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部女性纪传体通史:稗官女史》
第43节作者:
大胡子二零 周穆王在太阳所入的弇山种下一棵槐树,找了块大石头,在上面题字“西王母之山”,以此纪念自己生命中的这个女人。从这则记载来看,周穆王似乎是没有机会再见到西王母了,所以刻字立碑以表思念之情。
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一首诗这样说道: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从这些史料看来周穆王是没有遵守自己的约定,没有再回去看望西王母。
但是和《穆天子传》同时出土的《竹书纪年》上说: “穆王十七年,西王母来见,宾于昭宫。”
西王母之后东来,朝见了周穆王。作为国宾,周穆王把她安排到昭宫下榻,好生招待了一番。
其实这两个记载也并不矛盾,周穆王没再去西方,不代表没和西王母再见过面,西王母来到了大周朝也不代表就和周穆王又见了面。所以,两个人的爱情故事是否有圆满的结局,还是由大家去评判吧。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周穆王利用周与西王母国世代友好的关系,直接和“西王母之邦”建立同盟,震慑和牵制周朝西方的少数民族,周朝既从情感上笼络,又在封地上厚待西王母国,西王母国在西边成为了周朝的重要屏障,从此周朝西边的威胁,减少了很多。
关于西王母的民族现在是个什么样的状态呢?
另据专家考证,直到民国时期,昆仑山南北仍存在着大量的女王部落。
《西游记》里有个女儿国大家记得吧,那很有可能就是西王母国的一个遗存的国家,这些国家里不是只有女人没有男人,而是这个国家是由女王直接统治的。
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很多年之后,西王母国主体已经土崩瓦解了,族人或是归附中原王朝,或是继续散居于帕米尔高原之上,还有一部分迁徙到了中国的西北部,成为了中国的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羌族。
西王母国,这个曾经在西方称霸一时的强国,最终沦落到了尘埃之中。
下面是今天要解决的最后一个问题,那就是西王母怎么样从一个人,转变成了一个神的?
作为神仙的西王母出镜率极高,我在前边也安排她漏过一面。
在《月宫迷案》中,就是她给的后羿仙药,嫦娥吃了仙药之后,就“登月”了。
其实作为神仙的她还给过很多人无私的帮助,比如董勇同志,董勇最后妻离子散,就是拜她的“关照”。
当然作为神仙角色的西王母一般是没时间搭理像董勇这样的小人物的。
因为她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和那些著名的帝王“拉关系”。
她接触过的帝王很多。
《类聚》引《黄帝出军诀》上说:“西王母遣玄女授符于黄帝”,黄帝藉此打败了蚩尤。后来的尧舜禹,也都受过她的恩惠
《焦氏易林》上说:“稷为尧使,西见王母。”
《竹书纪年》上说:“舜九年,西王母来朝,献白环玉。”
《论衡别通篇》上说:“禹、益见西王母。”
《荀子》上说:“禹学于西王母。”等等。
这位神仙娘娘,似乎和中国的历代君王国君都有联系,后世她还赐给过汉武帝蟠桃。
她送给帝王的礼物也是稀奇古怪的,不过以玉器最多,这些不仅在文献中有记载,在夏商周的甲骨文中也有记载。可见西王母与中国古代统治者的关系可谓密切。
西王母的神仙身份的变化和这些帝王的作用不无关系。
我刚才说了《山海经》里的记载,起初西王母的形象甚为可怖。
在这里西王母的外形不太像人,长着一条像豹子那样的尾巴,一口老虎那样的牙齿,老是吼叫。满头乱发,还戴着一顶方形帽子,是上天派来负责传布病毒和各种灾难的神。
这个记载和我们在电视剧里看到的那个雍容华贵的王母形象差距很大。从恶煞到贵妇的演变是经过一个很长的时间的。她先前是以让人看到就浑身发抖的萨满(女巫)、死神的形象出现的。
到了汉朝的时候,她的形象虽然没有这么恐怖了,但依然震撼人心。
《汉书》的许多篇章如《哀帝纪》、《天文志》、《五行志》等以及后来南北朝时的《搜神记》都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汉哀帝建平四年春,关中一带盛传西王母传书:“(西王)母告百姓,佩此书者不死,不信我言,视门枢下,当有白发。”
由此可见西王母的恐怖形象在西汉时还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但是西王母形象的改变,也恰恰是从西汉开始的。
