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医是这样炼成的---祝由术揭密》
第10节作者:
秋叶飘伶 原来,凡是有眼疾的,特别是眼内发炎、白内障、青光眼等病症,在人的背部,特别是大椎穴、背部、腰部,特殊情况有在尾椎部位的,会有一些小颗粒状的东西,这些小颗粒,一般人可能看不出来,但三姑父能够凭经验摸出来;找到这些颗粒,用针一挑,便可挑出一根筋,再用刀片割断;有的人会有一块区域,有的人则在几个区域有这种颗粒,据三姑父讲,得眼疾的人,一般都眼压高,疼痛难忍,但只要把这些小筋挑断,特别是如果能够找到其中的主筋,疼痛立解;一次还不可能把筋全部挑断,要两到三次才能挑干净,也就是说,把老的颗粒挑了,过一段还会有新的颗粒出来,挑过两三次,眼病基本上就断根了。我姑父初学时,找不准,在人的背部挑的血淋胡拉的,还解决不了问题;后来有经验了,找准了,治疗下来基本上不出血。[cchere.com 西西河 杨子] 听到这里,我立刻想到了这种治疗方法有可能基于中医上的“反射区”理论,和经络学理论,但这有待于科学的研究才能确定;说心里话,当时我最关心的还是这种方法的疗效,毕竟,从我妈一个人的效果上,还不能完全去掉我的疑惑。
我姑父给我妈治白内障后(是去年治疗的),在我们村立刻有了知名度,有七八个老太太都找上门来,据我妈讲,都治好了。说名题外话,我家所在的中部地区农村,很多老人除了感冒发热等小病有能力去医院看,一旦有了顽固性、难以治疗的病,大都是抗着,抗到哪天是哪天,看不起病,跟子女要钱也难,有些病农村家庭也确实负担不起。而老年人中患了白内障、青光眼的,又特别多,这些老人没办法,只有忍着,听说有能治的方子,又不收钱,就都来了。这些老人中,有一个就是与我家只隔几户的邻居大娘,后来我特意去找她问,得知她的白内障确实停止了发展,我就更加相信了这种疗法,应该是有效的。
那么,我姑父会治眼病的事,这么多年,我怎么不知道呢?他又是怎么学到这一手的呢?和我姑父聊了一个下午,我才听说了这方面的有传奇色彩的故事。[cchere.com 西西河 杨子] 我姑父实际上在二十岁左右时就学会了这个方法,今年他已七十岁了,跟谁学的呢?跟他的妈妈,按我家乡的叫法,我应该叫表奶奶,表奶奶跟谁学的呢?跟一个大户人家学的。
日期:2010-1-5 13:37:00
故事外的故事5(转摘来的,最后在做评论.3)
我的家乡正处在黄河泛滥区的中心,即大家所知的黄泛区,黄泛区在现在治理好水患以后,是土质肥沃,良田千里,也算是国家的一个粮仓;但在以前,水灾频繁,这里的人深受其苦,水一来,人就得被迫逃到外地,穷人家的人就给人做长工,打短工,女人做老妈子,帮人缝补衣服,总之,只要能挣口饭吃的活,就会有人去干,就象现在城市里的民工;但大部分人还是没法子,那时社会吸纳就业的能力毕竟比现在更小,就去讨饭;其中最好的,是出逃前家境殷实的人家,能带点钱财出来,就会租赁十几亩地种;最惨的,肯定有饿死在他乡的,听我父亲讲,以前每个村子都会有个乱坟岗子,就是专门埋外来客死者和本地无立锥之地人的地方,客死他乡者,没有同伴亲人的,当地人会收葬;有同伴亲人的,同伴亲人把他葬后会留下标记,等返乡后有条件了,再迁葬回故土。逃灾的人,还有个办法,就是如果有正在嫁龄的女儿,会找个合适的人家结门亲,这样在当地就有个立足之地,女儿也名正言顺的有口饭吃。在农业社会,最容易出现小盆地婚姻,女儿都嫁的很近,一是亲情,离得近能经常来往,照顾方便,现在我们村还有很多姑娘小伙都是找本村或邻村的结婚;二是以前交通不便,农村人交往的圈子小,不可能找到远地的;但在我的家族里面,却有几个叫姑的,或叫姑奶的,却嫁在几十里、上百里远的地方,一问,准是逃灾时找的人家。
故土难离,只要一听说家乡退了水,逃灾的人就会立马回来,但再回到家乡,满地都是长的芦苇、蒿草,长得比人都高,还遍步着水洼子,要过一两年才能将部分土地复垦,重新过上春耕秋收的日子。刚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割芦苇蒿草,用它们盖一个临时居住的茅屋,同时也靠它们吃饭———可以卖钱。当然,最重要的是复垦土地,地上只要一种上庄稼,一切就有了指望,日子就有了希望。大水过后,盐碱地多,复垦的关键是消除盐碱,以前的人有自己的智慧和方法,具体怎么治理的,我一直不清楚,但总有低洼的地方,始终保持着盐碱状态,直到解放后才彻底治理过来;但盐碱地的存在,却也解决了穷人的一项生活必需品,那就是——盐,听我父亲讲,他小时候吃饭,会有几个月买不起盐(我们家在以前的日子还算过得去的,家里有几十亩地),他和我的姑姑一起就到地里扫表面的盐花,经过煮、滤、晒等粗加工手段,提炼出一种黑黑的粉末状的,我家乡叫做“盐卤”(发音),可以当盐来吃,当然味道上肯定不正,聊胜于无吧。期间也有令我十分不理解的事,父亲告诉我,在大水留下来的很多水洼里,有很多的鱼,随着水的蒸发,人踏进水里,鱼就到处乱窜,有时能一脚踩到鱼,小时候每每听到这里,我就禁不住说你们怎么不吃鱼呀,那么好的东西。父亲没有解释过,但现在我有些理解了,一是那时人少,野生资源容易保存下来,听说解放后知青刚进北大荒时,用手捉水里的鱼,鱼都不知道跑;二是在盐都没得吃的情况下,油和其它的调料也不可能有,河鱼本来就腥,白水煮河鱼,味道恐怕不是美味,要是我生在那时,我可能认为还没有火燎蚂蚱好吃。[cchere.com 西西河 杨子]
扯回话题,表奶奶就是在一次水灾时,逃荒到外地,而且很幸运的是到一大户人家去做奶妈,根据我对三姑夫家人的了解,这位表奶奶应该是干净利索,待人亲,而且带着少爷,两三年下来,肯定是双方都有了感情,一则小孩也脱了手脚,用不着奶妈了,二则也知道家乡水肯定退了,表奶奶就要回家,回家前,户主也有感谢之意,就跟她说:让你带点什么回去呢?带一篮子馍,你回家也吃不了几天;带几袋子粮食,你妇道人家也拿不动;得,你还是跟我学个技术吧。”
日期:2010-1-5 13:39:00
故事外的故事5(转摘来的,最后在做评论.4)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