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迷信”——讲述流浪艺人表伯父四十年所经历的灵异故事》
第46节作者:
此广告位出租 此言一出,把在场所有人吓了一大跳,“苗蛊!”
“苗蛊”对于这些位于湖南西部的人来说,那是再熟悉过了,尽管真正会的人不多,但是一代一代口口相传,既使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人,一听到“苗蛊”二字都足以让他心惊肉跳的。
“苗蛊”属于黑巫术的一种,前面说过,湘西的巫术分黑白两种,白巫术就是“赶尸术”,这黑巫术可就邪门多了。尤其是这“苗蛊”,人服下之后,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到最后,精神与肉体都能让施蛊者控制。
相传“苗蛊”被一些苗人所掌握,我国苗族人民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北,湖南,四川等地。虽然都是苗人,但不同地域的苗人,掌握苗蛊的程度都不同。
在靠近中部地区,“蛊”是一种抽像的东西,它可以是一道符,也可以是一句咒。能治好人的病,也能让一个健康的人得上怪病。
而越靠近南部地区,“蛊”就越邪恶。在云南、广西等地,“蛊”不再只是一种概念。而是一个种实物,那就是“蛊虫”。
虽说名字叫“蛊虫”,但并不是说以虫的形式出现,可以是蛇,可以是猫,可以是狗,也可以是蛤蟆等等。
“蛊虫”是一种生物,最初,苗人找寻到一些谷物腐败后所生飞蛾或其他物体变质而生出的虫,将它们养在器皿当中,以毒汁喂养。成形之后,“蛊虫”便具有巨大的毒性,身体能随意变幻大小,施蛊者只要将变成一粒米一般大小的“蛊虫”放在菜饭当中,让人误食下去,而食下去之人,则会得一种怪病,整个人如同让鬼魅迷惑,神智昏乱。产生幻觉,或自残,或自杀,或听人摆步。
到了后期,苗人认为有这些“蛊虫”还不够,于是想出了更邪门的办法,来选出“蛊王”。将许多成形的蛊虫,如毒虫啊,毒蝎啊,毒蛇啊,毒蛤蟆啊等等,一起放在一个器皿当中,然后盖上盖子,让它们互相啮食、残杀,最后存活下来的毒虫便是蛊王。
而这蛊王不单单只是身藏剧毒而以了,它具有着神秘的性质,能上天,能下水,有自己的思维,会向自己的主人提要求,比如喜欢某某人时,就会要求主人将自己置于那人体内,如果主人不照办,蛊王则会反噬,将自己主人毒死。
这里还有个小故事,说在以前有个老太婆养了一只蛊王,有一天,蛊王告诉老太婆,它很喜欢老太婆的儿子,让老太婆的儿子砍柴回来时,将自己放在鸡蛋里,让他吃下去。
老太婆一听,当然不同意,于是蛊王便钻到老太婆的体内,乱食乱咬老太婆五脏六腑。老太婆腹中有如翻江倒海般,疼得在地上打滚,最后实在受不了了,只好答应蛊王的要求。
而这时老太婆的儿媳妇正好在门外,听到了所有的一切,于是赶紧跑到山上告诉丈夫,回家后,妈妈给自己吃的鸡蛋千万别吃。丈夫问为什么,媳妇就把所听到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丈夫。但丈夫听后不相信,认为自己的母亲不可能害自己的。于是还责怪媳妇搬弄事非。
媳妇心里那个急啊,跟丈夫回到家中,老太婆果然拿出一个煮鸡蛋让儿子吃了,儿子接过鸡蛋正要吃,媳妇忽然急中生智,一把抢过鸡蛋,说这鸡蛋凉了,放在锅里热会再吃,于是不容分说把鸡蛋放入锅中,盖上锅盖。在灶头下面拼命地加柴火。
这时锅里面忽然有样活物在锅中闹腾起来,拼命地撞锅盖想跳出来,但是锅盖已被媳妇死死地按住了,过了一会,锅中没有半点动静后,媳妇打开锅盖一看,锅中居然烫死了一只全身金色,一尺来长的毒蛇。
所以,一般苗人是不太敢轻易养“蛊王”的。
有养“蛊”习惯的苗人,一般是指云南,广西两地的。因为云南靠近泰国,所以传统的蛊术受到了泰国“降头术”的影响,因此比内地的一般蛊术更加邪恶。
“降头术”与去南的“蛊术”差不多,但更加邪恶于“蛊术”。“降头术”是从印度传来的,相传,唐朝三藏法师到印度天竺国拜佛取经回国时,路过安南境内的通天河,当时渡唐三藏过河的乌龟精想害死唐僧,到了河中央就往下潜。但唐僧吉人天相,并没有淹死,但所求的经书都沉入河底。
这下可急坏了唐僧,赶紧让徒弟下水打捞,但最后仅取回一部份大乘佛经,其他佛经全都沉入河底无法打捞。其中有一部佛经,名叫“谶”(chèn),被水流入暹逻(也就是今天的泰国),为暹人所拾,之后献与暹皇,而这部“谶”,就是现在的降头术。
众人一听徐老太说表伯父中的是苗蛊,非常不解,这年头还有谁会这种黑巫术啊?本来会的人就不多,前些年大家众所周知会这门法术的程师父已经与恶龙同归于尽了。程师父一生没有收过徒弟,他死后,大家都想不出谁还会这种异术。
徐老太叹了一口气说道,“这要是我们湘西的蛊术也就好办了,我倒还有办法救他,可是他中的是云南的‘蛊虫’!唉,只怕要找到施蛊者才能救他了。”
大伙一听,全都“啊”地一声叫,一个个张大了嘴巴。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