在西汉文人的笔下,西王母是一位白发老妪,并栖居山上洞穴中而修炼的女仙,司马相如在《大人赋》中说:“吾乃今日观西王母,曰高然白首,戴胜而穴处兮”。
到六朝时,由文人写成的《汉武故事》、《汉武帝内传》所描绘的西王母,却是一位“可年三十许,修短得中,天姿掩蔼,容颜绝世”的绝代佳人,她乘坐三青鸟,周围是一群侍女,并且年纪看着总是十六七岁的芳龄。
这时的王母俨然变为了众女仙的首领,一位漂亮的女神仙。
王母的形象从恶到善,从丑到美,这和历代统治者和她那种虚无缥缈的关系是分不开的。因为历代统治者都相信,在她老人家手中有一样他们都很需要的东东。
这就是能使自己长生不老的“仙药”(除了后羿,没人见过真品)。所以王母的形象渐渐地在历代统治者的思想中从一个青面獠牙的魔鬼变成了一个慈眉善目的贵妇,这种转变是可以理解的。
历代统治者为了长生不老,只要是个神仙都会拜,生怕漏掉了谁,这位神仙爷爷好,那位神仙姐姐也不敢得罪。最后就变成了想出来的神仙不够用,把世间一些优秀的人也破格提拔了,再去拜。后来中国本土的神不够用了,又去印度,欧洲找。结果中国的神仙体系越来越复杂。
后来,在中国神仙又一次被百姓夸张的扩大化了,神仙变成了万能的,什么事情都管,生孩子管,结婚也要管,升官发财也少不了他们,而且民间所拜的神仙也越来越多,开始是观音啊、关公啊、龙王啊这些神,可是后来就变了味了土地爷、灶王爷一个不少都要拜。
我们有个哥们考英语前竟然还要去拜耶稣,说拜别的神他们不懂英语,帮不了自己,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王母的形象也在这种造神运动中被逐渐复杂化,神奇化。
后来《隋书》记载她还是“雨神”,在某些少数民族中,西王母还是一位创世神……
对于王母的神话形象还有很多,举两个例子:
一说王母娘娘是黄帝的女儿,李谔的《瑶池记》这样说:“黄帝尝建岱岳观,遣女七,云冠羽衣,焚修以迓西昆真人。玉女盖七女之一,其修而得道者。”瑶池,无疑是指王母池,而王母池供养的是王母娘娘,那么这个玉女显然就是王母娘娘(注释3)了。也有学者提出她是炎帝的女儿,就是我前边《黄帝妻室》中提到的那个爱攀高枝,和赤松子成仙的那个女孩。
还有一说西王母是月亮女神,郭璞为《山海经》作图赞说:“昆仑月精……西姥之宇。”所谓“西姥”就是西王母。《鸿苞轩辕黄帝纪》也说:“于时有神人西王母者,太阴之精,天帝之女也。”而“太阴”也就是月亮。知道为什么她把灵药给后羿了吧,其实就是自己想退休了,想找个接班人,结果嫦娥顶班去了。
因为王母是众女仙之首,在民间的地位很高,可以说是一位近乎于偶像的人物,她的影响遍及整个中国,古时候年轻的夫妻为了得儿子都不去拜什么送子观音,而是去拜王母,民间到现在都有到王母庙“投石生子”的习惯。
百姓们爱听明星的八卦新闻,什么时候都一样,面对这样的偶像人物当然也不会例外,所以中国古代百姓充分发挥想象力为西王母安排了一段姻缘。
中国民间的故事和小说,都认为王母娘娘和玉皇大帝是夫妻。
但是,在正统道教中神系中,西王母与玉皇大帝不是两口子,王母的丈夫叫东王公。
道教认为,西王母是先天阴气凝聚而成,是所有女仙之首、掌管昆仑仙岛。而所有男仙之首为先天阳气凝聚而成的东王公,其掌管蓬莱仙岛。
后来道教文人竟然依据《洞冥记》(注释4),将东王公与西王母配对,成了天上众神仙中遥遥相望的一对夫妻。
而玉皇在道教神话体系中是群仙之首,众神之主。这么看来西王母的出现比玉皇要早得多,所以后来也有人说王母娘娘是玉帝他妈。
以上就是神话传说中的王母,可以说没有一点是靠谱的,都是些水平很低的神话。
和西王母有关的女性还有一位就是董双成,传说她是王母娘娘的蟠桃仙子,董双成是西周时代出生在钱塘江畔的一位绝色美女。她的先祖是商朝的史官,后来她成仙了。有关她的故事发生在汉武帝一朝。所以我讲到汉代的女性的时候再来讲她。
今天就是这样,希望大家喜欢西王母的故事。
注释1:这八匹马竟然还有名字,名字很怪,分别叫做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hua,二声,liu,二声,注释是赤色的骏马,估计是赤兔马的祖先)、绿耳。
注释2: “我惟帝女” 这句某些专家认为有其他方面的解释,认为帝不是指“天帝”,而是指“周穆王”,这样理解,西王母就变成周穆王的女儿了,而周穆王此行的目的就变成,看望封国遥远的女儿,似乎也有道理,在逻辑上也说得通。
注释3:但是也有人考证,玉女是指泰山玉女(泰山娘娘),泰山娘娘也是黄帝七女之一。
注释4:志怪小说集。作者郭宪,西汉末宋(今安徽太和县北)人。该书以汉武帝求仙和异域贡物为主要内容,道教意味颇浓。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