跪地认罪应该是没有问题了。
  果然,朝鲜很快便遣使求和来了。

日期:2009-08-15 21:36:36

  连载(126)
  朝鲜使者向金军递上了求和信。
  在信中,朝鲜是连喊冤枉,说我们朝鲜实在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你们无缘无故就打过来了,小弟我实在想不通啊,即便是我们朝鲜真有不对的地方,总得先骂我几句也好,不至于如此兴师动众吧,既已如此,我们也不再说什么了,议和怎么样?
  阿敏很快给朝鲜回信,列举了朝鲜的七大罪状。
  大意是说以前乌拉打你时我们帮过你,结果连句感谢的话都没有,还有你们曾经帮助明朝打我们,我们没有深究,你们也是无动于衷。还有你们多次纵容毛文龙,什么提供保护啦资以粮草啦,“罄竹难书”啊!

  这些自然都是老皇历。
  就拿最近说事,我们先汗去世了,明朝都派人来吊唁,你们呢,连半点反应都没有,没准儿在背后拍巴掌是不?不厚道啊!
  这些罪状在今天读来,不禁有几分可笑,正应了一句古话,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不说七条,继续列个七十条,保证朝鲜都不敢翻脸。
  朝鲜果然像个缩头乌龟,连忙说我们认罪,该死,随即遣使向阿敏报告。
  如果不出意外,议和是双方的共同选择。
  因为议和对双方都好。

  岳讬对阿敏说,咱金国的主力都出来了,你看蒙古方面是靠不住的,背后使坏那是很有可能,万一明朝向咱们的都城发动攻击,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当下只要迫使朝鲜就范,即可班师回国,况且战线一拉长,俘虏越来越多,都在张着嘴要吃饭,很麻烦的。
  朝鲜最大的愿望也是力图尽快息事宁人,毕竟人家把刀架在脖子上,心里是很晃的,一走神说不定就出血了,不是个滋味啊。
  所以如果可能,朝鲜方面甚至愿意为后金驻军提供各种服务。
  岳讬认为这是最令人满意的结果。
  然而阿敏很快便改主意了。

  阿敏是一个比较有野心的家伙,汗位让皇太极抢去了,他在心里憋屈的够呛,这厮一直都有一个想法,就是有机会的话想自由自在放纵一把,人活着有时不就是为着欲望而生吗?没办法阿敏这家伙就这境界。
  所以他决定放弃议和,继续向朝鲜王京进军。
  阿敏口气很硬,你们谁愿回请自便,我是一定要杀到王京去的。
  据说明朝和朝鲜的王宫修得那是富丽堂皇,妃嫔如云,而今既然来了,饱饱眼福也好,说不定还真能好好消受一番呢。
  作为此次前敌总指挥,阿敏一再执意进军。

  然而岳讬诸贝勒很快表示反对。
  反对的理由只有一个,咱要开会决定。

日期:2009-08-16 23:06:14

  连载(127)
  虽说阿敏一向不反对集体领导,不过岳讬等人竟然公开挑战他的威权,阿敏还是流露出了较强的逆反情绪。
  诸贝勒和大臣坐在一起开会的时候,话匣子一开,烟火味就上来了,岳讬、济尔哈朗等贝勒爷说,现在朝鲜已经给整听话了,只需把价钱开好,签字后就可以回家,怎样?
  阿敏说我反对。
  好不容易来了一趟,玩玩再走也不迟。
  大臣的意见呢?

