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委书记》
第48节

作者: 瓦尔登湖一滴水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01-12 21:41:32

  先与大丽打招呼的是一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大丽在黑暗中侧脸,她脸大,侧脸有头发挡着,脸部线条会好看一点,胸有点松,新买的紧身文胸托上去,还不见挺拔,大丽又垫了两层海绵,有了丰满的意思。
  这个猥琐的中年男人看大丽,像在牲畜市场看一头牛,或者一匹马,就差用手掰开大丽嘴巴看牙口了。大丽有点难过,把头扭到一边。舞厅里人头攒动,是一首快曲,节奏太快,大丽的心都要蹦出来了。中年男人也不说话,等快曲换上慢曲,他一把将大丽拖到舞池里。
  大丽是来赚钱的,小声说:“10块钱三个曲儿?”
  眼镜男不说话,转了两圈就把嘴巴贴了过来,口臭味极其浓厚,大丽把头扭在一边,那男人手脚开始不老实,一使劲把大丽的腰整个搂住了,手松脱的当口,一双手像活着的八爪鱼落在烤牛肉的箅子上,在大丽的屁股蹦蹦跳跳。大丽想,反正黑,摸就摸吧!
  跳完一首曲,眼镜男嫌大丽不好看,想不给钱,大丽上来了泼劲儿抓住他的手不放:“你还想吃白食啊!老娘这口井深,我看你怎么打到底!”
  大丽扭扯着眼镜走到厕所门口,这个地方光亮,眼镜男知道大丽不好惹,掏出皱巴巴的两元钱:“大姐,就这些了!”
  大丽不信,翻遍了口袋,从他的屁股兜里找到了10元钱。
  眼镜男哀求:“姐,我才跟你跳一曲,收两元算了,这钱,我还要坐车回家呢!”

  大丽:“你白摸了,要你10元是少的,要不是姑奶奶可怜你,一分钱也不给你!”
  大丽把2元钱摔到眼镜男脸上走开了。
  因为年纪大的缘故,大丽在舞厅陪舞的活并不好。没有办法,大丽就把自家在金凤街的门脸拓宽了,添置了四张床,找了2个年轻的妇女,开了一家足疗店。生意还算不错,因为价格合理,不说门庭若市吧,一道黑夜,就有人顺着墙根溜到大丽足疗店。
  棚改的消息是大丽从坐足疗的孟三口中得知的,孟三说:“这可是发财的好时候,莫地沟棚改完了,金凤街也要动迁,听说,谁家房子的面积大,谁家得到补偿越多。”

  大丽:“没房照怎么办?”
  孟三:“有的房子住了七八十年都没房照,还有那些棚子外面套棚子的,一家十多口住在一起的,难道棚改了,都撵大街上去?谁不给解决,咱就不搬,看他们的棚改怎么改?”
  大丽觉得孟三说得有道理,第二天一早,就喊来泥瓦匠,在房子后面套棚子,他要在棚改之前扩大面积,还与政府讨价还价。
日期:2010-01-13 11:03:32

  像大丽这样突击盖棚子借棚改发财的人,虽然不多,但无疑将会对即将开始的棚改,设置障碍。
  市房产部门,区委、区政府为了减少动迁安置成本,由对此早有预见,在没宣布正式棚改之前,区城建局副局长李双成就带领专业人员与姜示范等人一齐,就已经对全区的棚户区进行了普查、登记。动迁之前,政府要与动迁户签署一个协议,只有双方认可了协议内容,才可以正式动迁。
  姜示范还是第一次与李双成打交道,他的上下嘴唇很厚,一条腿有点踮脚,额头总是皱着。他并善于在公开场与人交往,人们很少能听到他说话的声音,总见他手里拿着老式算盘,不是核实房屋面积,就是在自己的办公室劈哩啪啦的算帐,特别像过去某个时代的帐房先生。
  李双成许多亲属住在金凤街道,听说由李双成负责棚户区动迁、安置审核,他的手机就响个不停,电话是李双成亲戚、朋友、同学打来的。李双成也很艮,先是用毛笔写了数张纸条,上写:“手机患病停机,有事请打办公座机。”分发给有关部门。
  然后把诺基亚手机锁在抽屉里,棚改那几年再也没碰过。

  一些即将动迁的人,早就,瞄准了李双成:“我谁也不看,李双成的爸爸、妈妈、妹妹就住在这里,我看他家咋搬?”
  人们盼望棚改,希望棚改,当棚改真正要来,心术不正的人就开始盘算自己的小九九。一场关于拆迁、安置及签署协议的暗战、明战即将展开。
  有人已经行动了起来,把常年不住人、离闹市很远的平房改成所谓门市、作坊,准备坐地收银子。
  孟三等几个棍棍儿准备好了汽油、煤气罐,按照自己的意思,提高动迁条件,并向街道干部放风:“我就爱住这破棚子,你给我座金銮殿我也不去住。如果拿不出我说的数儿,我就不动,看能把我咋地?”
日期:2010-01-13 13:31:07

  李双成对姜示范说:“金凤街道人多混杂,以后的棚改动迁、安置难度最大,工作你来做,得罪人的事儿我来做。”
  姜示范对区里领导安排李双成负责棚改的审批工作是有看法的,他对李双成的人品和实际工作能力并不了解,但就凭七大姑、八大姨都住在棚户区这一条,如此有厉害关系,这工作该如何往下做。李双成是区里的干部,姜示范有些话,也不好明里去说。
  自从徐文婕到莫地沟做党总支书记以后,姜示范的心情放松了许多。徐文婕娘家在莫地沟,从小在一起长大的玩伴,听说文婕做书记都高兴的了不得。社区两间平方总是热热闹闹。徐文婕善于发动群众,先发出通知,谁先签动迁协议,谁优先获取选房权。徐文婕想得十分长远,她来到莫地沟一共召开了两次会议,一次是召开全社区居民会议,选举出居民代表;另一次会议,是召开党员、团员等参加的骨干生活会。许多事情,全体居民代表不同意,即使在理也不办,居民代表通过的事儿,谁阻拦,大家一起朝他使劲儿。

  徐文婕对居民代表说:“棚改是一件大好事,大家要把这个好事儿办好。我们不能总想着怎么搬家,还要想找搬回来以后,怎么过日子。大家都想着回来挑一个好位置,一个好楼层,咱们还要为残疾人、贫苦户想一想。好胳膊,好腿儿的人,楼层高点没什么。我想,靠近市场一楼,能否预留给残疾人、贫苦户?棚改回迁,让他们自食其力,开个小卖部、干洗店什么的,行不?”
  徐文婕的优点是想得仔细,考虑长远。大家都说徐文婕想得长远,首先把挑选房子的优先权预留给了残疾人和贫苦户,然后按照签订协议的先后,安排回迁安置的顺序。姜示范因为,这些事儿看似平淡,其中包含着一种民间的智慧,应该属于棚改过程中的经验,稍加规范,就可以向各个棚户区推广。
  徐文婕一听这话就乐了:“呵呵……这是经验啊!我就想这事儿要想公平,就不能几个人说得算。”
  春节之前,莫地沟95%的棚改户踊跃地签了动迁协议,另外的5%,调皮捣蛋的还真没有,有些家有大病、重病病人,家徒四壁,一贫如洗,连起码搬家的能力都没有了。
  大学生志愿服务团团长李响也带着几个大学生来到莫地沟,徐文婕把他们安排到小姑子家的下房。所谓下房,就是棚户区房子外面接搭出来的房子。李响他们还是第一次住这样的房子,当来到另外几家贫苦户家中,李响等很少接触下层生活的大学生,眼泪一下子下来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