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我实在找不出一个比你更合适的人选了,你是这部片子的编剧,又亲自参与了影片的外景拍摄,除了导演,没有人比你更了解这部影片!我无法想象让一个对这部影片一无所知的人来做策划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为了说服萧逸臣,马克毫不吝啬自己的赞誉之词。
“我想知道这部影片的制作成本是多少?”
“7000万美元!”
“那影片的宣传预算呢?”
“2000万美元,其中也包括给你的报酬!”马克抛出了他认为最诱人的条件。
萧逸臣的内心其实并没有他表现出来的那么平静,马克的话对他触动很大,他还从来没有接触过影片的宣传策划,所以他决定试一试,“我需要做些什么?”
“向全世界推销那些恐龙!”
数周后,纽约——
“妈妈,我在电视里看到了一只吓人的恐龙!”苏珊正在厨房为一家人准备早餐,她最小的儿子杰西突然跑进厨房,告诉了她这么一个消息。
“亲爱的,这个世界上没有恐龙!它们在几千万年前就已经从地球上消失了!”苏珊一边在照看锅里的煎蛋,一边耐心的说。
“可我真的在电视里看到了恐龙,它们就住在一个叫努布拉的小岛上!”杰西仍然坚持自己的观点。
“好吧!让我看看它们在哪里?”苏珊端着面包和牛奶走进客厅,电视中,一头三角雷龙正冲着屏幕怒吼,“噢,我的上帝!”
温哥华——
“瑞里,马上关掉那讨厌的电视,你在看电视我根本无法专心工作!”一声咆哮从楼上的书房中传来,可电视前的瑞里毫无反应。
砸门声伴随着拖鞋“塔塔”的下楼声,愤怒的米卡芙冲进了客厅,正好看到电视屏幕中,一头体积庞大的梁龙正在悠闲的散布,“天哪,恐龙复活了吗?”
东京——
山本一家正围坐在一起吃午饭,正对着电视的小女儿樱子突然小声嘀咕了一句,“大蜥蜴!”
“蜥蜴?”山本一愣,他认为小女儿看到溜进房间中的壁虎,他扭头的时候,电视屏幕里刚好播发出霸王龙冲装围栏的画面,心里第一个反应是:“动物园里什么时候开始养恐龙了?”
香港——
陈惠英被客厅中一阵嘈杂的声音给吵醒了,她走出卧室,发现原本应该在睡午觉的儿子正坐在电视机前。“又在偷看电视,下午不上课啦?”
“妈妈,你看这是什么?”
陈慧英顺着儿子手指的方向看去,电视画面里两头半人高的恐龙正在河边喝水,“天哪,这是什么东西?”
孟买——
“阿米迪,今天下班这么早?”
“是的,爸爸!”叫阿米迪的印度青年打开电视,第一眼看到却是就是一头霸王龙掀翻汽车的画面。
伦敦——
芭芭拉走过客厅,无意中看到了电视屏幕中那行奇怪的字幕,“侏罗纪公园?很有意思的名字!”
“亲爱的,那是一部超乎你想象的电影,我想你一定会喜欢的!”坐在电视机前的丈夫回过头,很遗憾的告诉她:“只是你刚错过了一段十分精彩的预告片!”
这一天,全球有超过一亿的观众通过电视机收看到了电影《侏罗纪公园》的预告片,而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几天之后,全球各大城市的街头都出现了印有巨幅恐龙照片的海报。在公交车、地铁、火车甚至很多餐厅、酒馆,恐龙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
第一波宣传,萧逸臣的策划理念是营造出一种新、奇的氛围,所以这一波的宣传短片都是由影片中一些经典的片段合成,全都是一些特效镜头,充分迎合了观众的猎奇心理。影片的第一波宣传,已经吊足了人们的胃口。
但《侏罗纪公园》的宣传造势并没有就此结束,一月末,第二波宣传短片再一次牢牢抓住了人们的眼球。如果说第一个宣传短片让人们感到了好奇,那么萧逸臣的第二个宣传短片则在震撼力上下足了功夫!不到三分钟的短片充满了一种大气磅礴的气势,成千上万头恐龙在原野上狂奔,主角被霸王龙追袭的惊心动魄,所有的镜头都堪称一场视觉上的饕餮盛宴。
整个短片给人一种呼之欲出的感觉,但也很隐晦的给观众一种心理暗示,电视机狭小的屏幕限制了影片的效果,只有走进电影院,才能真正感受那些来自侏罗纪恐龙最原始的魅力,这是一场属于恐龙的视觉大餐!
而在电影院和很多音像店的宣传栏内,一张醒目的宣传海报也吸引不少路人的目光。它的风格很类似那美国最经典的征兵海报,只不过画面中的山姆大叔变成了一只眼神极富挑衅的恐龙,下面是一行鲜红的大字:“Iwantyou!”这张海报,后来被美国媒体评为了年度最具创意广告,正如一家媒体的评论所说:“这张海报,将会和这部影片一道,成为一代人心中最经典的记忆!”
第三个宣传短片与前面的两个相比要平淡很多,影片主创的一些制作感言夹杂着一些零碎的镜头,更像是一个人物专访。导演斯皮尔伯格在短片中表示:“这是迄今为止我最满意的一部电影,它的制作水平甚至超越了《大白鲨》和《外星人ET》!”技术总监卢卡斯则怀抱着一个恐龙模型,“你相信吗?所有的恐龙都是由电脑合成,它代表了电影特效最尖端技术的应用!”他扬了扬手中的模型,“属于它们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最后是制片人马克的登台表演,“这是自19世纪末电影诞生以来投入最为昂贵的影片,平均一分钟的造价就是100万美元!它将是好莱坞史无前例的商业巨献!”