  八旗之中有七旗的大臣都同意快点签字回家,唯有阿敏本旗的大臣提出异议。
  不过基于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阿敏还是被迫同意和朝鲜盟誓。
  起初阿敏率大军进逼王京(汉城),部队刚开到平山(在汉城北部),朝鲜国王李倧就怕得要命,连忙裹挟着一帮大臣和妃嫔,逃往江华岛,一边逃一边遣使求和。金国也派使臣刘兴祚前往江华岛与朝鲜领导人谈议和的若干条件。
  为了掌握谈判的主动权,刘兴祚一见朝鲜国王李倧,便劈头盖脑将国王臭骂了一顿,李倧没有办法,只是一味找借口搪塞,说什么我老妈亡故要料理后事啦,有些事不知实情请多多包涵啦之类的,刘兴祚也不打算继续和李倧废话下去,于是借着气势开出了金国的条件:
  第一,派个王子到金国作人质。

  李倧说这个好办,只是王子年幼,干脆派俺的弟弟李觉吧。
  李觉就李觉啦。
  第二,去明朝正朔,与明朝脱离宗属关系,更不要和毛文龙来往。
  朝鲜说,脱离,脱离。
  第三,你们朝鲜每年给我们金国进贡多少财物,要订个数。

  朝鲜国王说,订,订,回头我便让李觉把贡物给你们送过去,一定能让你们满意的。
  在朝鲜看来,只要能够让金国退兵,怎么着都行,大不了今后赖赖账或者打个空头支票,管他娘的,谁知道今后是个啥样子,这一步先走了再说。
  金国见朝鲜答应得如此利落,而且很快就有了表示,李觉果然带着一大堆贡物来了,马一百匹,虎豹皮一百张,各种布计一万五千余匹。
  朝鲜实在是够意思,没得说,没得说站着好看哪,盟誓呗!
  根据双方议定的程序,金国派出八旗大臣为正使的代表团,前往江华岛,在江都西门外筑坛盟誓,天聪元年(1627)三月初三夜,刑白马宰黑牛,双方代表祭天盟誓。
  誓言就不列举了,传统的应用文格式,都是一些云里雾里不着边际的话,什么同心同德最重要呀,心存不善就天打五雷轰呀,希望大家谨记誓言共享太平等等。

  这里还有一点特有意思。
  金国说,朝鲜你今后和明朝就没关系了,更不要叫明朝爹了。
  朝鲜也特逗,说那我叫你啥呢?
  看你们还算爽利,不委屈你,叫哥就行。
  虽说逼着当了小弟,那总比叫爹要有面子多了。不过从骨子里讲,朝鲜宁可叫明朝老爹,也不愿认金国这个大哥。为什么呢?
  他妈的这个大哥实在是太抠了。
  因为朝鲜很清楚,他们从此将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原来一个毛文龙就把他们折腾得够呛,狼还在附近,现在又多了一只虎,今后的日子实在是不好过。

日期:2009-08-24 17:45:10

  连载(128)
  朝鲜憋了一肚子气,日子难熬,可是皇太极却轻松了很多,这次征朝他是很满意的,可谓一石三鸟,除了把国内的经济危机转嫁了一部分给朝鲜,并且把毛文龙赶到了岛上,还有一点让皇太极更是喜出望外,那就是他对自己的团队更加充满自信,对自己的战略部署充满自信,虽说并未亲临前线,似乎并没影响胜利时刻的到来。
  不过接下来该不该与明朝翻脸,皇太极有几分吃不准。
  天聪元年(1627)三月初二,生员岳起鸾给皇太极上了一道书,希望皇太极能够与明朝讲和。也许岳起鸾觉得自己的看法比较在理,所以语气有点骇人,“若不与明和,则我人民自必散亡殆尽”。
  这不是明摆着长敌人士气,灭自己威风吗?
  像这种典型的投降论调,皇太极纵使肚子里能开军舰,听着还是很不爽的。
  因为他很清楚,只要和明廷讲和,就要将俘获的汉人归还给明朝,在皇太极看来,这些都是上天赐予他的既得利益,怎能放弃?人都归还了,谁来给自己人干活?毫无疑问,这已经触及到了满洲集团的核心利益。
  皇太极无论如何接受不了。
  他想叫那些汉官都来评一评,听听他们“真实”的声音。
  大家一看这话题已经扯到敏感点上去了,弄不好会祸及己身,没办法,赶紧拉个垫背的,快点找个台阶下吧。

  于是后金群臣集体发威,个个表现得是义愤填膺,忠心耿耿,正气凛然,有的历史作者给了一个专门的说法——集体性愤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