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龙,是乡里的胡书记他们,看来对我们的考察很重视,这么多人站在路边,估计几套班子成员都来了。”
一会儿,车到人群前面不远处停了下来。陈大龙等人下车的时候,书记已经站在车门口,手把陈大龙等人扶下车,脸上布满献媚的笑,一路辛苦了,谢谢市领导到穷乡僻壤来考察。随后又把陈大龙和小李等人一一介绍给身边的几个人,有人大主任、乡长、副书记、副乡长等。介绍完就对小李说,李主任,一路劳顿,是不是先去饭店休息休息,喝口水,吃点饭,下午再谈工作。
小李就说,客随主便,到了这里,你是这方诸侯,封疆大吏,一切听你的。
书记就说,既然纪委领导发话了,我就以东道主的身份安排你们的行程,上车,去宾馆。说罢,让乡长和几个人钻进路边不远处的轿车,自己进入陈大龙他们的车里,让老王跟着前面的轿车。
此刻正是大暑季节,两边的杨树闪着绿油油的光,旁边的稻田弥散着一层淡淡的雾气,不时一二只水鸟怕打着翅膀从到田间的水沟里起飞,盘旋了几圈后落下。
大约20分钟,车驶过一座桥,就看见一栋栋高耸的楼房。书记介绍说,已经进入沿河县城,自己的乡和邻县的县城就隔这座桥,说白了自己的乡就是这个县城的卫星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县城就吃县城,本乡都是根据他们的需求来调整产业结构,乡的农副产品90%都是销往该县,农业因此都是以大棚素菜和养殖为主,产品附加值比单纯种粮食高的很多,所以乡和别的乡镇比起来,相对比较富裕,当然富裕的原因很简单,就是靠近临县的县城。沿河县的领导也知道这个道理,前几年他们就派人专门到省里,要求把乡划归给沿河县,本县当然不同意,那可是一个钱袋子,谁愿意送给别人。
书记又说,每年乡里给县的财政贡献上千万,县里却一分钱舍不得投入,就是那条路还是省里下达专项资金铺的,资金下来了,东扣一些西扣一些,剩余不多,只好铺成那种不成路的路。现在本乡外出都是绕道沿河,他们考察回去,就不要走那条路,从沿河城出发,绕个几十里,路都是一级路,车开的快,人坐在里面也舒服。
车最后来到沿河县城的平遥酒店门口。
后来陈大龙从酒店介绍上知道,平遥酒店位于沿河县城的黄金地段,是县城唯一的一所三星级酒店,酒店的大门是中式宫殿形状,飞檐碧瓦,粉墙红门,门的正上方 “平遥酒店”四个描金大字,是本地出去的一个国家领导人题的。国家的省市的领导来此视察,都是下榻在这里。
大家就如一群鱼一样游了进去,游进了一个包间,撒尿洗手后,分宾主坐下,开始吃菜喝酒。陈大龙说下午要去实地考察,就喝了点啤酒。饭后,书记已经安排好了房间,给了陈大龙他们每人一个房卡就走了。
每人一个标准间。
第十五章 现场考察感谢关心
一束阳光从没有拉严实的窗帘缝隙里钻了进来,在几乎没有光明的房间里显得特别的耀目。宾馆为了给顾客营造一个休息的环境,窗户玻璃是一层又一层,说是隔音,窗帘是薄的、厚的、黑的、白的都用上,说是挡光,人在里面几乎没有声响、没有光芒,如在一个黑空空的盒子里,黑暗无声。
陈大龙醒来,已经四点多了。午觉睡的这么沉,是上午来的时候路上颠簸的原因,想到下午要到实地考察,赶紧拉开窗帘,洗了脸,穿好衣服,赶往约好的集合地点。
到了宾馆大厅,乡里的书记乡长等一拨人已经坐在沙发上,边聊天边在等候。
看到陈大龙,书记赶紧过来打招呼,说陈处长,你看下午怎么安排。陈大龙就说,按照上午说好的行程,先到项目现场去看看,后到乡政府,交流一下观察情况。
