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太息以掩泣兮--北京流氓编年史》
第34节

作者: 我不折花花亦摧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01-24 09:26:08

  有不少筒子说哥最近既不细腻也不萧洒,缺点感觉吧。
  对于这些背气的事,常家人不爱提,哥自己也没什么感觉,自然不象HGY那个贴子,那个纯是自己的回忆录了,所以稀里哗拉就出来了,现在这个得编啊。
  还有一些跟历史背景相当的,交待不清楚,比如前面老太太的丈夫,也就是常知冷的爹,这个连常家的孙子也不清楚,但是从史上分析,应该是被GMD在抗战胜利后才给做了,可是常家的大宅明明又是GCD给征用了,这个到底是怎么回事,哥也是没主意。关于这段,请高人求解。
  还有一个和钱有关的事,文中只提了一点点,想是各地情况不同。关于对民间财富的洗劫,都知道的就是公私合营了,一般是到了57年反右也就没人再敢提分红,股份的事后来就黑不提白不提了。
  另外两件重要的事,一个是买国债,一个是韩战认捐,地方用的比较多。关于上海,那是另外一个故事,我D对上海还是客气的,后来还有退赔的,北京除了平反的,少之又少,怎么着也是统战对象。
  还有就是老北京的房产,后来是怎么部分被房管局代管的,这个过程也是说法很多。我后面会写到拆迁,需要一些合理当钉子户的解释。

  网上对于这些资料甚少,有高人请不吝赐教。
日期:2010-01-24 12:41:46

  日已过午,哥不得不更啊。
  -----------------------
  梅姑娘生下孩子来,爷爷赵仁龙那叫个高兴,左一个妞子右一个妞子叫着,结果大家伙也就跟着叫妞子了。可是妞子的奶奶可不这么想,按理说人家小两口不但日子过下来了,孩子都生出来了,她这个当婆婆的借着抱孙子的当,做个顺水人情,跟儿子媳妇把关系缓和了,不是绝好的机会吗?人家偏不,但是作为外人,又说不出这个当奶奶的有什么不是来。

  孩子刚落地的时候,她也给炖了一只鸡,提个砂锅给送到医院,算是看过了。孩子出满月,她又穿得整整齐齐的亲自到那间筒子楼的小屋里,送上一套上海出的小衣服,这个在当时也算是重礼,说明她这个当奶奶的还是看重这个孙女的。可是,添丁进口的,它不是炖只鸡给套小衣服就没事了,对于这对涉世不深的小夫妻来说,大事小事摆在跟前,整个月子里那叫一个乱套啊。亏得赵仁龙这个当爷爷的,下了班时不时的就过来照看一眼,给带点粮啊菜啊,要不这小两口真是连口饭都顾不上了。

  有人说那梅姑娘的父母呢,他们就不搭把手?前文交待过姑娘的父母都是卫戍区的中层干部,驻地在郊区,那时候公交也不方便,梅姑娘父母进城来看她一次都不容易,从部队走到郊区的长途车站都得好几里地呢,而且这班车一天就早晚两趟,万一误了小两口这儿连个住的地方都没有。有时候梅姑娘的妈一个人来看外孙女了,晚上住在梅姑娘这,远峰就得到单位的单身宿舍找地方解决。
日期:2010-01-24 12:50:32

  出满月那天,小两口抱上孩子,回到小柳叶胡同去看赵老太太。此时刚好春夏交接,赵远峰骑着自行车,梅姑娘坐在后座上,怀里抱着粉嫩的女儿,襁褓上搭着一条红色的纱巾,遮挡着一路上的飞花柳絮。这红纱巾,还是结婚的时候远峰送给梅姑娘唯一的一份礼物,而梅姑娘也只在那个单身宿舍的婚礼上戴过一次,今天孩子满月回家看太太,梅姑娘才舍得拿出来给孩子罩上。
  两人骑着车,从北海到西四,一路穿过紫禁城的红墙绿瓦,碧水晴天,心情格外舒畅。梅姑娘突然想起来,说咱这孩子该上户口了,还没起个名字呢,不能就叫妞子吧?远峰说是啊,叫个什么呢,得起个洋气点的,可又不能显得太布尔乔亚,你容我想想。
  进到西城的胡同里,看着那肩头拂过的新柳,枝上香甜的槐花,远峰说,就叫萌萌吧,萌发的萌,取个万物新生的意思吧。梅姑娘说这名字真好,又好听又好记,意境也好。于是一路上萌萌、萌萌的叫着,往赵家的方向走去,路上遇到街坊邻居,看到这一家子碧人,无不心生羡慕。
日期:2010-01-24 12:51:57

  来到赵家,老太太早就备好了一桌丰盛的饭菜,就等着这一家三口进门呢。算起来,自打赵远峰搬出去之后,中间偶尔自己回来看过老太太几次,老太太和梅姑娘大半年没见了,这再见又多了一口子,老太太能不高兴吗。

  赵老太太今天精神特别好,特意穿上一件多年不穿的月白色斜襟的上衣,头发也盘得油光水滑的,还别了一朵院子里新开的茉莉花,人显得年轻了十多岁,怎么也不象是已经当了曾祖的人。听说孩子起名叫萌萌,老太太连声夸好听,就连那好咬文嚼字的赵仁龙,也点头称赞。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