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眼》
第29节

作者: phwen2001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常用于炸人开山的常规化学丨炸丨药TNT可以说是司空见怪了,它爆炸的威力用常规的能量计量单位焦耳来计,但原子丨弹丨就计不过来了,只能给个相对比较,同样一公斤的铀全部裂变释放的能量等同于一公斤TNT的2000万倍,因此,核武器的威力大小,只能用相当于多少TNT丨炸丨药的用量来表示,称为TNT当量。
  广岛原子丨弹丨相当于万吨TNT当量级的小核弹,后来又发明出更厉害的中子丨弹丨、氢弹等等核武器,随随便便就是上千万吨TNT当量级的核弹,威力提升1000倍,不用扔两颗,随便在日本扔一颗,整个日本就和我们说拜拜了。
  这就是核武器,人类已经欢天喜地、夜以继日的生产出了几万枚备用,多到可以搬出来过家家玩了。

  言归正传,60年后“海德罗号”被打捞起来,通过对运载物资的检测,证实了的确是当初用于运送重水的船只,沉船之谜是解开了,同时也证明了当时货物清单的正确性,整艘船上只有不足半吨的重水。
  剩下的十几吨到哪里去了呢?文章给出了答案,原来是通过其他秘密途径运往了德国,“海德罗号”只是德国人布下的烟雾弹,盟军显然中了调虎离山之计。
  可德国人有了足够的重水,为什么还是没有生产出原子丨弹丨呢?原因是当时已经在时间上不占先机又处于穷途末路的德国人,不敢在盟军的重重包围之下公然进行,从而转入到地下,之后是什么情况资料未加说明,但不言而喻。
  从中,可以得到两出结论,地下组织应该已经存在几十年,一早就具备了生产核武器的物质基础。
  我还分析到,当时的英国情报局对如此顺利的炸毁“海德罗号”一定表示过怀疑,始终不会放弃对德国人的追踪调查,但德国人接下来的行动太隐秘,从而失去了线索。
  直到几十年后“海德罗号”被打捞,英国人意识到的确中了计,又卷土重来,展开调查,瑞士密室案和真由子被追杀,理当是他们所为。

  得到启示的同时,一个巨大的疑问猛然间在我内心升起,让我茫茫然束手无策。

日期:2009-12-17 15:27:00

  第二十六章 冬至末日之约(1)
  我茫然,我疑惑,不为别的,核武器存在的威力不用怀疑,未知使命之重大也可想而知,但要我一个凡夫俗子去完成一个连美国总统都为之丧命的看似不可能完成的case,现实吗?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拿我开涮吗?
  即便让我得知每颗核弹头的确切方位,假设我搬起四肢能数得过来,能有什么用呢?参观都不一定得到许可。
  第一,我不是拆弹专家,就算是,拆个塑胶丨炸丨弹什么的还行,也不敢去拆原子丨弹丨,退一万步,就算我敢去拆原子丨弹丨,制造者人手一张小板凳坐一旁鼓掌呐喊加油助威,给我三辈子的时间还是拆不过来。
  第二,神秘组织赋予我的超级权限,在网上混混倒可称雄一时,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揭穿复仇组织的阴谋估计也就是时间问题,然而,最终发现他们是核武器地下加工厂,之后又该如何办呢?世界上已经有足够多的核弹头了,多N颗不多,少N颗不少,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我的担忧是不无道理的,我开始意识到,去阻止生产和破坏现有的核武器绝对不可能是神秘组织将要让我去实施的使命,无异于瞎子点灯白费蜡。
  进而我想到,使命绝非仅仅是让我去发现地下核武器这么简单,而是应该在核武器与网络之间找到存在着的某种必然联系,否则如何发挥我的超级权限去完成使命呢?
  同时,真要阻止地下组织在核武器领域的发展,不是靠逐一追杀组织成员能够解决得了的,因此,追杀组织、我们姑且称作反核组织的最终目的也不仅仅是为了阻止生产核武器的单一问题,难道地下组织里面还隐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惊天秘密吗?完全有可能。
  不能再一头扎在一个狭隘的问题上了,要转换一下思维,具体要转到什么方向,还不知道,但可以回过头来,重新审视整个事件的过程,检查还有什么被我遗漏的地方。

