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东的真人真事--仓爷传奇》
第21节

作者: 提提爷爷当年勇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01-06 09:31:11

  第三章巨野续谱
  ■仓爷带着老少爷们去巨野续谱,没想到在这里竟然遭遇了爱恨情仇,相伴而来的不仅有义重如山的亲朋,还有恨之入骨的仇家。
  【一】

  仲秋节一过,秋老虎终于夹起尾巴走远了。时不早晚小风一刮,凉丝丝的。早间晚上,长袖布衫就派上了用场。
  这几年,新旧军阀的混战此起彼伏。坐镇南京的蒋介石和威镇一方的大小诸侯们烽火不断,战乱年年。民国十九年,冯玉祥、阎锡山发起一场讨伐蒋介石的中原大战,将晋冀鲁豫皖数省百姓卷入战火之中,难民遍野,村落成墟。好容易盼到战火暂停,得以恢复生息。所以,今年仲秋这个庆祝阖家团圆的节日,百姓们过得特别隆重。
  因为这个缘故,仓爷家酒铺里的生意也特别好。从卧龙山下请来的杨师傅,技术高超,酿出的高粱酒,透瓶香、出门倒,在老庙街的十里八乡打开了名气,成为地方名酒。这次仲秋节,仓爷虽然没在家,可是铺子里的生意照样红火的不成话,把几个月来酿造的库存一下卖个净光。仓爷特别留下送亲友的十几坛酒,藏着掖着才没有被抢走。节后一算帐,赚的钱又可以把卖出去的地再买回来了。

  仓爷从卧龙山回来听说这些,心里很是宽慰。
  过了仲秋节,仓爷稍事休息,就开始筹备去巨野续家谱的事情!
  续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大事。一个家族迁徙异地,开枝散叶,繁衍后人,就要修谱,写明始祖先人、发祥故地,使后人不能忘了祖宗源头。一旦家族壮大,派支繁盛,子孙众多,也要修谱纪事,把全族新增人丁按照门次分别写入家谱,永世保留,供后人参阅。所以每当修谱,就成了一个宗族里的头等要务,在家族长的带领下,选派族中精干人员,分别任事,进行这项浩繁的工程。而当谱成之时,三村五里的友好族姓、世代帮亲、兄弟宗族,甚至外地爷们、宗族老家都会派人携礼表示庆祝。修谱时,外地的爷们携本族族谱前来联宗,也是一种常见的内容。一旦联宗成功,将来再修谱时,就要通知对方,把对方新增人丁重新录入。

  老庙街的米姓已经和巨野已经在道光18年的时候联过宗,后来因为年月不好,世道太乱,一脉相传的本家也渐渐失了走动。到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知道这门宗亲呢。其实前些天,仓爷买枪时倒想到巨野的良友爷们,但是,一来久未走动,临到有事相求才去,很觉不妥,二来,听说韩复榘鉴于一些军官资匪助匪的恶行,下了严令,有敢私卖枪支者,不管官职大小,一律严惩。仓爷不想给爷们儿找麻烦,所以打消了求助的念头,而宁肯自己身入匪穴。

  其实他不知道,以良友兄弟的职位,资助自家爷们几只枪械,根本就是小事一桩,不会带来任何的影响。当仓爷后来了解到这些,心中着实有些后悔。
  正是有了从前的联宗,所以这次巨野的爷们修谱,就特意送来帖子告知。
  这次修谱是已经成为国民党第二集团军师长的良友爷们发起的,并提供全部的费用支出。良友的弟弟良民,现在也是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榘手下的重要将领。所以这事就办得特别隆重,当地巨野县政府都派了专人帮忙,负责协调各项事务。
  这天一大早,仓爷就站在老庙街的祠堂前,等爷们儿们会齐了出发去巨野。仓爷特意穿了一身崭新的衣服。上身穿青色茧绸对襟小汗衫,外罩月白绉绸团花大褂,衣摆及膝;下身穿黑色丝绒便裤,紧扎裤口;脚上蹬一双墨帮粉底平绒尖口鞋;头顶戴一顶深色硬壳礼帽。腰间垂一根网结精致的黄丝穗,一看就是巧手精心制作而成。仓爷性情洁净,平时也是打扮得整洁大方。如今这新衣一衬,越发显得精神十足。加上面容俊郎,剑眉星目,更显出英气逼人。

