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农村干部模样的人,很霸道,对死者的舅舅说,过来,过来,知道你一定在这儿,什么地方热闹什么地方就有你,过来,我和你好好谈谈。
死者的舅舅很服从的走了过去,两个人到了一边,村干部摸样的人腰板挺直,死者的舅舅弯着腰。
处长告诉书记,这是村主任兼村书记,两个职务一肩挑,到村里从百姓口中了解到,这里他是土皇帝,什么都由他说了算,就主动上门,请他过来,说他是这里的最高行政长官,处理事当然希望他出面主持公道。开始,他不愿意来,后来给了他一万元的信封,才答应来。
过了一会,村主任走了过来,处长给他介绍了书记,说书记是来的最高长官,他是这里的最高长官,什么事由他们两个人协商解决。
后来,赔偿了35万,加上5万给村主任,让村主任出面,封了当时在事故现场人的口。
死者家属,说白了就是舅舅和哥哥,拿到20万先付款后,答应第二天报案,答应把局长公子放了出来,答应不追究任何责任,并把局长公子交给书记他们。剩余15万,等到丨警丨察处理完事故现场,认定事故责任后一次付。局长公子从厨房出来的时候,全身伤痕累累,嘴里塞着一只黑黑的袜子。
三天后,几个人从那里回来的时候,会议已经结束,向局长作了汇报,局长对他们只说一句话,过去就过去了。
国庆假期的最后一天,弟弟一家来到市区,说来接父母回去住。母亲出院后,这段时间就住在陈大龙那里,父母在陈大龙这里也很不适应,在乡镇中学,家家都是平房门靠门,开门就有人说话聊天,而在陈大龙这里,家家户户笼子一样,关上门家家过家家日子,所以很孤独,母亲说再住一段时间,闷也会闷出病来。
走的时候,弟弟对陈大龙说,大龙,是不是和王娜娜有一腿,以前我还想给你们牵线搭桥,看来我已经落伍了,想不到你早就下手了,是不是早就有了联系。
陈大龙就说,胡说什么,只是在党校学习的时候相逢,后来只见过几次面,没有你说的事。
弟弟就说,这话谁信,男女没有那层关系,她能这么出力帮忙,为什么不直接帮我,我和她在一个县区,经常见面。弟弟后来告诉陈大龙,自己现在借用在县委组织部,多少人花钱都进不去,自己一个同事,愿意化10万进入组织部,都没有人能帮上忙。10万,是什么概念,在县里是一个人不吃不喝8年的工资。现在自己人事关系虽然还在学校,校长看到我,完全改变了模样,以前头抬得高高的,现在整天都他妈笑容满面。
陈大龙一惊,想不到她能力有这么大,就问弟弟,去了组织部做什么?
弟弟说,在党员电教中心,那些摄像做电教片的事,自己以前就捣鼓过,很快就会适应。
陈大龙就说,知道进去不容易,好好把握,以后都要靠你自己。
弟弟走后,陈大龙给王娜娜打了电话,说弟弟来过了,能力很大吗,怎么感谢?
王娜娜就说,要感谢,你自己过来,你对我来说是最好的礼物。
陈大龙说,如果去了,一定把自己全部送进去。
王娜娜就说,你再从里面出来,别人以为我又生了个大儿子。
说话的时候,陈大龙就有了那种冲动。
第十六章 谁都成了精
国庆过后,接着到来的就是中秋节。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节期为农历即阴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中秋节又名“团圆节”,意为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
在这里仍然保存着中秋祭月的习俗,中秋拜月相传与丑女无盐有关,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优良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
陈大龙记得每年拜月的时候,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母亲切开团圆月饼,母亲切的时候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就在陈大龙考虑今年中秋是否会家与家人团圆的时候,接到弟弟打来的电话,问大龙,再过几天就是中秋节了,县里各单位到处都在忙拉关系送礼,自己到机关不久,不知道机关的规矩,不知道该送给谁?
陈大龙就说,不需要吧。
弟弟就说,怎么不需要,别的人都送了,你不送,到时候谁会考虑你。你没有听说过“不跑不送,原地不动;小跑小送,平级调动;多跑多送,提拔重用。”
陈大龙就说,那你准备送给谁?
弟弟就说,打电话就是征询他的意见,看需要去拜访谁,关键时候自己会舍得出血的?王娜娜需要送吗?
陈大龙就说,她不需要,从小一起长大的,谁不知道谁的根底,送了她,她能要吗?不管要不要,以后见面都尴尬。再说,她什么都有,送什么东西也不在乎。心里却说,以自己和她那层深入的关系,不需要送任何东西。
弟弟就说,她和你究竟是什么关系,也不会告诉我,我也不想知道,你说不送,我就不送,但是到关键时候,她那里还是由你去协调。弟弟后来又问,她不送了,别的人那里需要送吗?
陈大龙说,别的人,说的是谁?你还想给谁送?
弟弟就说,就是副部长、部长那里是不是需要打点?
陈大龙就说,都不需要,每个领导人都有自己的圈子,你不是他圈子里的人,送了也是白送,关键时候不会关心你,再说王娜娜和别的副部长之间关系,你也不知道,所以谁也别送,关键时候,王娜娜说什么就是什么,作为别的副部长考虑到工作中的密切配合相互利用,什么都不会说,更不会有人提反对意见,否则以后他说什么,那么王娜娜也会同样提出反对意见。在县里,到了他们这一层干部,谁都成了精,即使有什么意见,也没有人会当面提出来。
弟弟就说,你说什么就什么,这样还可以省下一笔钱,给儿子买点吃的,不过,你和王娜娜要密切保持联系,让她出力,尽快把我调过来。
陈大龙就说,知道了,该说的时候,自己会想办法请她帮忙的。
后来,弟弟就问,中秋节回家吗,一个人在那里没有什么事,就回家过节吧,爸爸妈妈都希望一家人团团圆圆。
陈大龙就说,看情况,如果没有特殊事,自己肯定回去。挂了弟弟的电话,陈大龙想了很多,真如弟弟说的,现在都在忙拉关系送礼,有的人为了达到升官发财的目的,整天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研究领导爱好、揣摩领导心思和营造一些政绩工程做秀上。只要一遇到重大节日,或者领导外出学习、婚丧嫁取之机,他们就会曾机揣着沉甸甸的礼物,开始了肮脏的“交易”。当然,勤跑特送的人并不是都把礼都要送到一把手那里,他们各有各的升迁渠道和靠山。倘若没有这样的渠道和靠山,那就得带上厚礼去拉关系了,否则前途就会暗淡无光,甚至是一辈子都不能“进步”,没有一点起色和多大作为。而那些大送特送的人,就会扶摇直上、连升几级,真可谓官运亨通、风光无限。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没有凭学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奇迹,一个个所谓崛起的人模人样者背后,总能捕捉到根根又粗又壮的“人脉”。不懂这个道理,就意味着你不会进步。
第十七章 会做人是第一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