没有惊心动魄的画面,也没有大气磅礴的场景,整个宣传片用一种很直白的方式告诉观众,这是一部成本高昂的大制作商业电影,它由最顶尖的导演指导,运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字技术,这是一部集中代表了好莱坞电影精华的大片,精彩不容错过!
这样宣传的效果无疑是明显的,一些对这部影片不怎么感兴趣的人,也开始关注影片的最新动态,他们都想知道,这部花费了如此高昂成本的电影、集合了最先进的人力、物力的大片,究竟能给人们带来怎样的震撼!
这个问题,也是萧逸臣现在最想知道的,他将环球给他的2000万的宣传预算花得一分不剩,究竟能够收到怎么样的效果,只有等到影片上映之后才会揭晓。
第十三章 经典1992
“1992年是所有谈论好莱坞电影发展的人无法避开的年份,这一年,好莱坞诞生了两部经典大片,其中一部创造了电影史上遥遥领先的票房记录,直到《泰坦尼克号》的出现,才让它离开了冠军的宝座。即便是这样,《侏罗纪公园》在上映后的十年中也牢牢占据着世界电影票房排行榜前十的位置。而另一部影片,则至今依旧保持着一个记录。在所有文艺类电影中,《阿甘正传》以高达7亿美元的票房成为了当之无愧的无冕之王!”
——摘自《世界电影史》
2月18日,农历正月十五,这是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每年的这个时候,洛杉矶的华人街都会举办一些热闹的庆典活动,但今天的华人街却显得有些冷清。往年的活动,都会有很多外人前来观看,但今年前来观看的人明显少了很多,就连在街上舞龙耍狮的演员也有些心不在焉。
今天是影片《侏罗纪公园》的首映日,萧逸臣并没有出席在纽约举办的首映典礼,而是回到家中。之前因为在负责《侏罗纪公园》的后期宣传,春节的时候他没能够陪在父母的身边,这让他多少有些遗憾。尤其是在他工作期间,母亲经常给他打来电话,问寒问暖,让他心里十分感动。所以他手头的工作一结束,就立刻回到了父母的身边。
强大的宣传效果已经显现了出来,环球和各地的院线谈判都很顺利。而据萧逸臣得知,很多院线在得到电影放映权之后,已经将首映后三天内的电影票全部预售一空。首映当日,半数以上的电影院都已经无票可售,甚至还有影迷连夜排队买票,很多影院不得不增开场次,以满足观众的需求。
据不完全统计,《侏罗纪公园》首映当日,全球有超过5000万的观众走进了电影院,第一时间欣赏了这部来自好莱坞的最新力作。而一周之后,影片就毫无争议的登上了北美票房排行榜的冠军宝座。在其他地区,《侏罗纪公园》的票房收入也是一路高歌猛进,并开始不断刷新各地区的票房记录。
这股由恐龙掀起的电影狂潮在一个月之后才渐渐趋于平静,影片上映三周之后,全球票房就突破了10亿美元的大关,环球为此举办了盛大的庆典活动。影片在最终结束反映时一共获得了十亿八千万美元的票房收入,《侏罗纪公园》也成为首个跻身10亿美元身价的好莱坞大片。由于负责了整个影片的后期宣传策划案的制定和实施,萧逸臣获得了200万美元的报酬。业界对影片《侏罗纪公园》的后期宣传给与了高度的评价,甚至有分析人士认为,这次影片出色的宣传至少为影片增加了两亿美元的票房收入。萧逸臣的能力,也得到了业界的一致认可。由他开创的这种商业影片宣传模式也一直被后来的大制作影片所模仿。
由于一直在负责影片的幕后工作,加上行事一向低调,萧逸臣在《侏罗纪公园》热映期间并没有受到媒体太多的关注。但随着四月初电视剧《越狱》的热播,萧逸臣发现自己再也无法回避媒体的镜头。
《越狱》拍摄完成之后,米高梅就将它卖给美国电视广播集团(ABC),凭借着曲折动人、扣人心弦的情节安排和大量极富逻辑思维的剧情设计,让这部电视剧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很高的公众关注度,尤其是受到了年青人的喜爱,其风头甚至不逊于之前在NBC热播的《老友记》。
后来也有人对这两部电视剧进行过一番比较,得出的结论认为,虽然两者都是出自萧逸臣的笔下,但风格却截然不同。《老友记》诙谐幽默,观众由不同年龄层次的人组成,加上总共推出了十季,时间跨度较长,造成的影响面也很广。而《越狱》则凭借其独特的剧情牢牢的抓住了一代美国青年人的心,甚至在后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越狱》文化,对70后出生的一代美国青年人影响尤为深刻。
而在当时,媒体对此的争论也很激烈,而作为《越狱》的编剧,萧逸臣以创作新剧本为由拒绝了大部分媒体的采访。而作为萧逸臣的经纪人,库勒开设的专题评论再次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在尝到了上次的甜头之后,库勒更加肆无忌惮的在自己的专题中发表自己的观点,萧逸臣也懒得管这些事,索性任由库勒闹腾。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