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0-1-3 22:52:00
75、
——秦始皇陵的深度竟然有173米吗?
——对于秦始皇陵的建造来说,不仅仅是在挖掘深度上堪称地球文明历史上的一大奇迹,最重要的是工程建设和其后使用过程中的防水。将来,秦始皇陵挖掘出来的时候一定会震撼世人的。设想一下,秦始皇陵穿越了5道地下河,每一道都要先做好防水,然后才能继续向下挖掘。并且工程完工后,陵寝必须保持干燥,即使在今天也很难做到,但是聪明的秦人做到了,还做得很好。
——可是如你所说,尽管这些工程堪称奇迹,但这些工程的建造年代实在和金字塔没有可比性啊!在时间上晚了2000多年了。对于中华文明落后于古埃及人,我始终心有不甘。
——中华文明并非你想象的这样与古埃及文明有这样大的差距啊!早在5000多年前,金字塔尚未开始建造的的时候,大禹治水的过程中就创造了一个伟大的工程奇迹。
——大禹治水是真实的吗?那么上古传说中的尧帝和舜帝,还有黄帝、炎帝,这些人都是真实存在的吗?
——当然,我在和你讲道德的形成和发展的时候就已经很明确了尧舜禹的存在啊。
——那么大禹治水又创造了什么样的工程奇迹呢?
——壶口瀑布就是大禹治水的时候,为了疏浚黄河河道人工开掘出来的
壶口瀑布竟然是人工开掘的,我已经无法掩饰我的惊讶了。
——这,这怎么可能!壶-口-瀑-布……。我有点语无伦次了
——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黄河水患,大禹在多方勘测后,决定在壶口这个地方劈山开渠,把黄河的水泻到下游去。大禹的这个选择,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很高明的。
此前,黄河并没有晋陕大峡谷的说法,事实上在夏季山洪爆发的时候,整个今天的山西西南和陕西东部都是一片水乡泽国。后来大禹开掘出壶口瀑布以后,水位降低,陆地逐渐显现出来以后才有了今天的所谓晋陕大峡谷。
——可是在大禹的年代,连铁器都还没有出现,更加遑论丨炸丨药了,连火药也是两千多年后才有的,当时如何在坚硬的岩石上开掘出宽达30多米的渠道呢?
——地球人类是很聪明的,说实话,在我接触的所有文明中,地球人类无疑是最聪明的一个种群。其它文明中,在类似地球文明这样的初级阶段的时候,人们只好选择迁徙来避开这类水患了。
看得出师兄对于大禹治水的这一奇迹也是感慨良多!
——大禹想到了一个很聪明的办法,就是用火烧岩石,直到岩石烧的发红了以后,在用水浇,也就是利用了热胀冷缩的原理。岩石不断的受热膨胀,再遇冷收缩,反复这个过程,直至坚硬的岩石崩塌掉。而且大禹是一个很有毅力的人,短短的不过几十米的距离,大禹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
……
日期:2010-1-3 22:56:00
76、
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师兄的海豚型飞行器上了,但是关于地球文明的话题仍在继续。
——根据前几年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结果,大禹的生活年代大概在距今4000年左右,而根据你的说法,大禹治水的时间比金字塔出现更早,那么就应该是在距今5000多年前了。是否夏商周断代工程存在重大的误差呢?