陈大龙在书记乡长等一拨人陪同参观了该乡的蔬菜基地、蛋鸡养殖基地后,就不想再看其他的现场,心里很踏实,知道包装个项目一点问题都没有,蔬菜基地、蛋鸡养殖基地在全市都是领先的。这个貌不惊人的书记,对抓三农发展很有思路,譬如那个和正大公司合伙建设的200栋的蛋鸡养殖场,规模在周边县区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经营方式也是比较实用,很适合农民怕风险担责任的心理,正大公司负责苗鸡、饲料供应、防疫、蛋的收购,而农户负责管理,养殖农户每栋养6000只到8000只的蛋鸡,每年收入都在10万元左右,每栋鸡舍还雇佣1-3个人,解决没有养殖和种植闲置农民收入问题。
参观结束后,有了这么好的基础,交流的时候气氛就比较融洽,陈大龙代表考察人员对参观的项目吹捧一番后,充分肯定成绩,表示要尽力为基地的发展做好发展改革部门应尽的职责,尽量争取更多资金扶持农村经济发展。
书记代表乡里,感谢陈大龙一行的考察,有了陈处长的话,他们发展就更有信心,有动力,全力按照是要求,做好项目申报的各项工作。
后来,陈大龙让老王拿出省里《关于组织申报省级现代农业专项资金(农业 产业化龙头企业)的通知》的文件给了书记一份,要求他们按照文件要求,认真准备相关材料,自己会尽量到省里做工作,将项目争取下来。当然最后能不能申报成功,陈大龙说这是省里决定的,市里不敢下断论。
在场的人都知道,陈大龙不过是谦虚的话,如果真的没有希望,那么考察过后,就不可能让你组织申报。官场说话,永远留有回旋余地。
书记当时就表态说,成功不成功,都感谢市领导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如果申报成功,陈处长,说实在话,我们不在乎那几十万,而是在乎省里对我们发展农业做法的肯定,那是我们班子成员追求的目标。所以,项目申报过程中,市领导如果需要什么,只要说一声,不管人力物力财力,肯定做好服务。
陈大龙就说,有书记这句话,知道该怎么做,回去尽快向领导汇报,尽最大可能,把这个项目申报成功。再说,市纪委李主任也发过话,要求我们想法设法帮助争取个项目,领导发话了,我们只有尽量去做,尽量做得最好,彼此都满意。
陈大龙知道不能忘记小李,自己来的目的,就是给小李争面子,让乡里的人知道,没有小李的帮助,他们不会来考察,不会帮他们申报什么项目。
第十六章 需要什么服务 就有什么服务
晚餐是在平遥酒店三楼的顶级餐厅。
餐厅是包厢式的,里面的餐桌直径听服务员说是3米,餐具每个碗碟茶杯上都涂上金色的,小姐基本都是170左右的个头。在一个县城见到这样的餐厅,陈大龙很吃惊,就是在市区这样的餐厅也寥寥可数,都是国家省里来领导检查才进去消费的,进这样的餐厅在市区仅餐费就要150元每人,烟酒加上别的消费,一顿饭下来没有五千元根本别谈。
书记在主人的位置上坐下后,乡长让陈大龙坐在书记左边,小李右边,乡长自己坐在陈大龙身边,老王坐在小李身边,然后乡里的副书记、副乡长才开始纷纷找到自己的位置。
吃饭有吃饭的规矩,座位有座位的一套规矩。以前一本书上说的这种场合,也叫饭局,关键不在于饭,在于规矩,在于过程。也就是说,这种场合,不在于吃什么,而在于局。局么,就是各式各样的小圈子,进入了局,吃什么的结果都一样,局的过程和结果却各不相同,所以说,关键不在吃,而在局。陈大龙想到今天的饭局,确实不管吃什么都没有本质的区别,大家看中的其实是饭局以外的东西。
乡书记一直陪着陈大龙,不时给陈大龙讲解饭桌上乡里那些人的职务,负责的工作,爱好,能力,擅长。陈大龙以自己的眼光观察,一点也没有发现这些人有什么特别,应该说所有乡干部在陈大龙的眼睛里,都没有什么差别,都是脸色黑黑的,身上穿着说干净不是特别干净,说不干净也干净的衣服,冷着脸,好像所有的人都欠他二毛钱,估计是长期和老百姓打交道的结果。所以也就哼哼哈哈地应付,心里盼望赶紧结束。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