  正所谓当局者迷傍观者清,从一个局外人的角度再来看可能会茅舍顿开,从而发现一些新的端倪,当务之急是赶紧回家做通老婆的工作,革命道路漫长,基础工作要打牢,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得慢慢来。
  晚上,早早将儿子打发睡下,我正儿八经叫上佳怡谈事儿。
  “要和我说什么事啊,神神秘秘的。”佳怡问。
  “昨天回来太晚,这几天的工作还没有来得及向领导汇报。”我打趣道。
  “你什么时候给我汇报过工作上的事啊?”佳怡直指要害。

  “不瞒你说,去日本不是为了工作上的事,怕你担心,没说,其实还是上次欧洲之行的延续。”我小心翼翼道。
  “你是说那个救命信息的怪事吗?”佳怡略感吃惊的问道。
  “正是,去日本后,发现怪事已经升级了。”我肯定道。
  佳怡有些忧心道:“那你说出来我更担心,可不可以不要再去管它了呢?”

日期:2009-12-18 0:09:00

  第二十六章 冬至末日之约(2)
  我犹豫了一下说道:“你知道我的性格的,事情被我碰上了,一定是要搞个水落石出的,其实我中间也有放弃的念头,现在发现背后涉及到一个巨大的阴谋,甚至危及到人类的安全,不能再视而不见了。”
  佳怡不太相信的吐了吐舌头,睁大眼睛说道:“没有这么夸张吧?”
  这个事情摆在谁面前都不会相信,我换了个说法:“你听说过2012的预言没有?”
  “有啊,听好多人都在说,世界末日,说的挺神奇,挺好玩的。”佳怡没当回事儿。

  “不是好玩,是要命!远古时代一个在地球上消失的文明玛雅人的预测,2012年12月21日冬至的黑夜降临以后,12月22日的黎明永远不会到来,你不相信吗?”我一本正经道。
  佳怡看我严肃的样子忍不住大笑起来,突然想到儿子,赶紧用手蒙住嘴巴,止住了声音,身体还在不断的抖动,一时说不上话来。
  我没笑,继续说:“你不要觉得可笑,玛雅人的预测不是只有这一个,之前的基本都被历史验证了,这是最后一个,之后没有必要再进行预测了,对于一个不存在的世界已经没有意义,真的可能是一个世界末日。”
  佳怡止住笑,依然一脸置疑的问道:“好啊,就算是真的,那你说什么灾害会让偌大个地球毁灭呢?”
  我庄严的说道:“一个寒冷的冬天!”
  佳怡煞有其事的说:“嗯,你说得没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因为世界末日那天就是冬至,冬天里最冷的一天。”

  在广州炎热的秋日里,我将对话带入一个寒冷的氛围之中。
  “我说的是核冬天。”
  “核冬天?”
  “是的,一场核战争之后迎来的冬天。”
  “那是什么样的冬天?”

  我对核冬天早有耳闻,最近涉足地下组织的核研究,进一步加深了对其危害性的认识,简明扼要的讲给佳怡听。
  形象的说,节日里燃放的小小烟花都会让空中烟尘弥漫,再看电影里一阵炮轰后阵地上的景象,更不用多说若干万吨TNT当量级的核爆炸了,核冬天的降临就拜爆炸的烟尘所赐,多一层东西本该多一层暖和,怎么相反会带来寒冷的冬天呢?
  通俗的讲,温暖来自阳光,而足够多的烟尘就可以阻挡住阳光,产生反温室效应,进而,如果想让整个地球终日不见阳光,处于黑暗和寒冷之中,需要制造什么程度的尘埃呢?
  我们都知道一层薄薄的乌云就能让地面昏暗无光,乌云其实就是粉尘的雾化凝结体,其密度是很低的,远远小于核弹爆炸后产生的烟尘密度,再进一步假设,有一层厚达数十公里核弹爆炸后产生的高密度烟尘紧紧笼罩着地球,还能看见阳光吗?答案是只能看见泪光,还得点亮烛光来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