——差了一千多年了,你说是不是重大误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出发点是没有问题的,问题在于这样大的一个历史断代工程做的太匆忙了,十分不严谨。事实上,早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司马迁在作《史记》的时候,他所掌握的资料要远远多于今天。但是著史严谨的司马迁在《史记》里说:他看过有关黄帝以来的许多资料,虽然其中也有年代记载,但这些年代比较模糊且又不一致,所以他便宁缺毋滥,弃而不用了。因此,司马迁仅仅在《史记·三代世表》中记录了夏商周各王的世系,而无具体在位年代。
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唯一看似能够成立的推导依据,就是我曾经和你说过的“国人暴动”,这个事件之后周朝改元“共和”,这一年就是“共和”元年。根据推导,这个共和元年是公元前的841年,这个结论虽然和汉代刘愔的结论一致,但这个结论本身就有问题,实际上历史上的这个共和元年还要向前推将近100年。国人暴动的具体时间应该是在公元前的937年。
而周武伐纣的时间也应该向前推进至公元前1388年,同样前推,商代夏的年代是在公元前的1963年。而夏朝诸王的谱系有缺失,夏朝不是现在断代工程提出的17个王,而是有33个王。大禹传位于启的时间是在公元前2986年,也就是说夏朝的每一个王平均在位31年,而夏朝也因此成为传世时间最长的一个朝代。
——如此说来,上下五千年才是有根有据的啊!这样算来,大禹传位至今已经有4998年了。可是这些证据什么时候才能切实的找到呢?
——这要看什么时候能够开启秦始皇陵了,在秦始皇陵里有我说的所有依据。吕不韦你应该是不会陌生的吧。现在传世的只有《吕氏春秋》,而事实上吕不韦在世的时候还组织编撰了一本《古史》……
——吕不韦编撰《古史》?可是在《吕氏春秋》里并没有看出一点端倪啊!我所了解的《吕氏春秋》是一部类似百科全书一样的书,尽管融汇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洋洋二十多万言。但其一直被定义为“杂家”,比如在十二纪中,《春纪》主要讨论养生之道,《夏纪》论述教学道理及音乐理论,《秋纪》主要讨论军事问题,《冬纪》主要讨论做人的品质问题,这里面并不涉及历史啊!
——这个说法不准确,《吕氏春秋》其实就是记载了吕不韦生活年代的历史啊,当然不能视为《史记》、《资治通鉴》这样的纪传体史书或者编年史。这个是现代地球文明熟知的。但是吕不韦的《古史》却是一部实实在在的编年史,而且数据十分详实。吕不韦的想法是凭借《吕氏春秋》传天下,而凭借《古史》在吕家传万世。后来,吕不韦被秦始皇逼死后,这部《古史》就落到了秦始皇的手中了。秦始皇死后这部鸿篇巨作被作为陪葬一起葬进了秦始皇的地宫。
秦始皇陵地宫中不单有这部《古史》,还有所有被秦始皇焚毁的书籍的副本。
……
日期:2010-1-3 23:24:00
77、
如此说来,秦始皇真的不愧为千古一帝了。
统一六国是为秦始皇的第一功,书同文、度同制、车同轨、行同伦对中华文明的完整传承起到了关键作用。中国各地虽然有不同的方言和习俗,但是却具有共同的文化,尤其是文字。而西方到现在都没有完成这种融合。
秦始皇建立了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政权机构,成为以后中国统一后管理的标准模式,历时数千年。主持修建灵渠,加强了对珠江流域的控制,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否则今天的两广和湖南的大半是不是中国就很难说了。修建长城,使其成为农业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天然分界,有效地维护了中华文明的繁衍和发展。北击匈奴,夺回了河套地区,并使该地区永远成为中国的版图。大量修筑以咸阳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延伸出去,类似现代的高速公路的驰道,加强了中华民族的连结并加强了各地区人民的向心力,保证了中华民族的完整性。如果不是这样,中国还不知道要分裂成多少个国家了。
……
以前对秦始皇唯一能够诟病的就是焚书坑儒。比较宽容的说法是:秦始皇焚六国史书,客观来讲是为了统一了思想,避免因为历史问题而导致国家分裂;但是毁掉的各国古籍使得中国相当部分古文化和历史出现断层,令人遗憾!不客气的说法,就直接将秦始皇视为目光短浅的暴君了。
现在好了,秦始皇竟然在自己的陵寝里保留了这些本他下令焚毁的书籍,这几乎就是一个完人了啊!
我不禁对这个伟大的君王心向往之了!
……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