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她想的是,如果大舅妈一直这么强硬的来,那干脆小姨和小舅不在大舅家过来,他俩现在都大了,自己过应该也还好。这话她还在想要不要说,于景说出来,“二姐,我知道当时你是为了我和五姐好,当时咱大哥大嫂子也是说的好听,谁成想现在这样子。二姐,我想好了,若是大舅妈再这样子,我和五姐搬出来,回咱的老屋子过去,不在大哥家一起过了.”
于氏没说话,“这也是一个法子,以前你们小,地里庄稼收拾不了,跟着受累不说,我怕你们饿着。”于氏看着眼前的兄弟姐妹,面黄肌瘦的模样,“想来在大哥家这几年,你俩吃的也不好。”
“要是大舅妈还打瑶瑶的主意,你俩搬出来吧,你俩多受点苦,日子也是能过下去了。”于氏说完,又嘱咐于瑶和于景,“咱爹娘留下来的地,当初分家都有数,和咱哥也牵扯不到,还有那几年攒下的银钱,刚于景说漏嘴,我也听出来了,那个算了,你们也别计较。”
“二姐,这个我和景哥都是知道的。”于瑶也是想如果能搬出来还是搬出来过好的。
“二姐现在坐月子,也出不去门,等二姐出来月子,回去看一下,把这事定下来吧。当初合在一起是我给和的,现在要是和大哥分开,我去给分开。”
又说了些哈,大家睡下了。
于氏找来一个帘子,从间隔,炕头于瑶、丫丫、于氏和弟弟。帘子那边是丫丫爹还有于景两个。
一早起来,于瑶和于景和于氏一样,都是闲不住的。于瑶帮着她做了月子餐,于景早起来和她爹收拾院子,喂毛驴,然后又蹲在地挑杏核。
吃过饭于瑶和于景走回去,南山路远,一般没有顺风车,只能走着。
于氏让她找来几个饼和水让带着,午路吃,现在走回去,估计到南山要下午。
“不管事情怎样,给来个信。”于氏嘱咐两人,“咱嫂子要是不同意,硬来,你去找咱大爷爷,让大爷爷出面帮着说说。等我出来月子,过去。”
“瑶瑶,你可不能心软或是没主意,这事一辈子的事,你若是松口了,别人都不好说啥。”于氏苦口婆心,“你记着,无论咱嫂子咋说这事是为了景哥,你也不能同意。咱景哥要是说人家,也不能是从你的彩礼的得。咱家虽穷,但是道理咱心里得清楚,知道吗?”
“二姐,你放心好了,我都记得的。”于瑶和于景乖乖点头。
“过几天小小十二天,你二姐夫也都稍了信,估计到时候大姐还有你三姐四姐会过来,你们的事情,到时侯好好说说。”
“瑶瑶,这主意一定要拿得正知道不?”