日期:2010-01-07 10:41:49

  ■时候不大,爷们儿们也陆续来到祠堂前。老的少的,一个个也都打扮一新。八个精壮小伙,一水儿白布汉衫,对襟排扣,宽带扎腰,紧束裤脚。上面剃着簇青的小平头。往那一站,真是劲头十足、精神百倍。好看!年轻人们在一起,就是热闹,哥哥兄弟,大侄小叔,嘻嘻哈哈地开着玩笑。仓爷虽然年轻,可是不苟言笑,不过也不死板。年轻人玩闹,只要不过分,他是不会管束的。
  昆良、进奎、进田、进宝、明善、明礼几个爷们儿过来给仓爷打招呼,说着路上的事情。昆良性格开朗,喜欢说笑。正说着话,忽然被两个人从背后同时一踢膝弯,扑通一声,双膝跪在仓爷面前。进岭、进峰两兄弟哈哈大笑着跑开了,远远喊道:“昆良叔,还没到年下,你就给仓爷磕起头来了!”昆良笑骂:“。。。的俩儿,又毁坏你老子!”
  本地风俗,同族兄弟见了哥,非常有礼节,兄慈弟敬的,即使偶尔玩笑,也不会过分。可是叔叔侄子却有些随便,开起玩笑往往荦素不拘,戏谑无度。为什么?因为叔叔管小侄的娘叫嫂子。而嫂子往往是做小叔的开玩笑的对象,只要不伤风化,嫂子是不许恼的,有时候嫂子会被顽皮的小叔子逗弄的哭笑不得。给丈夫告状也白搭,因为即使他站在眼前也不会干涉,顶多只能笑骂两句,不带恼的。当然这一切,绝对不会至于下流。侄儿从小看母亲受叔叔的“欺负”,自然记仇,长到大了,对这个“不象话”的叔叔就要寻机“收拾”一番。因而,叔侄之间的玩笑往往以侄子的“胜利”而告终,叔叔顶多在口头上占些便宜。

  仓爷咳嗽一声:“别闹腾了!都过来,安排一下各自的事情!”
  大伙聚拢来,听仓爷的吩咐。仓爷仔细地讲好了各自的任务和注意的礼节事项。由仓爷领衔,文义捧谱,昆良、进奎打头,八个精壮小伙抬着一口整猪、一只整羊的供品。响器班子前导开道。另由进平驾一辆马车跟随,路上拉着供品,到了巨野境内,再由人抬。
  正说着,“王三吹”的响器班子到了。
  响器班是指以唢呐为主的小型民乐班子。主要有唢呐、竹笙、梆子、小锣、大锣组成。婚丧嫁娶时有条件的都请一班器响奏乐。喜事有“百鸟朝凤”“一枝花”“抬花轿”等喜兴曲牌,丧事一般吹“哭皇天”“大悲调”这样的曲牌。”王三吹”的响器在这一带名气最大。因他一嘴能同时吹奏三只唢呐而得名。据有人考证,“王三吹”吹长音时,能一口气憋上一袋烟的工夫!而懂行的人则说:那不是一口气,而是“王三吹”使用了偷换气的窍门,否则早憋过去了。

  不管怎么说,大伙都公认,“王三吹”是这一带最好的响器。
  进平也赶着马车过来了。新油的马车,锃新瓦亮,气派大方。饮足喂饱的高头大马,头颅乱摆,铃声当啷,不时还不耐烦地打着响鼻,象是要立刻飞奔而去。这就是那天黄昏扮成“惊马”救走冷娃的踢雪菊花骢。
  太阳露出脸来,顿时让人身上暖暖的。仓爷一声吩咐,大伙把供品抬上马车。摆开了队伍,向着老庙街外走起。
  “王三吹”带领他的班子昂首走在队伍最前面。他手举唢呐,头一摆,嘹亮的《百鸟朝凤》破空而出,飘荡在小村的晨曦之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