于氏嘱咐了大半天,眼看天都亮了,再不出发,回到南山得很晚,“娘,到时候让我小姨小舅稍个信,有啥事咱到时候再拿主意。”
于氏看着天亮起来,“是该动身了。”
于瑶和于景走了两三天一定动静也没有,于氏让她爹打听,也打听不出来。这天,正好得了从南山过来的一个赶集市的人捎来的消息,说是大舅妈已经把媒人带回来了,只于瑶死活不同意,还把媒人是那家说亲的一干人都骂了一顿。于景更是找来了老于家的长辈于老爷子,于老爷子给于瑶做了主,这事黄了。
带来的还有另一个消息,他们从丫丫大舅家搬出来了,当天闹的急眼,于景和于瑶当着乡亲们的面,搬出来了。
从带来消息的人那里打听,说是于家大嫂子要了这几年的吃喝柴米钱,要不不让搬,于景和于瑶两个给了点钱,这事过去了。
现在两姐弟在老屋子住着,地是于氏爹娘在的时候分的,后来搬过去一起住,地和种了。现在又搬出来,大舅妈占了些便宜,地给了少来几块。
于景和于瑶为了尽快搬出来,也算了。
于氏听了叹了好几口气,心情很是不好,她安慰了好一会也不管事,晚跟是吃不下,早早睡下了。
她知道于氏心里这是个结,挂念自己姐弟,但是现在坐月子,出不了门,帮不什么忙。是能出门,也是搬出去,自己妹妹和弟弟还是得自己过日子,也是接济不了。
搬出去虽说日子苦一点,但是最起码清净,两人有地,看样子又是能干的,过两年肯定会好起来。
一转眼到七夕,七夕是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日子,一早起来天色灰蒙蒙的,下着小雨,老人说这是牛郎和织女的眼泪。这一天也见不到一个喜鹊,说是给牛郎织女搭桥去了。
还有一个说法,是这一天小孩子如果心诚,趴在瓜棚底下听,还能听到牛郎织女的说话声。
这终究是传说,但是娟姐可是当真。
丫丫和娟姐还是挑拣杏核,一得空,她和宝哥趴在菜园子的瓜地里,把耳朵凑去,认真的听。
有时候南瓜架,有时候冬瓜,角瓜,黄瓜,凡是带瓜的她一个都不放过。
“娟姐,宝哥,听到牛郎和织女说啥呢吗?”她凑趣他两个。
“听到了,听到了。”宝哥人小,“听到哭声了,呜呜的。”
哈哈,她看着宝哥可爱的小模样,很是好笑。“那宝哥听到他们说什么了吗?”
宝哥又把耳朵贴在南瓜,闭着眼睛,认真的听了一会,“这个瓜没说什么。”宝哥还一本正经的指了指那个南瓜。
哈哈哈,她笑的眼泪都快出来了。这边娟姐还在认真的听,有时候想想,小孩子的快乐真的是那么的单纯和简单,自己心里住着一颗二十多的灵魂,但是和他们在一起,也单纯快乐了不少。
她不去打扰娟姐,娟姐听一会过来挑拣杏核,也不说听到听不到。
这边她娘在屋里叫她和娟姐洗手进来,宝哥也颠颠的跟着。“今儿个乞巧节,娘给你和娟姐弄了些针线活计,一会你们在屋里做会针线。”
“娘,做啥针线?”
“娟姐你大,一会娟姐绣个手帕,你呢还小,随便弄几条线,绑个手链带在手。”
额,好吧。
娟姐绣的认真,于氏已经给娟姐打好了花样,是简单的一只小花,娟姐一针一线的绣着。她挑出几股线,拧在一起,系个结,套在胳膊。
今儿乞巧节,晚吃过饭,外面看星星的人很多,还没等她一家吃完,听着外面吵吵嚷嚷的很多人。
“看见那条像河一样的了吗?那是银河。”大人们给小孩子指着天的星星,“银河这边的那个亮一点的是牛郎星,旁边的两颗小星星是用扁担挑着的两个孩子。对面的那颗是织女星,一直看着呢。”
有的老人给小孩子讲起了牛郎和织女的神话故事,小孩子们也都不淘气,安安静静的听的很认真。关于天山的神仙,还有抬头看得见的星星,都有了无限的想象和神往。
她坐在旁边,听着故事,看着满天的星星,凉爽的风吹着,刚刚吃饱喝足,活着真好。
乞巧节过后,开始准备丫丫弟弟的十二天,小孩子十二天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一般家里关系近的亲戚都会过来吃喜。由于生的是男孩子,一般是一天开始过‘十二晌’。
毕竟是自己的孙子,赵老太太和赵家大娘特意腾出一天来,集买菜买肉,准备孩子的‘十二晌’。
她爹提前通知了各个的亲戚,这个喜一般是姥家人还有姑家和奶家的人吃,外人一般都是满月的时候来吃满月酒。
赵家小姑离得近,这天一早过来帮着忙着忙那,又是帮着做饭,又是收拾屋子,整理锅碗瓢盆。
赵老太太买的酒菜也都得了席面,酒肉都有,赵家小姑和赵家大娘,还有隔壁的来存媳妇都在帮忙。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